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這樣那樣的冗長討論
- 末世,然后變身魔法少女
- 小小蛞蝓
- 2070字
- 2025-05-21 00:10:00
氣氛有些凝重,但是白書鳶最終還是帶過了這個話題。
這確實是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但是眼下的優先級稱不上有多高。
比起暫時還沒什么頭緒的精神污染,當下更緊迫的事,在這個搖搖欲墜的世界中,更基礎的“生存”問題。
“我會在這里停留兩到三天,處理一些必要事項。”白書鳶的語調依舊平靜,不帶起伏。
“此后,我也可能會根據需要,不定期前來。”她環顧了一下四周堅實的混凝土墻壁,“這幢大樓的結構相當不錯,易守難攻,作為據點具備不錯的潛力。”
“但是,要在這樣的災變下,保證長期而穩定的生存,光靠這里的防御遠遠不夠。”
“對。”老兵接過話頭,“最大的問題是食物和飲水。銀行內部和周邊或許有不少儲備,但只能解決燃眉之急。”
“……有沒有什么能讓我們在室內自己解決食物問題的方法?”老錢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比如,室內種植?”
白書鳶聞言,用手輕輕托起下巴,似乎在腦中調取信息。
片刻后,她繼續用著自己那不帶感情的語調回答道:“或許存在效率更高的方案。我曾看到過一篇論文。”
“辛卯大學的生物實驗室,在災變前正研究一種經過了基因編輯的小球藻。這種藻類可以在人工環境下快速增殖,據說能夠高效合成人體所需的大部分營養素。”
“此外,碳水、脂質與蛋白的配比也相對均衡,生長條件也相對簡單,不需要太強的光照,對水體要求也不高。”
“辛卯大學?那就是我的大學!”夏昭昭像是聽到了什么比新游戲還令人振奮的消息,情緒瞬間被點燃,她的星星眼繼續看向了白書鳶。
“生物實驗室是吧?我知道在哪,我可以給你帶路!”
“唉,天天逃課在家打游戲,還能上那么好的大學……”小綠輕聲酸了一句。
白書鳶對此毫無反應,只是繼續說道:“恰好,辛卯大學也是我此行的主要目標之一。”
“咦?為什么要去那里?”夏昭昭好奇地問。
“辛卯大學植物學研究所,擁有一個相對完備的小型種子庫。”白書鳶解釋道。
她的語氣中,少見地帶上了一絲凝重。
“在當前的情況下,這些種子儲備是未來重建農業的基礎。也代表著一個物種,甚至一個生態系統延續下去的火種。我想去看看那里保存情況如何。”
“種子庫么……”小綠若有所思地重復了一遍這個詞語,看向了窗外暗沉的血色天空,“就像諾亞方舟一樣啊。萬一,萬一以后能恢復正常……”
“不過,去大學之前,我會在這里做一些臨時的準備。”白書鳶繼續說,“事實上,就算沒有遇到你們,我也計劃將這幢銀行大樓作為我在辛卯市的一個據點。”
“作為據點的話,光有堅固的結構還不夠,需要一些主動的防御措施。”老兵點了點頭。
“就是,打鐵還需自身硬,不能事事都指望別人,我們自己也得有點本事。”老錢看向了剩余的幸存者,補充道。
“嗯。我會在這里停留三天左右,解決……一部分的電力問題,隨后,我會利用現有材料,制作一些簡單,但是針對‘聚合體’們,可以起到作用的武器或裝置。”
她的視線落在了夏昭昭的身上:“我會在三天之后,去往辛卯大學。到時候,我需要你的幫助。”
“沒問題!”夏昭昭拍拍胸脯,“三天之后我來這找你!”
“……對了,還有一件事情需要同步進行。”白書鳶似是突然想起,打開了自己那個黑色的手提箱。將上層折疊好了的無人機取出后,露出了下方的黑色儀器。
她將其取出,眾人才看清,那是個體積不大的小型短波電臺。
“目前的環境似乎對長距離的電磁波通訊存在強烈的干擾。”她解釋道。
“我之前有過測試,即使將電臺的功率加到最大的120W,信號也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跨城傳輸,有效通訊半徑大致只能覆蓋辛卯市的一半。”
“也就是二十到三十公里。”
“啊啊啊,聽不懂啦~”夏昭昭搖了搖頭,事實上是根本懶得聽,“反正首先就是要解決電力問題,給它通電是吧,這個簡單!”
她來了精神:“外面那些路燈不都是太陽能供電的么?上面有太陽能板,可以拆下來!”
小綠聞言,忍不住扶額:“……想法很不錯,但我們這是暴雨末世,沒有太陽光。”
“啊,好吧,那我們只能用愛發電了。”夏昭昭尷尬地吐了吐舌頭,試圖轉移話題,“那個……你剛才說啥來著?想要測啥?”
“想要測試在當前環境下,短波信號更精細的傳播半徑。”白書鳶并沒有在意被打斷,直截了當地說道:“你們那里,有可以接收到短波信號的收音機么?”
“有。”小綠立刻回答,腦中浮現出了孫老頭家中找到的那個收音機,沒想到真的可以派上用場。
“可以收到短波信號。我們的據點距離這里……直線距離大概五公里左右。”
“很好。”白書鳶點了點頭,“電力問題我會自行解決。三天后的上午九點左右,我會嘗試發送不同頻率的短波信號。你們過來的時候,向我說明各頻段信號的清晰程度即可。”
……
又過了大約半小時,等到所有零零碎碎的情況都已告一段落,小綠與夏昭昭起身,與白書鳶,以及剩余的幾位幸存者一一告別,便離開了銀行大樓,準備返回居住的小區休整。
外面的天空依然昏暗壓抑,詭異的黑紅色云層低垂,仿佛隨時會壓下來,但是雨勢確實已經減小了很多,從先前的猩紅暴雨變成了連綿不斷的細碎雨絲。
在二人臨走前,白書鳶教會了她們一些改造雨衣的法子,利用一些防水膠帶和薄膜,將她們的一次性雨衣做了進一步的密封處理。
這樣一來,即便小綠不時時刻刻維持護盾,也能有效隔絕雨水,避免那些令人不安的黑色線狀物觸碰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