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一路北行別舒國,張溫巧解敖真惑
- 西游:從瘟神開始
- 暖暖爸
- 2064字
- 2025-06-01 23:45:38
兩日后,張溫三人再次踏上了北行之路。
身后,舒侯、眾臣屬、芥、葵等人殷殷相送,久久不愿回返。
路上,敖真問道:“先生,我等已然做下這般大事、得了許多功勞。
何不與鳳神言說一二,或者干脆直接去面見武王,請他二人下令全國督造玉皇廟、再號召臣民前去祭拜不就行了?
想他二人多半也不會拒絕。
何苦要似這般辛苦跋涉、周游諸國?”
張溫笑了笑,沒急著回答,而是反問道:“我來問你,你也曾是海中大妖,兇威氣焰一時無兩,又為何愿意皈伏于我?”
敖真正要回答,卻見張溫認真道:“我要聽真話。”
本來脫口而出的話語一時止住,敖真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張溫也不催促,就這般靜靜的看著他。
少頃,敖真才訕訕開口道:“不敢瞞先生。
初時,敖真懾于先生手段,為求保命,只能答應皈伏。”
張溫點頭,又問:“心中可曾有過不服?”
敖真急道:“曾經確實有過,不過現在卻是真心實意的愿意侍奉在先生左右,還請先生信我?!?
張溫笑道:“莫急莫急,我自然信你。
我只是想問問,我法力手段不如你,又是個不入流的小小神使,是何因由能教你轉變心意、誠心服我?”
敖真認真思索片刻,才真誠答道:“蓋因先生仁德,從不以勢壓人。
當初敖真的性命全在先生手中,但先生從未肆意拿捏欺辱,反倒是時常教誨,教我洗心革面、修善修德。
又因先生大度,便是交梨、火棗、還丹、仙露這種寶物都不曾敝帚自珍,愿意分潤給我二人。
敖真雖愚鈍,但也識善惡、知冷暖,先生待我恩重,敖真豈敢再生二心?”
張溫淡淡一笑,再問道:“那若是我以你性命相要挾,常常教你做些違愿之事呢?”
敖真不假思索道:“若如此,初時敖真可能會忍。
但長此以往、種種累計,必有忍無可忍之時。
到那時候,敖真定然會尋個機會將先生打殺了,哪怕最后被天庭捉拿、教我在剮龍臺上走一遭也無怨無悔。”
張溫又問:“那若是你不曾犯在我手,未被我捏住命脈,我只以那些個寶物來利誘招攬,你還會誠心皈伏嗎?”
敖真道:“有道是財帛動人心,敖真亦不能免俗。
若依先生所言,只有兩種結果。
一:趨炎附勢、甘做鷹犬,以圖大獲,待先生寶物耗盡,敖真自去;
二:干脆將先生打殺了,將所有寶物占為己有。
此二種皆是因利而生,何來誠心一說?”
張溫拊掌笑道:“你惑已盡去矣,不需我再解答?!?
此話既出,敖真頓覺腦中有靈光閃過,稍一思索后,頓時便恍然大悟。
須知真正的祭祀,可并非磕個頭、禱告幾句那么簡單。
大祭,需先沐浴更衣,再備下三牲六畜,而后焚大香、點油燈、晝夜禱告,可謂費力耗財良多。
小祭,也需凈手潔面,備下瓜果糧肉等貢品,焚小香、燒祭表,雖耗費遠不如大祭,但對大多數溫飽都成問題的小民來說,依舊有些難以承受。
先不說鳳神與武王會不會同意敖真的想法。
便是真個同意了,只怕那些個小民也不會前去祭拜。
因為他們未受玉皇恩澤、沒有得到過實際的好處,為何要耗費時間和財物去行那祭祀之事?
不要以為他們好糊弄,僅憑言語鼓吹便相信玉皇靈驗。
這些真正經受過苦難的人,往往都更加的現實。
而若是先許之以利,再讓他們自覺去祭祀,此舉便是落了下乘。
正如方才敖真所說:既是因利相合,終會因利而分,此舉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而且這個度也很難把握,常言道:升米恩,斗米仇。
給多給少、或厚或薄,一旦把握不好,只會讓好事變成壞事。
最起碼張溫目前沒這個能力,也沒這個把握去做。
只能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讓諸國臣民們盡量發自內心的去誠心祭拜。
而非以利誘之,只圖那剎那的香火鼎盛。
至于讓官府出面,強迫臣民們去祭祀,則更加的不可能了。
除非是武王和鳳神瘋了,否則絕不會出此昏招。
再退一萬步講,即便是真有諸侯國主為巴結討好、迎合圣意,強逼封地之民去行祭祀之事,一來心不誠,祭祀無用;二來不需多久,必有生民造反。
所以,敖真的想法必然是行不通的。
這也是為什么張溫明明已經積累了好大的名聲、又深受鳳神看重,卻并未對鳳神和武王提過這種請求的原因。
而如張溫在桐國所行之事,其實也有很大的漏洞。
或許那些受過救治的鄉民祭祀之時確實是誠心誠意。
但時間一久,等那點恩情散盡,只怕就不會有多少人再去誠心祭拜了。
即便是去,也無非是想要換取更多的好處,或者提出新的訴求。
若是如愿,一切還好。
若是不如愿,萬事皆休。
傲來國的靈公廟便是最好的例子。
靈公廟的香火從鼎盛一時到所剩無幾,前后才不過短短十余年的時間。
這還是傲來國敬天禮地、一貫信奉神明的結果。
那么桐國的玉皇廟又能堅持多久呢?
即便是太白金星進行了補救,諫言玉帝時常降些恩澤,但恩澤畢竟只是恩澤,終究不可能是有求必應,做到令所有人都滿意。
此舉無非是延緩了香火衰落的時間罷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而張溫也未曾想過讓玉皇廟的香火長盛不衰,但須知地下一年,天上才一天。
總不至于他辛辛苦苦的治病救人、降妖除魔,結果前腳剛走,后腳玉皇廟就沒了香火吧?
最起碼要堅持一段時間,好歹等他將好處撈的差不多不是?
所以,張溫才吸取教訓,在舒國留下了芥這個傳人。
就是希望能通過芥來繼續行善事、揚名聲,來加深人們的記憶,給信眾們持續帶來好處。
至于成效如何,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剩下的,就看玉帝如何作為了。
是降恩澤持續保持香火,還是就此不管不顧、讓國中上下只知其名便可,全在其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