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最先反應過來,大聲道:“把李景隆帶過來。”
“是。”
二虎也頭皮發麻,他知道自己差事辦砸了。
“派去陳家莊的人也一并叫回來。”
朱元璋的聲音再度傳來。
“是。”二虎額頭冒起冷汗,不敢停留。
李景隆被人帶到恩科殿,當他看到恩科殿的地基之后,李景隆臉色大變。
“你們這里怎么會有水泥?”
“好啊,我算明白你們為什么彈劾我,你們就是看上了我手里的水泥產業。”
“你們把我打入大牢,是想吞了我的水泥產業!”
“你們無恥!你們這樣做跟強盜有什么區別!”
“真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李景隆像個潑婦,指著滿朝諸公大罵。
“怪不得老陳不愿入朝為官,原來他早就看清楚你們這群人丑惡的嘴臉,他是不愿與你們為伍!”
嘩啦!
在場的官員們全部沸騰了。
水泥居然是李景隆的產業?
如此神奇的東西,竟然是這個人渣搗鼓出來的?
唯有李文忠和徐達等人虎軀一震,他們從李景隆嘴里聽到了老陳二字。
毫無疑問,水泥定是陳正的手筆。
就在眾人還在吃驚之時,劉伯溫緩緩出列,神色淡然道:“陛下,小李大人功不可沒,水泥確實是利國利民的好寶貝,而且物美價廉!小李大人如此義舉,臣認為,凡是參與水泥生產者,都該賞。”
這一下,朱元璋也忍不住了。
生產水泥時,他還搬運過石頭呢。
這樣說來,他也有一份功勞。
孫克義接著說道:“劉大人所言不錯,如今國朝新立,百廢待興,大興土木,水泥如祥瑞出世,正是彰顯了陛下的仁德。臣敢斷言,只要將水泥推廣,對于全國大興土木成本將會大大降低。”
“兩位愛卿所言不錯,水泥是個好東西。”
朱元璋心思瞬間活躍起來。
他想到當初陳正所言,而且也知曉這水泥就是石頭燒成的,成本低的可怕。
他將目光看向李景隆:“水泥廠每天能生產多少?”
李景隆答非所問:“你們不是要搶我的水泥產業?”
“皇上是何等人物,豈會做出與民爭利之事,還不磕頭認罪。”李文忠上去對著他屁股就是一大腳。
李景隆揉了揉屁股,委屈道:“那他為何下令將我打入大牢。”
“……”朱元璋。
二虎尷尬道:“小公爺,剛才是一場誤會。”
李景隆毫不猶豫的拜下:“皇上不與民爭利真是圣明,堪比秦皇漢武,遠超唐宗宋祖,微臣欽佩萬分。”
朱元璋馬屁拍暈:“少拍馬屁,回答我的問題。”
李景隆道:“只要有足夠的人手,要多少有多少,皇上要是購買水泥,我可以做主,給您成本價。”
李文忠氣得吐血,道:“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這樣的祥瑞,該獻給皇上。”
憑什么?
李景隆心里委屈,這可是他的金袋子,一天能賺幾百兩白花花銀子。
李景隆滿臉為難地道:“不是我不愿意獻給皇上,這水泥廠不是我一人的,我說了不算。”
“不礙事。”朱元璋心情大好,大笑道:“李景隆,咱命你全力生產水泥,優先供應朝廷。”
李景隆雙眼放光,這得多少錢啊。
老陳真牛逼,賺錢比搶還快。
朱元璋不知道李景隆腦子里在想什么,突然問道:“你剛才說的老陳是誰?”
說完,朱元璋玩味的看著他。
李景隆想起陳正的交代,當即否認:“我沒說老陳,臣還年輕,應該是說微臣,興許是李相說老臣,您聽錯了。”
“好了,這些是小事。”
朱元璋懶得計較,如今陳正就在他眼皮底下,又跑不掉。
他對陳正越發好奇了。
越是關注這個小子,給他帶來的驚喜就越多。
朱元璋現在的心情很不錯,區區一堆石頭就解決了全國大興土木的問題,他心里已經開始勾勒宏偉藍圖。
朱元璋為了不讓李景隆太過于得意忘形,揮揮手道:“你退下吧。”
李景隆的心思已經飄在了陳家莊,拿下了朝廷大單,老陳肯定高興死了。
朱元璋深深地看了李景隆一眼,便點了幾個重臣留下。
回到奉天殿,李文忠率先開口:“陛下,水泥應該是陳正發明的。”
朱元璋:“咱早知道了,生產水泥時咱就在現場,只是咱沒想到水泥居然如此神奇。”
李文忠大驚:“皇上既然知道,那……”
朱元璋笑呵呵道:“咱見過那小子,確實有幾分歪才,看在他制作出水泥的份上,咱不追究他的欺君之罪。”
李文忠聞言松了口氣:“臣替陳正謝過皇上。”
李善長聽到皇上幾次提起陳正,心里像貓爪似的,這么關鍵重要的人物,眼前這些人都知道陳正,唯有他不知道。
這讓李善長感覺到了危機。
難道皇上不信任自己?
李善長問道:皇上,請問陳正究竟何許人也,既然有才,為何不選拔為官為朝廷效力?”
朱元璋也很疑惑,陳正為什么不愿意入朝當官。
甚至為了拒絕當官,還弄了個假死之法。
朱元璋斜了一眼李善長,好像看穿了他的心思:“此事咱自有安排,爾等無故不得去尋他。”
李善長連忙閉嘴:“臣只是一時好奇,并無其他意思。”
朱元璋岔開話題,繼續說道:“水泥的功效諸位也看到了,咱想大興土木,修建鳳陽中都,此外黃河河堤也該修了。”
孫克義道:“皇上,雖然有水泥能事半功倍,但是朝廷還是沒錢。”
朱元璋豪邁揮手道:“無妨,咱打算再發行五百萬貫寶鈔。”
不就是錢嘛,要多少有多少。
“皇上,陳正說過寶鈔會貶值,是不是謹慎一些?”
劉伯溫覺得有些不妥,開口提醒。
朱元璋自信道:“我承認陳正有才,但他精通的是旁門左道,對國家大事一竅不通,咱已經命人在民間走訪調查,寶鈔并未出現貶值的情況。”
劉伯溫聞言也不再多說。
朱元璋手指敲打著桌面,緩緩說道:“恩科殿建造即將完成,恩科的事也該提上日程,諸位覺得誰擔任此次恩科的主考官?”
武將們對此并不感興趣,閉口不言。
文官們雖然都想擔任主考官,又不敢表現的太過明顯。
朱元璋掃了一眼,見沒人發言,直接拍案:“既然大家都不說,咱就直接點名,命李善長擔任此次恩科主考,宋濂擔任副主考。”
李善長心中大喜,看來皇上還是很信任他。
他的擔心是多余的。
他和宋濂跪拜地上:“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