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等待
- 穿越北宋,大官人的逆天科舉路
- 海上驚雷
- 2049字
- 2025-05-11 09:19:07
一看母親的表情,王延睿就知道沒辦法和她講理。
母親有點得隴望蜀了。
父親下獄,她只祈求當家的趕緊回家。
當王延睿告訴她確切消息,父親馬上要回來,但不能當胥吏了,母親的想法又多了三分。
“娘,爹爹能出來就不錯了,這個押司不做也罷。”
“那不行,咱們一家子怎么生活?”
“兒子十九了,我賺錢養您。”
女人啊,永遠覺得老公是別人的好,兒子是自己的好。
李氏笑了起來。
“我兒最本事,昨兒書院的山長都來拜訪你。”
王延睿差點一頭栽倒在地,在母親眼里,李青柏拜訪我?
算了,洗洗睡吧。
太陽還沒露出頭,鄆城縣勤快的人兒已經走上大街。
王延睿正準備去王干娘的茶館吃早餐,看到賣脆梨的鄆哥剛送外賣回來。
宋朝已經開始流行外賣,不過外賣員不叫外賣員,叫“閑漢”或“廝波”,他們專門為附近人家送早餐,甚至送洗漱用的溫水,跑一趟能拿到一文錢的辛苦錢。
王延睿隨手拉住鄆哥,轉頭對王干娘說道:“拿十根寒具,四碗豆腐腦兒,讓鄆哥送我家。”
寒具就是油條。
王干娘正在炸寒具,聞言,恥笑道:“睿哥兒,你一個破落戶,也吃得起寒具?”
前日,王干娘見到王延睿還知道喊一聲大官人,今日卻變成了睿哥兒,和鄆哥一個級別了。
宋朝的油條確實屬于奢侈品,一根油條作價五文,豆腐腦倒是便宜一些,三文錢一碗。
主要是宋朝的食用油太稀缺,在北方,除了葷油以外,也就芝麻油進入了老百姓的生活,但并不普遍。
炸油條用的就是芝麻油。
十根油條四碗豆腐腦,六十二文錢。
這可不是小數目,一個苦力從白干到黑,最多掙五十文,強悍如大宋禁軍,每日俸祿也不過八十文到一百文之間。
王家一頓早餐,就要用掉一個半壯勞力一天的工資。
王延睿隨手掏出八十五文錢扔在桌上,又掏出兩文錢遞給鄆哥,這是他的跑腿費。
鄆哥驚喜不已,“大官人,押司回來了?”
“沒有。”
“那你們家舍得吃寒具?”
“偶爾一頓,無妨,去送吧。”
王延睿自己拿了兩根寒具,自己盛豆腐腦。
王干娘看到王延睿不要命似的往碗里舀豆腐腦,心口都是疼的。
“撐死你,反正是最后一頓,老娘當喂狗了。”
兩根大油條,一碗豆腐腦下肚,王延睿感覺自己又活過來了。
王允吃罷早飯,正準備去衙門當差,看到王延睿在胡同口等他,嚇了一跳。
“大郎,你怎么來了?”,王允小心翼翼的看了看左右。
“王叔父,你安排人把這封信送到遞鋪,讓遞鋪把書信送到知縣大人手上就妥了。”
“書信?哪來的書信?”
“叔父不用管,只要知縣大人看到這封書信,我父親就能出來。”
王允眼珠子一轉,問道:“那我們幾個的事……”
“先把我父親救出來再說,等我父親出來了,我再想辦法解決司馬家。”
王允嚇了一跳,王延睿用的詞太過虎狼,解決司馬家?
“大郎,你可別亂來哈。”
“叔父放心,我心里有數,還有,你想辦法給我父親傳個信,讓他請辭押司之職。”
“甚?請辭押司?為何?你父親不可能答應。”
“叔父放心,我已經和父親商議好了,他會請辭的。”
雖然王允還有點猶豫,但還是答應下來。
辦妥這件事,接下來就是耐心等待。
回到家,母親依然在發呆。
王延訓在讀書,真正的讀書,不是讀宋刑統之類的律法,說明他已經放棄了“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妹妹又不知道去哪里瘋玩。
“大郎,如何?”,母親焦急的問道。
“還不知道,等消息吧,估計今天過晌午或者明天就有消息了。”
回到房間,王延睿翻看了一下自己的房間里的書,幾乎都是話本一類的小說。
倒是父親的書房里有不少。
北宋立國之初就把科舉考試的流程、內容定下來了,但考試內容稍微有所變化。
考試以詩賦、經義、策論為主,其中以詩賦為主取士,經義次之,最沒用的就是策論,只要粗通文理即可。
指定教材方面,除了四書五經外,宋真宗咸平五年又增加了《道德經》和《周易》這兩本教材。
后來,又指定參考教材為唐朝孔穎達的《五經正義》。
《道德經》作為科舉考試教材,充分說明宋朝皇帝多么的崇信道教。
王延訓抬頭問道:“爹爹呢?”
“快出來了。”
王延睿看了一眼,王延訓在寫賦。
王延訓見大哥要看,趕緊捂住,“這是呂夫子布置的課業,你休想抄我的。”
“我先生又不是呂昶。”
兩兄弟處于不同的班級,別看王延睿年齡比老二大四歲,但王延訓讀書比王延睿強,王延訓都是呂昶這種屢試不第的舉人老爺當老師了,王延睿還在童子班里背四書五經呢。
王延睿從書架上翻出《論語》翻看起來。
原主的一些記憶,慢慢從腦海深處翻了出來。
原主雖然渣,雖然不好學,但記憶力不錯,起碼《論語》全背過了,再加上自己上輩子是文學院畢業的,兩相融合之下,《論語》幾乎沒難度。
不能說倒背如流,但起碼不會多字或者漏字。
王延睿又熟悉了一遍,覺得自己已經非常牛逼了,又換《大學》繼續學習。
王延訓本來一直防著大哥過來偷他的作業,可當發現大哥竟然在凳子上坐了一個多時辰,感覺到了不正常。
“大哥竟然坐的住?”
王延訓猶豫了一下,緩緩站在王延睿身后。
只見王延睿快速的翻動書本,好像只是掃了一眼一樣。
殊不知,王延睿心中已經開罵了。
“奶奶個腿的文人,你們就是這么糟蹋瑰寶的?”
宋朝時的四書五經和明清之后的四書五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不用問,當權者為了符合自己的利益,把四書五經改了八百遍,后世學的四書五經,和宋朝的四書五經根本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