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江寧官員參奏陳青峰貪贓枉法!實乃是江寧奴變的罪魁禍首……”
“惠王,朕安排你去江寧查案,可有線索?”
“皇上,江寧轉運司的府庫和賬目已經被焚燒一空,另外,常平倉也因大火付之一炬,此事,已經無從查證了……”
朝堂上,御史幾乎每天都在參劾陳青峰和惠王,不過,等到惠王回京,陳青峰被下了大獄之后,攻擊的苗頭卻轉到了陳青峰的身上。
可是,作為清流大佬的馮太師,卻一直按兵不動。
時間久了,眾人也看出來了。
……
諸位臣公,戶部的事情,大家怎么看?
“皇上,天火降臨實乃是天災,然江南奴變,卻是人禍,臣以為,織造院乃是這場禍事之首!”
柴官家聽著,卻是冷笑著,不過外面的群臣隔著簾子,并沒有看到他的動靜。
織造院是為宮里辦事的,把責任推到織造院的頭上,也就是推到了皇上的頭上。
這個結果,顯然不能讓人滿意。
“惠王,你怎么看?”
這已經是今天,皇上第二次問道惠王的意見了,此時朝堂上的群臣都在用和以往不同的眼光,看著這位最不起眼的王爺。
“兒臣以為,江寧匪患,乃是有人趁機作亂,為首之人,應該是太湖潮幫,這群盜匪,才是這場奴變的根源!”
“湖匪?”
馮太師看著這位王爺。
只思索了片刻,便立刻上前。
“皇上,老臣以為,江南湖匪,已經到了不得不整治的地步了……”
“馮太師,你也認為如此?”
“皇上,江南乃是朝廷賦稅所在,湖匪猖獗,已經動搖了國本,因此,不得不剿!”
馮太師心里清楚,江南之事,不能怪皇上,不能怪朝中的大臣,更不能怪那些趁著這次災荒,吃得盆滿缽滿的士族,唯一能怪的,就只剩下湖匪了。反正湖匪也無法申辯,只要把戶部這一關過去,之后的事情,就好說了。
“惠王,他們都說,你的那個侍讀是個大大的奸臣,貪贓枉法,這件事你怎么看?”
“父皇,我義兄是個大大的忠臣,若不是他,兒臣在江寧,只怕早就死在亂軍之手了!”
“這么說,陳青峰還是個大大的忠臣,可是為何朝中的百官卻說他是個大大的奸臣?”
……
柴官家此言一出,眾人立刻啞口無言。
其實,陳青峰也不是非死不可。
江南的事情,需要有人承擔責任,之前,陳青峰下了大獄,以至于,眾人皆以為,陳青峰就是罪責擔當。
可是,柴官家卻讓惠王保住了陳青峰。
“馮太師,王府侍讀的職責是什么?”
“回皇上,王府侍讀乃是輔弼皇子,興學崇道、佐理國政也!”
“那,以這個標準,陳青峰做的如何?”
“依惠王所言,陳青峰這個侍讀做的確也沒問題!”
……
坐在龍椅上的柴官家突然起身,然后說道:
“懊惱人心難測度,說到東方卻在西,諸位都說自己是忠臣,朕也相信,忠臣就得賞,奸臣就得罰,難就難在忠奸難辯??!馮太師,你說這個陳青峰,當賞還是當罰?”
“雷霆雨露,皆是圣恩,一切都是他的造化?!?
“這個,陳青峰到底還是個可造之才,光是忠心這一點,就很難得,不過,他之前一直待在翰林院那種地方,書生氣多了些,可做事的能力,卻還不行,這點,太師你就比他強了不止百倍?!?
“皇上過譽了,老臣已是風燭殘年了……”
“太師,我記得,你有個孫女,年方十七,年紀也不小了,可曾婚配?”
馮太師聽到皇上這句話,突然抬起頭來。
“皇上,我家君蘭……”
“我看這個陳青峰就很不錯,狀元之才,若是日后拜在馮太師的門下,虛心學習,想必未來必是棟梁之材……”
……
散朝后,馮太師心情沉重的離開了皇宮。
此時,跟在后面的同僚,有人上前,正要跟馮太師道喜,可就在這時,卻被關系不錯的同僚給攔住了。
“仁兄,你走得如此匆忙是為了何事?。俊?
“當然是去向太師道喜!”
“喜從何來?陳青峰一個不尊圣人之人,卻成了天下清流之首的乘龍快婿,此時,你去道喜,只怕馮太師,卻未必覺得是喜事?。 ?
……
“啪!”
隨著桌子上的茶杯在地上摔的粉碎,馮君蘭此時也已經來到了祖父的書房。
“阿爺!”
“君蘭,皇上今日為你指婚了!”
“什么?阿爺,是什么人家,阿爺可曾據理力爭?”
“就是那個陳青峰,我當然爭了,但是皇上借故散朝,讓我毫無防備,這一次,我馮家算是被他擺了一道!”
“阿爺,您是清流領袖,可陳青峰之前在曲阜大鬧過衍圣公府,此事,是皇上刻意打壓我馮家!”
“君蘭,這是皇上的指婚,你可有什么辦法?”
“皇上金口玉言,君蘭一個小女子,又能有什么辦法?不過……此事,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哦?”
馮太師大感意外,他以為,馮君蘭知道此事,必然會覺得委屈,可此時,馮君蘭的反應,卻反而讓馮太師感覺詫異。
“君蘭,你莫非見過這個陳青峰?”
“孩兒沒有見過,不過也聽說過,此人昔日在翰林院之時,就流連青樓,對仕途并不上心,說起來,的確不是君蘭心目中的良婿,不過,我馮家現在樹大招風,這個清流領袖,也確實不是個好位置!”
“君蘭,這么說你愿意?”
“沒有什么愿不愿意的,一切都是為了我馮家。阿爺,君蘭的婚事,不值得我馮家違背皇上的意志,不過,這也說明,陳青峰在皇上這里已經是一步廢棋了!”
馮太師本來覺得,這門婚事很是鬧心,可是,聽到馮君蘭這么一說,他又覺得,此事沒有那么嚴重。
陳青峰說到底,不過就是紈绔了一些,馮家對于一個紈绔還養得起。
“阿爺,明日,您不妨主動向皇上謝恩,這一招棋,我馮家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