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比武招親
- 楊家將(悅讀經典白話版)
- (明)熊大木原著
- 3542字
- 2025-05-27 13:39:59
馬忠、劉氏來到山下,見到兩軍在對壘,呼延贊正在其中,還聽他大喊:“你們這些人還敢再來挑戰?”劉氏拍馬向前,喝道:“孩兒休得無禮!”呼延贊聽到之后,猛然抬起頭來,發現是自己的母親,當即丟槍下馬,在路邊跪倒,說:“孩兒不孝,母親你怎么來了?”劉氏說:“你先起來,跟我一起去見你叔叔。”
呼延跟隨母親來到軍中,見到馬忠。馬忠問他:“你不是在耿忠的寨子里嗎?怎么會在這里跟人打架?馬坤是我結義兄弟,你最好現在就去跟他認罪。”呼延贊說:“前天孩兒捉了他的大兒子馬華,又打傷了他的二兒子馬榮,如果我去見他,恐怕他不會饒了我。”馬忠說:“有我在,不會有事的。”
呼延贊跟著馬忠來到了馬坤的寨中。馬忠說:“小兒不認識尊兄,所以多有冒犯,還希望你能寬恕他。”馬坤吃驚地問這是怎么回事。馬忠將這件事從頭到尾說了一遍。馬坤感嘆說:“真不愧是相國的兒子。”呼延贊走上前來,說:“小侄不認識伯父,多有得罪,請寬恕先前的冒犯。”馬坤說:“不知者無罪,怎么能怪你呢?”隨即安排宴席慶賀。
馬坤把馬榮叫出來相見,馬榮見了呼延贊十分羞愧。呼延贊說:“先前冒犯了哥哥,還請恕罪。”馬榮也以禮相待。當天,山寨中歡歌笑語,大家一起吃喝,氣氛融洽。
馬坤對馬忠說:“我有一件事跟你說,你看行不行的通?”馬忠站起來說:“尊兄有話直說,小弟怎么敢違背?”馬坤說:“我的小女兒金頭娘,雖然長得丑,但是武藝精湛,如果不嫌棄,希望能把她嫁給呼延贊。”馬忠拱手稱謝,說:“如果真是這樣,尊兄的恩情我永世不忘。”馬坤立即吩咐人去把這件事告訴金頭娘。金頭娘笑著說:“嫁給他也行,只是不知道這呼延贊的武藝如何?前天跟他交鋒,未分勝負;今天再比試比試,如果能贏了我,我就答應嫁給他。”下人把這話告訴了馬坤。馬坤說:“小女身上還有小孩子脾氣,要跟呼延將軍比武。”馬忠隨即安排呼延贊與金頭娘比試武藝。呼延贊披掛上馬,來到校場,金頭娘也來到校場。
二人再次交手,決定一定要比出個高低。馬忠、劉氏、馬坤等人站在寨門外觀望。兩人手拿兵器,斗了二十多個回合,不分勝負。金頭娘心想:“呼延贊槍法很嫻熟,再試試他的箭法如何。”于是勒轉馬頭,向前跑去。呼延贊心想:“這肯定是要準備用箭,我跟上去看看她還有什么本事。”便拍馬追了上去。金頭娘看到呼延贊離自己很近了,便彎弓搭箭,一連射了三箭,但都被呼延贊躲過。呼延贊心想:“難道我就不會用箭嗎?”于是調轉馬頭,引金頭娘來追自己,然后彎弓搭箭,一箭射中了金頭娘的頭盔。眾人一片喝彩。馬忠及時趕到,說:“一家人不傷和氣。”兩人各自下馬,回到寨子。馬坤笑著問金頭娘:“呼延贊將軍的武藝如何?”金頭娘低頭不語。馬坤知道了她的意思,將金頭娘許配給了呼延贊。當天,山寨里喜氣洋洋,大家盡興而歸。
