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智者不入愛河
- 讓你上戀綜,你給觀眾上網課?
- 淺笑不語
- 2030字
- 2025-05-10 21:00:26
林辰忽地想到了前世的一句現代詩,便分享給了眾人。
“以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現如今,高鐵飛機可以讓人一日千里,網絡通訊更是令藍星成了一個世界村。
可想要擇一人相守終老的素樸愿景,反倒顯得愈發奢侈起來。
觀察室內的幾位女藝人,品味著這句意蘊優美,卻透出幾分嘲弄的詩,霎時間好似打翻了心里的五味瓶。
普通人渴求一段平凡幸福的愛情,尚且這般困難,更何況站在聚光燈下的她們呢?
說句扎心的,在這個圈子里你談真愛,恐怕只會惹得旁人發笑!
那些在公眾面前十分恩愛的藝人情侶,要么是捆綁營業的合作關系,要么是利益牽扯太深只能湊活。
正兒八經對彼此忠誠,從一而終的,稀罕程度直逼瀕危物種,反倒像是格格不入的異類。
“我現在有點相信了,林教授你之前所說的,從未談過戀愛!”冰冰感慨道。
就林辰對愛情的這番見解,可見他是完全看透了戀愛與婚姻的本質。
“或許這就是智者不入愛河的緣故吧!”陳嘟靈附和道。
“你們似乎誤會了什么,我之所以不談戀愛,并非是看到了愛情與婚姻中的一地雞毛,便消極悲觀地選擇了逃避。”
林辰聞言,卻是啞然失笑道:“再者,我也不認為智者不入愛河,是因為他們拒絕愛情。”
幾女紛紛投來了疑惑的眼神,難道不是嗎?
“剛才茜茜提出的一個看法,其實是正確的。情侶雙方并非是零和博弈,理論上的確可以做到共贏,只不過實踐起來很難。”
被林辰點名表揚的劉茜茜,心里登時吃了蜜般甜滋滋的,只是她臉上未曾表現出來。
“之前我也說了,熱戀期雙方那種不計回報的付出,是在一段親密關系中最為理想的狀態。順著這個思路,如果能回歸到這種相處模式,是否可以令愛情長期保鮮?”
林辰提出了一個眾人都未曾設想過的思路。
“可辰哥你剛才也說了,那是一種不太理性的行為,受現實影響很難長期維持。要是一味地不計回報地付出,那跟舔…呃,跟戀愛腦有啥區別呢?”
小田差點脫口而出“舔狗”二字,還好反應夠快,換了個攻擊性沒那么強的詞。
“你說得對,所以得分階段進行改變。”
林辰豎起一根手指道:“首先,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如果你期待從伴侶的身上獲得回報,那就請先停止付出!”
“啊?那豈不是更加涼涼?”
小田還以為林辰是在開玩笑,這不妥妥的勸分小技巧?
“我是說認真的,先沉下心來好好想下,你能不能接受長期甚至一輩子都為對方無條件付出,不去索求回報。答案若是不能,那就減少乃至停止付出。”
林辰語氣中帶上了幾分嚴肅,強調他并非是在說笑。
“當你不再為對方付出后,自然而然會開始聚焦于自身,把自己從對這段親密關系的依賴中剝離出來。”
說人話,就是讓戀愛腦先冷靜下來。
“在這之后,便可以進入到第二個階段。”
林辰豎起兩根手指,接著說道:“這時你便可以開始嘗試,在不期待得到回報的范圍內,適度地為對方進行付出。”
“辰哥,咋又繞回去了呢,那不白忙活了?”
小田大大的眼睛里,滿滿都是更大的疑惑。
“小田,你現在可以給我一個微笑嗎?”林辰對著田曦微問道。
小田雖一頭霧水,卻還是照著做了,給了林辰一個甜美的微笑。
林辰回應了一個同樣燦爛的微笑道:“你看,剛才你就相當于為我做出了付出,但你有期待得到我的回報嗎?”
“就一個微笑而已,要什么回報啊!”
小田擺了擺手,恍然大悟道:“哦,是這樣啊,我有點理解了!”
“沒錯,可以是這樣微不足道的細小付出,保持在一個不會讓你覺得自己會期待回報的范圍內。一旦有超出范圍的跡象,及時進行制止,等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再重新開始付出。”林辰點了點頭道。
一旁的陳嘟靈,非常準確地總結道:“也即是說,在學會愛人之前,我們先要學會愛自己。當我們的內心足夠穩定、完整,便可以做到不計較得失,不再因為付出與收獲的落差而動搖。”
“我有疑問,這算不算是一種自我的PUA呢?”劉茜茜出聲道。
“相反,這么做反而是解開了親密關系中的情感綁架,不再強迫自己,也不再束縛對方。你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情感,內心也將變得更加充實豐盈。”
林辰糾正道:“人都有付出的天性,在你的影響之下,或許有一天你的伴侶就會真心誠意地回報你。這并不是源于你的期待或束縛,只是因為對方也想為你付出。
如此一來,良性的循環便建立了起來,這段親密關系也將變得更加健康且長久!”
“那萬一對方無法接受你停止付出,或者始終不予以回報呢?還有,對方做出回報后,該如何確保自己不會心生期待,期待起更多的回報呢?”劉茜茜猶如連珠箭般追問道。
“對方若不能接受你的停止付出,只一味享受你的付出卻鮮有回報,那只能說明這段親密關系非常不健康,你需要考慮及時從中抽身止損才行。
至于得到回報后會忍不住期待更多回報,這同樣是我認為這個辦法很難實踐的地方。”
人心并非是一成不變的,想要讓一個人長期維持不計較得失的心態,某種程度上挺反人性。
“我所說的這種辦法,核心思路在于進入到一種內心圓滿的狀態。用佛家的說法,這叫‘明心見性’;用道家的說法,這叫‘修心煉性’;用儒家的說法,這叫‘存心養性’。
不管用哪種說法,一個人修行至這般境界,內心圓滿到一花一葉便能怡然自樂,或許他也就不需要愛情了!”
智者不入愛河,不是不想,而是沒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