第14章 瑯琊古墨
- 穿越北宋,大官人的逆天科舉路
- 海上驚雷
- 2115字
- 2025-05-13 08:00:00
鄭屠說道:“王干娘,何必呢,王大官人不當押司了,咱們還是高鄰嘛,何必呢?!?
雖然鄭屠嘴上說的好聽,但還是走了,也沒拉架。
“都別鬧了!”,只聽得王敬大吼一聲,“當我是個死人是吧?”
王干娘也就坡下驢,“哼,看在大官人的面上,我不跟你這個妒婦計較。”
王干娘跑了,真的是跑,速度不比年輕人慢多少。
李氏氣的老臉發(fā)白,牙齒打著顫,指著王干娘離去的方向說不出話。
“唉!”,王敬嘆了口氣。
王延睿也嘆了口氣,家宅不寧了哦。
王干娘罵妒婦,這不是在戳李氏的肺管子嗎?李氏能忍得下去?
看了一眼還沒反應過來的如意,王延睿趕緊跑。
只聽得身后的吼聲:“王敬,你說,我是不是妒婦?”
如意的哭聲很小,但還是被王延睿聽到了。
萬松書院之所以叫萬松書院,因為書院位于郊區(qū)的一片松樹林里。
這里,積攢了厚厚的一層松針。
上層松針很不錯,符合要求,中間的松針已經(jīng)開始腐爛,底下的松針已經(jīng)完全腐爛,成了松樹的養(yǎng)料。
瑯琊古墨的原材料很普通,就是松針等富含油性的樹木,采用不完全燃燒的時候產(chǎn)生的松煙和油煙。
兩種材料和著膠不斷捶打,壓入模具,便成了墨。
時間至少一個月,其中以晾曬的時間最長。
回到家,王敬和李興儉已經(jīng)喝高了。
“舅父,你能搞到牛皮和鹿角嗎?”
“牛皮?不好弄,不過也不是絕對的,咱家的腳店里,啥都能搞得到。鹿角倒是好弄,你要做甚?”
“賺錢。”
李興儉笑了起來,“販賣?算了吧,牛皮可是官府專營?!?
宋朝,牛是非常金貴的生產(chǎn)資料,普通農(nóng)戶根本就養(yǎng)不起牛,一個村子,能有一頭牛就不錯了,殺牛,必須去官府報備。
何況,牛皮是制作牛皮甲的重要材料,更不用說牛筋這種可以制作弓箭的寶貝,都屬于軍用物資,等閑弄不到。
“爹爹,舅父,我忘了從哪里看到過一本秘籍,上面詳細寫了煙造墨的制作技藝,我就想試試,能不能造出墨錠。”
李興儉笑道:“家里賺錢的事,你不用考慮,我們李家負責了,你們爺三個只要好好讀書就行?!?
但是,王敬卻不這么想。
在監(jiān)牢里的時候,王敬就曾經(jīng)懷疑過兒子是不是有什么天大的機緣。
剛才,古籍里的典故,兒子張嘴就來。
現(xiàn)在看,實錘了。
兒子說的很可能會實現(xiàn)。
“大郎,你確定能制墨?”
“確定以及肯定。”
李興儉不滿的說道:“妹婿,你也跟著大郎胡鬧?”
王敬伸出手阻止李興儉說下去,而是目光熱切的看著王延睿,“那副楹聯(lián),也是你從某本書上看到的?”
“不是?!?,王延睿斬釘截鐵的說道:“是我自己做的?!?
“萬松書院的楹聯(lián)也是你做的?”
“當然,如假包換。”
以前,王敬不信,現(xiàn)在,王敬信了。
過了好一會,王敬才說道:“舅兄,牛皮和鹿角,就全靠你了?!?
李興儉忙說道:“妹婿,你可別跟著孩子胡來啊,你們只管安心讀書即可,我讓虎哥兒定期給你們送銀錢糧油過來就是?!?
“無妨,既然大郎想試試,那就讓他試試?!?
王延睿接著說道:“還有桐油、冰片、麝香、雞子白、八角、龍涎香、金粉,我都需要?!?
李興儉看著王敬,直到王敬點了頭。
“算了,你們爺倆看著辦吧,我先回去了,東西過兩三天就送過來?!?
“舅父,多多益善哈。”
李興儉感覺王家爺倆已經(jīng)瘋了。
制墨?制個錘子!如果制墨如此簡單,墨錠價格能高到離譜的程度?即便最便宜的墨錠都要八百文一塊。
送走李興儉后,王延睿隨便吃了點東西,正準備回去睡覺,又被王敬喊住了。
“大郎,坐下,咱爺倆說說話。”
“爹爹,怎么了?”
王敬想了想,問了《論語》中的一句話,王延睿沒有絲毫猶豫的回答上了。
接著是大學,中庸……
四書五經(jīng)都問完了。
雖然王敬表面上很平靜,動不動摸一摸胡子,一副孺子可教的樣子,可實際上他的內(nèi)心已經(jīng)開始咆哮起來。
“我兒一定有大機緣,否則,怎么會把四書五經(jīng)背的如此嫻熟?王家要發(fā)達了,王家要出官人了。”
“爹爹,還有要問的嗎?”
“哦,沒了沒了,快去睡覺吧。”
“爹爹,你們也早點睡?!?
王延睿剛走,王延訓又來了。
“爹爹,你看看大哥?!?
“怎么了?”
“我好不容易寫了一篇賦,可大哥給我改成這樣了,我怎么跟夫子交代啊。”
王敬好奇的接過來看起來。
看完之后,王敬輕輕把紙放在桌子上,問道:“二郎,你覺得你寫得好,還是你大哥改的好?”
“肯定是我寫的好,大哥改的是啥???”
王敬指著第一處改動,淡淡的說道:“這句話,繡戶香風暖,紗窗曙色新。宮花爭笑日,池草暗春生,你以為你寫的很好?”
“嗯?!?,王延訓認真的點了點頭。
“我可我覺得,你大哥改的更好,紗窗曙色新,最后一個‘新’,正好對應吃草暗生春的‘春’,如此一來,韻腳完全符合《玉篇》和《切韻》兩本韻書的韻腳?!?
《玉篇》和《切韻》這兩本書,是太平興國二年,禮部發(fā)下的韻書,再加上太祖時期就規(guī)定好的《押韻》和《韻略》這兩本韻書,構(gòu)成了如今大宋科舉考試中詩賦的韻腳。
“可是……”,王延訓還是不服氣,想為自己爭辯一下。
“為父曾經(jīng)參加過幾次科舉考試,多少有些心得體會,兩三天之內(nèi)做出一詩一賦,水平能有多高?不過粗通文墨罷了,關(guān)鍵就在這‘韻’上,‘韻’不好,一切都是白費?!?
王延訓終于認輸,哦了一聲。
“還有這里,雖然不合四韻,但為父讀來,感覺更加押韻,也更朗朗上口。”
王延訓小聲說了句偏心,你把風聲雨聲的對聯(lián)傳給大哥不說,還把那么漂亮的字傳給大哥,就是不傳給我。
“好了,早去睡覺,明日就去書院讀書吧。”
王延訓問道:“大哥去嗎?”
“他?估計不去,你自己去即可。”
王延訓覺得,爹爹更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