第二天,呼延贊見馬坤,說:“小婿這就回山寨見李建忠,把小將軍送回來。”馬坤很高興,讓人送呼延贊上路。呼延贊回來見到李建忠、柳雄玉,把自己如何見到父母,以及如何與金頭娘成親的事全說了一遍。李建忠高興的說:“這是上天安排的喜事。”呼延贊說:“前幾天捉來的馬華,現在應該把他放了。”李建忠說:“既然現在是一家人了,怎么可能害他呢?”立即安排人去寨子后面把馬華帶出來。馬華以為他們要害自己,嚇得心驚膽顫,汗流浹背,衣服都濕透了。李建忠說:“現在告訴你一件喜事,你不要害怕。”于是把呼延贊成親的事情說了一遍。馬華說:“既然如此,那各位都請到我們寨子里去慶賀一番。”李建忠說:“將軍先請,我安排一下手下便來。”馬華告辭后回寨子去了。
柳雄玉不打算去赴宴,李建忠說:“如果不去,恐怕別人會更懷疑自己,現在正好借著這個時機,新仇舊怨一塊做個了結。”當天,李建忠、柳雄玉與呼延贊一起來到太行山。馬坤得知后,親自出寨迎接。眾人一起來到帳中,李建忠說:“如今我們如同兄弟一般,再有困難應當相互協助,不再相互爭斗,傷了和氣。”馬坤十分高興,請馬忠、劉氏出來相見。馬忠說:“小兒多虧了賢兄救護,大恩大德,永世不忘。”李建忠說:“呼延贊將軍將來肯定會大富大貴。”馬坤吩咐人安排筵席,大家一起慶賀。
當天,寨子里眾豪杰依次入坐,開懷暢飲。酒至半酣,忽然有人來報:“山下來了五千軍馬,不知道是誰。”呼延贊說:“才消停一會兒,又有人來惹事。”說完便要帶人馬出門迎敵。馬坤說:“先等我去看看再說。”馬坤帶了二百人下山探視,發現來的人是幽州耶律皇帝殿前的名將韓延壽。馬坤問他;“不知將軍來此有何貴干?”延壽說:“耶律皇帝已經去世,立了蕭太后登基[13],我奉圣旨,來請將軍回國,一起輔佐新君。”馬坤說:“既然是奉了圣旨,我怎么敢不答應回國呢?將軍先跟我一同回山寨,與我的兄弟們相見,再作商議。”韓延壽同意了,將人馬屯于山下,與馬坤來到山寨里。
馬坤給韓延壽介紹了自己的兄弟,然后大家一起坐下,繼續喝酒。馬坤在酒席上對呼延贊等人說:“我當初因為耶律皇帝胡作非為,不愿意在朝中做官,才隱退在太行山,至今已經十五年了。現在聽說已經立蕭太后為新君,并下圣旨來請我回去。現在寨里大約有七千人馬,給你留兩千,你同我女兒一起鎮守這山寨。我自己帶著五千人馬,還有馬華、馬榮一起回國。如果有書信來招安[14],你們就答應。”呼延贊等人一一答應。第二天,馬坤跟大家告辭,跟著韓延壽離開了太行山,前往幽州去了。馬忠等人送出五里去才回。
從這之后,呼延贊在太行山招軍買馬,等著朝廷來招安。開寶[15]九年三月,宋太祖聽說劉鈞招兵買馬,日夜操練,就跟趙普等人商議要出兵征討。趙普上奏說:“現在還沒有可乘之機,陛下應該再等等看。”正在太祖猶豫不決的時候,恰逢節度使[16]高懷德回朝上奏邊境上的事情,他說:“河東地區的文官和武官之間矛盾很深,水火不容,陛下應該趁機前去征討。”樞密使潘仁美也上奏建議征討。于是太祖下詔[17],任命潘仁美為監軍[18],高懷德為先鋒,率領十萬精兵,向潞州進軍。
