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獄牢房。
雙眼恐懼的陳正癱坐在牢房內,看著外面的刑具,陳正身體不由發顫。
夾棍、剝皮、斷手足,拔舌,墮指、穿琵琶骨……只是看到這些酷刑,陳正就已經汗流浹背。
陳正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竟然被關進臭名昭著的詔獄,據他所知,還從沒有人能完好無損從詔獄走出去過。
想到詔獄里面折磨人的手段,陳正不由膽戰心驚。
“這一次真是捅到馬蜂窩了……”
陳正眼神空洞。
他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御醫能察覺出朱雄英身體有恙,他才有一線生機。
就在這時,黑暗的牢房里露出一道亮光。
“戰神兄,昌祖哥……”陳正從地上爬起來:“御醫給小殿下診治了嗎?是否有疾?”
李景隆搖了搖頭:“太子令御醫院所有御醫給小殿下會診,得出的結果一致相同,小殿下沒有病。”
“怎么可能?”
陳正失魂落魄,歷史上明明記載朱雄英八歲早夭,現如今雖然只有四歲,莫非是這個時候的朱雄英還未病發?
難道真的是自己猜錯了,朱雄英之死真的只是一場意外,是真的暴病而亡。
李景隆又繼續道:“今日早朝,文官彈劾你詛咒小殿下,又妄言太子妃將會難產……皇上龍顏大怒,將你打入詔獄,聽后發落。”
陳正聞言,后背的衣服全被汗水浸濕。
看著陳正狼狽的模樣,何昌祖嘆氣道:“我只能保證你在詔獄不會受皮肉之苦,但是皇上若下旨,我也無能為力……”
“謝……謝謝昌祖哥。”
陳正臉色慘白,心里好受了一些,雖然會被處死,但至少不用飽受折磨。
何昌祖道:“陳正,你為何會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你這是犯了禁忌,不止文官要殺你,就連武將對你也恨之入骨,皇家對你更是深惡痛絕。”
陳正明白,他這一次是把所有人全部得罪了。
陳正心里很后悔,他自認為抱上朱標的大腿,最近有些飄了,完全忘了求穩。
李景隆道:“老陳,現在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陳正苦笑:“我現在被關在詔獄,我怎么救自己?”
李景隆問道:“你說小殿下有疾,你知道小殿下患了什么病?”
陳正搖了搖頭,連御醫院的專業御醫都找不到根源,更何況他只是一個半桶水。
就算讓他檢查,多半也查不出什么原因。
李景隆急了,無奈地看著陳正:“你自己說的,連你自己也不知道?”
陳正道:“御醫們既然沒病,多半是沒病,也許是我看錯了。”
李景隆又問道:“太子妃難產,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陳正聞言眼睛突然發亮。
朱雄英八歲早夭,現在他找不到朱雄英生病的證據,但是太子妃常氏臨盆只有一個月。
陳正又點燃了希望。
或許自己可以阻止這樁慘事發生。
陳正開始盤算計劃,如果常氏真遇到難產,唯一的辦法就是剖腹產。
然而,常氏身為太子妃,自然不能讓男子接觸。
這又是一道難題。
陳正剛看到一點希望,又開始破滅。
李景隆焦急問道:“你倒是說話啊。”
陳正搖了搖頭:“沒法說。”
李景隆臉色頓時慘白,喃喃道:“這下是真完了。”
何昌祖狠狠地指著陳正罵道:“你什么都不知道,你也敢說小殿下早夭,敢說太子妃難產,你知不知道你會害死很多人的。”
陳正這才知道自己的話太過魯莽。
雖然他知道這些事情即將發生,偏偏他又拿不出任何證據。
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慘事發生,無能為力,甚至還搭上自己的性命。
陳正心中自然不甘。
他閉上雙眼,開始思考細節。
任何病癥爆發前都會有征兆,只是有沒有發現而已。
現在朱雄英并無征兆,有可能是病癥還未發展而成,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中毒而亡。
但是朱元璋的心狠手辣,誰若敢下毒害他孫子,肯定會讓殺了對方九族,然而歷史上朱元璋并沒有因為朱雄英之死大開殺戒。
所以朱雄英中毒而亡的幾率也很小。
但是陳正也沒有完全排除這個可能,有些慢性毒藥,以明朝的醫學常識是無法察覺的,但經過日積月累,一旦爆發,無藥可醫。
陳正看向李景隆道:“能不能幫我弄到太子妃和小殿下的起居注。”
李景隆聞言又是一陣頭大,起居注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夠搞到的。
這關乎皇家的隱世。
而且起居注還是抒寫史書的重要證據,在唐朝以前起居注就連皇帝也禁止觀看,不過自從李世民強行觀看且修改之后,給后世皇帝開了一個不好的開頭。
“我只能試試。”李景隆沒有絕對把握。
離開詔獄之后,李景隆和何昌祖求見朱元璋,并且把陳正的要求告訴他。
朱元璋雖是農民出身,但他為人非常小心謹慎,他對自己的飲食起居非常重視。
就他本人的御廚徐興祖,那是早年追隨他的老人,從他還未發家時就一直擔任后廚要職,一擔任就是二十多年。
徐興祖的地位雖然比不上那些開國將軍,但是卻深得朱元璋信任。
這并不是徐興祖的廚藝有多好,相反他的廚藝很普通。
傳聞朱元璋的三子朱棡曾因為一些小事鞭打過徐興祖,朱元璋知道后將他朱棡暴揍一頓。
朱元璋幾十年都未曾懲罰過徐興祖,就是他知道吃飯御廚掌握的飲食安全,關系重大。
若是得罪了御廚,說不定哪天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如今陳正要看起居注,無非就是懷疑太子府的吃食出了問題。
朱元璋明白,太子府的廚子還沒有膽量下毒,但陳正既然提出要求,他原則上是同意的。
他知道陳正鬼點子多,也許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東西。
朱元璋問道:“他要看太子府的起居注?”
李景隆道:“他是這樣說的。”
朱元璋沉思片刻:“好,給他!”
朱標道:“父皇,這不符合規矩,若是讓大臣們知道,恐怕會招來麻煩。”
朱元璋道:“能有什么麻煩,給他看了又如何。”
在朱元璋看來,陳正若能發現端倪,那便再好不過。
如果一切正常,朱元璋不介意讓陳正永遠閉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