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郭嘉的計謀
- 三國:師從童淵師弟趙云
- 三目傳說
- 2021字
- 2025-06-12 07:06:00
第二日白玉堂再次率領十一萬大軍,兵臨潼關。
“奉孝,董卓有二十萬大軍,我軍只有十一萬。”
“要是在城外交戰,本大將軍倒是不懼,也有把握取勝,但這攻關就沒有那么大的把握。”
郭嘉對此點了點頭,在外面交戰,只需要兵馬精銳,戰術運用得當。
即便是敵人的兵馬多余己方也沒關系,一樣能贏。
但攻關就不一樣了,這跟攻城戰是一個道理,攻關是一場消耗戰。
在兵力明顯弱于守軍的情況下,強行攻打的獲勝可能性很低。
“主公,嘉倒是有妙計,可引董卓出關一戰!”
聽聞郭嘉有辦法引董卓出來,白玉堂自然是大喜。
要是董卓真敢率軍出來迎戰,嘿嘿,那他可就有必勝的把握。
“奉孝有何妙計,快說!”
郭嘉神秘的笑了笑后,先看了看白玉堂身后的張遼跟高順。
“主公只需猛攻潼關三五日,每次許敗不許勝。”
“待三五日后,在讓張遼將軍跟高順將軍,送書信給呂布和董卓。”
“就說幽州急報,有大量鮮卑人入侵,主公計劃將五萬騎兵抽回去御敵,只留六萬步兵在這。”
“這樣一來,董卓得到消息,必定會趁機出城和兩位里應外合消滅我軍步兵。”
說到這里郭嘉就不在往下說了,白玉堂也明白他的意思。
“嗯,關鍵時刻,我再帶騎兵回援,攔住董卓退回潼關的退路,將其在城外絞殺殆盡!”
郭嘉笑著點了點頭后,白玉堂便決定采用這個計劃。
“黃忠,張郃,本將命你二人,立刻率軍攻城!”
“張遼,高順,你二人率軍策應,記住許敗不許勝!”
四人領命后,迅速帶領大軍攻城。
“丞相,你看,白玉堂要攻城了!”
李儒見城外大軍正在沖過來,急忙指給董卓看。
“老夫看到了,潼關易守難攻,白玉堂的步兵少于老夫的西涼兵,想強攻進來簡直是癡人說夢!”
“走吧,李儒,陪老夫回去飲酒,靜待戰報傳來。”
董卓雖然很輕松,但李儒可一點也輕松不下來,他知道白玉堂絕不是那么好對付的。
細看白玉堂出道后,先是大破黃巾軍兩大渠帥,后又滅了黃巾軍三大首腦。
之后擔任常山太守的時候,更是領一郡之兵不過千人,就能擊敗五萬烏桓鐵騎。
接著更是率領十幾萬大軍,輕松滅了盤踞在幽州三郡內百年的烏桓人。
似這等戰功赫赫的人,是那么好對付的么?
只是如今是攻城戰,李儒縱然也智慧超群,對此也沒有什么能幫上忙的地方,只能靜待結果。
黃忠跟張郃的兵馬進攻了一陣受挫后,便立刻退兵。
在郭嘉的建議下,黃忠跟張郃,輪番率兵每隔三五個時辰,也就是六到十個小時便去攻關。
每次一受挫就退兵,董卓接到白玉堂不斷退兵的報告當然是很高興。
但李儒卻認為,這里面必有蹊蹺。
“丞相,白玉堂的軍隊戰斗力絕不會這么弱,一受挫就退兵也不像是白玉堂的風格,此間必有蹊蹺!”
本來高興的董卓,聽了李儒的話也很有些懷疑了。
“嗯,那就派人出城聯絡,張遼跟高順二位將軍了解情況,正好也試試他們是不是還忠于老夫!”
李儒點了點頭后便立刻書寫書信,然后派人秘密出城聯絡張遼跟高順。
“主公,這是董卓派人送給我們的書信!”
二人接到書信,第一時間便來見白玉堂。
“軍師,你看呢?”
郭嘉看過書信后笑了笑。
“兩位將軍可回復董卓,說我軍今日進攻不過是試探性的進攻,明日才會真正的進攻!”
張遼,高順領命后,便書寫書信送回。
李儒和董卓看過二人的回信后,倒是沒有多做懷疑。
而是讓士兵們好好休息,準備應付明日的大戰。
第二日為了配合這個回復,張郃跟黃忠確實進攻的更加猛烈一些,但依舊是沒多久便敗退撤軍。
“奇怪,白玉堂的兵馬,不應該只有這么點戰力才對。”
李儒在城頭觀看了戰斗過程后,心里很是疑惑,他本能的認為這里面肯定有陰謀。
只是他想不到,陰謀到底是什么。
“軍師無需太過擔心,不管他白玉堂有什么陰謀,想靠這六萬步兵便想破了潼關,是不可能的事情。”
見董卓如此說,李儒點了點頭便暫時壓下了心里的疑惑。
如此這般五日后的傍晚時分,高順和張遼便派人送信回去,言幽州傳來急報有鮮卑人入侵。
白玉堂今晚便會抽走五萬騎兵會幽州,跟鮮卑人作戰,只留六萬張郃跟黃忠的六萬步兵在這。
當董卓和李儒看過書信后,董卓大喜。
“天賜良機,天賜良機啊!”
“奉先,傳令全軍集結,準備出關和張遼,高順兩位將軍一起滅了白玉堂這六萬大軍!”
呂布剛要領命,便見李儒揮手攔住了他。
“且慢,主公,連日來白玉堂的大軍表現的極其詭異,如今突然傳來消息說他要撤走騎兵,甚是詭異。”
“儒認為,此間必有陰謀,不如先派細作去關外監視。”
“待確認白玉堂的數萬騎兵真的返回了幽州,而且走出很遠后,再出兵不遲!”
聽了李儒的話,董卓也點了點頭,這個時候還是謹慎點好。
就這樣董卓先派出了斥候,出城監視白玉堂大營的舉動。
白玉堂這邊為了將戲演下去,自然是集結了趙云,典韋,許褚三人的五萬騎兵跟隨自己返回幽州。
不過白玉堂卻悄悄留下了三千白馬義從,這三千白馬義從,還是白玉堂當初殺公孫瓚繳獲的白馬。
后來他將這些白馬秘密訓練成了白馬義從,混雜在趙云的三萬驍騎營中并不顯眼。
白玉堂留下他們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要等董卓出關后,由他們先斷了董卓的后路。
等待白玉堂率領數萬騎兵返回支援,因此這三千白馬義從的壓力也很大。
好在有黃忠,張郃的六萬步兵,以及數千騎兵配合,倒也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