消息傳到晉陽,劉鈞嚇壞了,趕緊召集文官武將來商議對策。趙遂上奏說:“主公不要擔心,宋朝軍隊連年征戰,軍中的將士已經是滿懷怨恨,等臣帶人去潞州迎戰,一定將他們打敗。”劉鈞同意了趙遂的建議,任命趙遂為行軍都部署,劉雄、黃俊為正副先鋒,點兵五萬,前去抵御宋朝大軍。趙遂第二天便率領部隊來到潞州邊界安營扎寨,并派人前去打探宋軍的動靜。探子回報:“宋軍在離潞州二十里的地方安營扎寨,看上去聲勢浩大。”第二天,趙遂與劉雄、黃俊一起,率兵向潞州進軍。
宋軍前鋒高懷德已經擺開陣勢。兩軍對壘,高懷德在宋軍陣前橫槍立馬,趙遂一下子沖出陣中,手持銅刀,大聲罵道:“宋軍真是大膽,竟然敢來侵犯邊界!”高懷德大怒,挺槍躍馬,向趙遂殺去,趙遂掄刀迎戰。兩人打斗了十幾個回合,不分勝負。漢軍先鋒劉雄看到趙遂贏不了對方,便舉著方天畫戟[19]出陣幫忙。宋軍將領高懷亮也來幫忙,他怒目圓睜,揮舞著竹節鋼鞭,不出幾個回合,便打中劉雄腦門,劉雄當場斃命。趙遂看到劉雄死了,趕緊調轉馬頭,匆忙逃走。高懷德率領手下追殺,同時潘仁美驅動后軍,乘勢掩殺。北漢軍大敗,死者無數。高懷德、高懷亮一直追了二十里才收兵。
趙遂大敗之后,來到澤州,與黃俊等人商議說:“宋軍太兇猛,應該派人去晉陽求救,不然澤州城也難保。”黃俊說:“事不宜遲,要是等到宋軍來圍城,就無計可施了。”趙遂立即派人連夜趕赴河東地區,向劉鈞奏明此事。劉鈞說:“趙遂出師不利,誰帶兵前去接應?”丁貴上奏說:“如今朝中沒有人是宋軍的對手,主公只有號召楊業出山,才能打退宋軍。”劉鈞接受了他的建議,派使節去請楊業出山。使節見到楊業,遞上詔書,上面寫道:“北漢主劉鈞昭示:近因宋師入境,命趙遂率兵御敵,潞州戰敗,現居澤城,形勢迫在眉睫。如今國家有難,希望楊令公發兵來接應。”
收到詔書之后,楊業與諸將領商議說:“多年前周主下河東,我們父子率軍打敗了他,名聲大振;現在宋朝軍隊前來攻打,漢主再次下詔書求救,應當前去救助。”楊七郎說:“中原大軍兵強馬壯,大人這一回不要急著發兵,等宋軍在河東被困住的時候,再發兵也不遲。”王貴說:“小將軍此言差也!常言道:救兵如救火,不能拖延。如果等到宋軍兵臨城下,就什么都晚了。”楊業贊成王貴的說法,下令讓長子楊淵平鎮守應州,自己和王貴一起帶兵起身前往晉陽,去見劉鈞。見面之后,劉鈞對楊業以禮相待,而且賜給他大量財物。楊業拜謝后退下。
第二天,劉鈞在殿中設宴,款待楊業。楊業上奏說:“陛下召喚臣來抗敵,現在還沒能為主解憂,何德何能讓陛下來宴請?”劉鈞說:“愛卿的威望這么高,肯定能馬到成功,怎么會打不退敵人?先喝幾杯,明天再出兵也不遲。”楊業拜謝。當天的酒席上劉鈞親自賜給楊業金色的酒具,君臣非常盡興。
第二天,楊業見劉鉤,請求出兵。劉鈞說:“今天愛卿可以出兵了,如果旗開得勝,贏了宋軍,我給你加官晉爵。”楊業辭別后,率部隊離去,前往澤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