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烏升、玉兔落,晝夜輪轉歲月多,時日匆匆過。
不知不覺間,張溫來到瘟癀宮已有半月之久。
其間,揚靈公奉玉帝旨意悉心教化:
先授張溫《瘟癀經》上卷,為其解惑答疑;又遣蛟、蛇二將將他那一身“芥子瘟蟲”盡數抽出,并以火壺煉化后復還歸其身。
《瘟癀經》上卷所載,皆是下界之中行瘟布病的手段、消災解厄的妙術。
至于更加高深的中卷和下卷,靈公卻并未傳授。
一則是張溫身無法力,習之無用;二則是靈公恐張溫心術不正,得此法貽害眾生。
而張溫那一身現代帶來的病毒,經過揚靈公火壺煉化后,雖失去了傳染的特性,但本源更足、靈性自生,全然可作防身之用,亦可當成對敵的手段。
張溫身穿之后,體質本就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否則也不可能在荒山野嶺之中度過那些時日。
又經太白金星仙氣灌頂、滌蕩內外,令他祛濁存精、神爽氣清。
加之天庭所在本就仙氣充盈,瘟癀宮內一應飲食也非凡品,更是讓他身輕體健,猶如脫胎換骨。
這一日,揚靈公喚來張溫,言道:“爾今已習得《瘟癀經》上卷綱要,一身‘芥子瘟蟲’也能操使自如,可下界去矣。”
張溫滿心歡喜,忙叩首大拜道:
“蒙靈公救命之恩、教化之情,張溫不勝感激,奈何凡人賤軀,無以為報。
此去下界,定當遵奉玉帝圣意、靈公教誨,積德行善、造化一方,以顯天恩浩蕩、靈公仁心。”
天庭雖好,卻非凡人久居之地。
此間文武仙官多如牛毛,天規天條冗雜繁瑣,若是沒有實力、沒有后臺,只能唯唯諾諾、伏低做小,終日里提心吊膽,絲毫不得自由。
而且,在這半個月里,張溫但有閑暇便規劃將來,早已對未來的道路有了合理的安排。
這方世界,對熟讀原著的他來說,有著無限的機緣。
此時的他,早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欲下界偏安,然后大展胸中抱負。
揚靈公將其扶起,笑道:“我知我知,莫再拜謝。
今你下界,當有差遣,可我宮中并無司職缺漏,便暫教你作一‘察瘟使’,待你功行圓滿之時再做提拔,你意如何?”
張溫自然沒有異議。
對他來說,只要有“天庭使者”這層皮,能方便行事就夠了,對具體職位的高低并不在意。
天庭上界或許還講規矩、講尊卑,但到了妖魔叢生的下界,一切以實力手段為尊,誰管你是什么鳥官,惹急了一巴掌拍死了事。
揚靈公點頭稱善,遂賜張溫“察瘟使”印一枚,蓋印上表可直達瘟癀宮;又賜張溫繡衣、錦靴、玉帶、法劍等行頭一副。
淳淳教誨幾句后,便教座下神將帶張溫下界,至傲來國境內履職而去。
......
傲來國,靈公廟內,張溫拜別神將,頓感一身輕松。
自此以后,真個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他先整繡衣、后著錦靴,束上玉帶、腰懸法劍,在揚靈公神像前禮拜三匝后,方才大步走出了廟宇。
所謂天上一天,地下一年。
自張溫被擒上天,距今已有一十六天,那么下界之中,也就過了十六載寒暑。
當初那場瘟疫,或許早已被人淡忘,身后靈公廟里的香火,也早已不如當初那般鼎盛。
無心感慨這些,張溫沿街快步而行,邊走邊問,不多時,便到達了自己的目的地——都城隍廟。
張溫沒有法力、更無仙軀,雖行至廟中,卻不知怎生得見都城隍本相。
只能待到晚間廟中信眾盡去之時,才邁進主殿,將“察瘟使”大印承與都城隍神像之前,高言道:
“揚靈公座下‘察瘟使’張溫,求見都城隍大人。”
三聲之后,使者大印微微放光,忽有一陣陰風吹來,冷颼颼,將殿中燭火盡皆吹滅。
緊接著,都城隍神像之上眼珠微動,先看大印,后將目光轉向張溫,不由心中生疑。
憑他法目所觀,印信多半為真,但張溫實乃一凡人爾,如何能得揚靈公差遣下界?
遂問道:
“來人是揚靈公座下使者?”
張溫稽首道:“正是。”
都城隍見他繡衣錦靴、儀容不凡,又親取大印一觀,確認無誤后,才自神像走出,現出了真容。
張溫還未來得及瞻仰都城隍儀容,便見都城隍輕輕揮手,一陣香風刮過,此間場景便瞬間變化,從巍巍神殿,換作一間古樸廳室。
已經見識過諸般神仙手段的張溫并未驚奇,只是收斂心神,在都城隍的指引下,規規矩矩的坐在了茶案旁。
有鬼兵奉上香茗,都城隍舉杯請茶,張溫慢飲一口后,二人才開始敘話。
都城隍問曰:“使者此來何干?”
張溫答道:“奉玉皇大天尊差遣、中瘟揚靈公賜職,特來傲來國行監察疫病之職。”
扯出玉皇大天尊,實乃狐假虎威爾,但也不算假話。
畢竟是玉帝開口發落在先,揚靈公方才遵旨照做。
都城隍一聽,果是肅然,當即便欲行禮參拜,言說天使欽差在上、小神禮數不周云云。
先前心中疑惑也盡皆了去,既是玉帝旨意,便是土雞瓦犬也可為上差,以凡人之軀領受神職,實不足道也。
張溫心中不由暗笑,忙起身止住。
天庭并無察瘟使這一神職,真要論起,最多算是頂小的、不入流的小吏。
可既奉大天尊旨意下界,那便隱有欽差之名,全不能以職權大小來論尊卑。
二人重新落座,地位已然反轉。
都城隍明顯殷勤了不少,笑問道:“不知上使尋小神有何差遣?”
張溫搖頭笑道:“都城隍切莫如此客氣,我今下界奉職,當久留此間,免不得多有叨擾,我二人還是隨意一些的好,以便時常來往。”
都城隍聞言,遂心生歡喜,忙點頭稱是。
張溫又道:“在下初臨傲來國,尚無居所,此來是想請都城隍援手,與我尋一處落腳之地,以便參玄修道、褪此凡軀。”
都城隍,監察一國鬼神之事,各方山神土地皆歸其調遣。
若他肯施以援手,給張溫安尋一個仙山福地修行之所,完全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