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自己出生貧寒且遭遇官府欺壓,朱元璋內心中多少有一些仇官心理。
在他看來,自己早年不幸,都是官員的過錯。
如果不是當官的太貪,不作為,他父母,兄弟姐妹也不會餓死,他也不會淪落乞丐。
做了皇上之后,他對官員的嚴苛堪稱歷朝歷代之最。
上次陳正的話令他陷入沉思,他沒想到官員俸祿太低會帶來這么大影響。
當官的過不好,老百姓就過的更不好。
陳正記得電視劇某個大貪官有一句經典臺詞,在災荒時期,朝廷想要救民,要先救官,只有當官的吃飽了,他們才會去救民。
這話雖然荒謬,甚至顛覆了儒家推崇仁政精神,但是事實就是如此。
這就是人性。
陳正道:“首先就是提升官員的俸祿?!?
朱元璋滿臉嘲弄:“你一句話說的輕巧,但是這里面有很多難題,先不論朝廷國庫是否能夠支撐,就論如何提升,提升多少就是一個讓人頭疼的事情?!?
“這事若是拿到朝中商討,官員們為了自身利益,自然是越多越好。”
朱元璋說完之后,便冷笑地看著陳正。
陳正說:“具體提升多少,我說了不算,官員們說了也不算,甚至連皇上說了也不算?!?
朱元璋懟道:“那誰說的算?”
陳正:“事實說了才算?!?
“成立專門調查小組,赴全國各地展開調查當地消費情況,再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俸祿,還要根據官員的品級制定相應的待遇問題?!?
朱元璋微微點頭,這個倒是不難。
陳正繼續說:“可以推行養廉銀,增加官員的收入,領了養廉銀,他們還敢貪污再處以重罰。”
朱元璋滿臉嫌棄:“不過是恩威并施的法子,沒高明到哪去?!?
“人性都是貪婪的,就算朝廷提升了官員收入,只要人性貪婪還在,他們依然還會貪,朝廷豈不是白給他們高額養廉銀。”
馬皇后聞言心里多少有些失望。
高薪養廉政策,前宋就是這樣實行的,但依然無法杜絕貪腐。
陳正道:“所以還要成立廉政部門監督官員,廉政部門必須深入每一個衙門。”
朱元璋冷笑一聲道:“讓當官的監督當官的,他們若是狼狽為奸,監管部門豈不是形同虛設?”
陳正微笑道:“那就相互監督。”
“怎么個相互監督法?”馬皇后倒是來了興趣。
陳正道:“我舉個例子,比如讓劉伯溫監督李善長,你覺得他們還會相互勾結嗎?”
“不會?!?
朱元璋脫口而出。
兩人一個是淮西黨首領,一個是浙東黨的首領。
兩人的出身注定兩人水火不容。
陳正則是笑瞇瞇地看著朱元璋:“明白了嗎?”
“咦?”
徐達幾人也反應過來,不過這些問題太敏銳,他們不敢插話。
馬皇后聞言也是眼睛一亮,贊許道:“這方法倒是不錯,不過……”
馬皇后停了一下:“不過這樣容易形成黨爭之勢,若是他們的精力全部放在相互攻訐上面,誰還會踏踏實實做事?”
“廉政部門只有監督檢舉之權,沒有執法權,執法必須交由其他衙門?!?
“沒有確鑿的證據,肆意攻訐,朝廷可以法治罪,這樣他們就算想相互攻訐,首先也要找到對方違法的真憑實據。”
朱元璋的眼睛微微一亮:“這個辦法倒是可行。”
陳正補充道:“再好的監督政策也只是能有效的減少貪腐,不能完全杜絕貪腐?!?
“這話說的不錯,不過能減少貪腐已經很不錯了,地方上少一個貪官,百姓就少受一份苦?!?
朱元璋深知治理貪官之難,他已經實行了最嚴厲的刑法,依舊沒能杜絕貪腐。
所以在他看來,陳正提出的方案已經很不錯。
陳正搖了搖頭說:“貪官之害只能算是小害,真正的大害不除,百姓依舊還會受苦?!?
朱元璋愣?。骸斑€有比貪官更可恨的?”
“有!”
陳正點了點頭,沉聲道:“胥吏之害?!?
“官員是通過科舉考來的,在這之前他們只會讀書,根本不會當官,朝廷授予官職后,官員們到任之后往往兩眼抹黑,什么也不懂,最終只能依靠胥吏維持衙門運轉。
所以朝廷很多政策最終的執行者不是官員而是胥吏。”
胥吏沒有領取俸祿,他們只能把主意打到百姓身上。”
胥吏使用職權以權謀私,最常見的就是以各種名目敲詐勒索百姓,對上官行賄,對下欺壓百姓。”
朱元璋對此深有體會。
他的童年接觸最多不是官員,甚至他都不知道本地縣令姓甚名誰,接觸最多的就是胥吏。
也是胥吏帶著人闖入他家中搶走他們家僅有的糧食。
他的父母,兄弟姐妹之死,可以說胥吏才是直接的兇手。
只不過胥吏地位低下,容易讓人忽視他們存在。
現在陳正提起胥吏,勾起了朱元璋幼年的陰影和仇恨。
就連徐達和常遇春幾人也不由想起自己才處理政務時,很多事情都是交代手下的胥吏去辦。
陳正見他們不語,便繼續說道:“胥吏都是父傳子,子傳孫,一代傳一代。
這也使得胥吏在本地的關系非常強,每一任主官到來都要靠他們才能展開公務。
導致胥吏做起壞事更肆無忌憚?!?
朱元璋幾人很贊同陳正的說法,但一個嚴峻問題擺在他們面前。
“若是沒了胥吏,衙門還如何正常運轉?”
畢竟陳正剛才也說過,朝廷的對下政策都是依靠胥吏完成。
取消了胥吏,讓誰去管理百姓?
陳正捂著額頭,一臉無語:“讓官員取代胥吏?!?
“這怎么能行?”
不僅朱元璋,就連馬皇后還有李文忠幾人滿臉震驚。
他們就是做夢也沒想到,讓官員取代胥吏。
在他們傳統的思想里,讀書人高貴,胥吏是賤民。
高高在上的讀書去做胥吏的活,讀書人還不鬧瘋。
陳正冷聲道:“為什么不行?朝廷給他們高官俸祿是讓他們干活,讓他們治理百姓,而不是把他們當大爺供養,把朝廷交代的事交付胥吏,還要官員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