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可是您不是要和馮小姐成親了嗎!”
“這件事情啊,那是官家利用我打擊馮家的一種手段,那位馮小姐,說起來可能覺得我并非良配!”
“老爺,櫻憐不懂!”
“當今朝廷,看似鐵板一塊,可實際上,以馮太師為首的清流,乃是朝中的第一大勢力,不過馮太師年紀大了,太師這個職位雖然尊貴,但具體做事的還得是丁相那些人,而那些人又和宮中的曹公公相交莫逆!”
“這么說,老爺,你要是娶了馮姑娘,就成了清流的人?”
“我并非清流的人,之前我在曲阜,和孔家的人鬧了矛盾,之后又在江寧,對清流那些人大肆搜刮,以此才保住我一條小命,同時也被官家看重提拔到了京城,但是我和那些人始終尿不到一個壺里!”
“那老爺,這么說的話,你不是要投靠丁相國那樣的人,和曹公公他們混在一起?”
“他們也不是我的最好選擇,我現在之所以能夠在朝中屹立不倒,全憑我是一個孤臣,我的背后只有皇上,但官家可未必是一個穩固的靠山,必要的時候,我很可能是他第一個犧牲掉的,只不過我現在還有能力為他搞錢,但是,若是只有這么一點能力,還不足以讓我在朝堂平步青云……”
“那老爺,不選清流,也不選丁相國和曹公公他們,那你選誰呀?”
“選我自己啊!”
“老爺,您這是何意?”
既然投靠哪邊都是錯,那不如自己把架子拉起來,雖然老爺我現在只是一個小小的京兆府少尹,可是,京兆府這邊卻未必不能被我所掌控!
……
陳青峰已經想好,如果他不想成為別人的棋子,而想成為下棋的人,那么在朝中就得有自己的勢力。
當然,現在能夠掌控他的命運的只有柴官家。
可是,柴官家也有需要他來做的事情。
如今大周國庫空虛,而那些地方勢力已經將國家的利益蠶食殆盡。
所以哪怕自己做的過分一些,只要有利用的價值,短期之內在朝中的地位應該會相當穩固。
至于馮太師,他年紀大了,兩個兒子的水平又不行,如今就算不情愿,和自己多少也有這么一點親戚關系。
說起來,這也算是柴大官人一廂情愿的為自己搭臺鋪路。
所以接下來的路怎么走很重要!
接下來的幾天,陳青峰留在京兆府內。
處理積壓下來的積案。
這些案子大部分都是一些日久年深沒什么水平的案子,只不過因為京兆府尹的位置空缺多日,再加上前幾任,上任之后,辦事不利,這才讓這些案件積壓了下來。
不過七日的功夫,陳青峰已經處理了上千件案子。
雖然陳青峰也不知道這些案件中是否有什么冤假錯案,不過他知道,必須把這些案件盡快處理掉,否則吏部和御史又要拿這些案件說事兒了。
雖然官家現在要保著自己,但如果隔三差五就要為自己擦屁股,那就說明自己的能力不行。
就在陳青峰在京兆府忙于公務的時候。
此時他也在留意朝中的動向。
立秋之后,北方的邊境上草原連下了幾場大雪,邊關戰事,再次告急。
北朝向大周,索要歲貢。
這幾日朝中所議之事全是如此。
不過讓陳青峰有些意外的是,以丁相為首的這些權臣,極力主戰。
而以馮太師為首的這些清流卻極力主和。
前世,陳青峰在歷史書上也曾經看見過類似的內容。
不過他從來沒有想過,這兩伙人并非一心為國,主戰有主戰的主張,主和的人也有自己的考量。
以丁相國和曹公公為代表的一撥人?之所以想要把朝廷動兵,乃是希望,借著這一次交戰,把手伸向朝廷的府庫。
而清流則有自己的主張,他們之所以反對,是因為一旦打仗,剛剛從江南刮了一大筆錢的朝廷必然會加重攤派,到時候,江南這邊,勢必又會鬧出類似上次的奴變之類的禍事!
此時朝堂之上,為此事簡直吵成了一鍋粥。
“諸位大人,我大周乃是中原正統,豈能被番邦蠻夷所威脅,此次北朝背信棄義,興兵進犯,我等若不給敵人一次狠狠的教訓,只怕日后,這歲貢就成了慣例,而且只會讓他們的胃口越來越大……”
“丁相國,如今江南匪患未除,此時朝廷若再世,用兵則腹背受敵,攘外必先安內,就算想要用兵,也得等南邊的戰事平息了再說,更何況,我君若是出征,那必然是長途跋涉,而敵人則是以逸待勞,先皇在時也曾用兵,結果呢!”
“難道,你們是想投降!”
“放屁,我等也是讀圣人書的,忠君愛國,自不次于相國,只是,我怕有人這么積極,不是想主動迎戰,只是想把手伸進去撈銀子吧!”
“你,你血口噴人,皇上,此人大言不慚,出言侮辱我等,意圖栽贓陷害,若是我丁程對大周有半分不忠,請皇上準許我告老還鄉,這個官我不做也罷!”
“丁相國,何出此言,朕還得靠相國,您來輔佐!議事就議事,不要栽贓陷害!”
最終,官家各打五十大板。
不過此時,馮太師卻看向了陳青峰。
“皇上,若說知兵和善財之人,眼下朝中就有一位,陳青峰,陳大人,之前在江南平息了紛亂,后來又執掌制造院,聽說也是成效頗豐啊,不如我們聽聽陳大人怎么說!”
陳青峰沒想到,自己居然被未來的岳父直接頂出來了。
陳青峰本想推辭,可就在此時,官家卻開了口。
“陳愛卿,邊疆戰事你如何看待!”
“皇上,臣以為臣才疏學淺,各位大人所議之事都有幾分道理!丁相國擔心的是一旦我們這次屈服了,下一次北朝的胃口只會越來越大,而另一方面,馮太師所憂之事,也有幾分道理……”
“陳愛卿,朕問計于你,是想讓你拿出個章程來,此事該如何應對?”
陳青峰看著朝中群臣,此時兩伙人都盯著他。
這就是陳青峰在朝中沒有任何幫手的結果,若是此時惠王在,起碼還能挺身而出,幫自己擋上那么一刀。
如今……
怎么說都是錯,偏向誰都不對。
如此一來。
“臣覺得還是應該先禮后兵,就算對方已經兵鋒所指,我朝禮儀之邦,也應該先派人,前往北朝,討論議和之事,當然也可借此機會,籌措兵馬,伺機反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