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4章 做個小科普

先說一下以后的更新時間,改在中午12點,畢竟凌晨這個更新時間太陰間了。

然后做一點點小科普,雖然我有很多話想說,但是在努力克制說廢話的欲望,也就是避免與讀者爭論對錯輸贏。

魏晉交替的時代,這是一個怎樣的世道呢?我想通過以下幾點來說:

1、完全人治,不存在絲毫法治要素的政治環境。

2、先軍主義模式的財政與編戶齊民傳統稅收之間的來回搖擺。

3、已然奪權成功的世家,及未意識到自己已經奪權成功的窮折騰。

4、商品經濟的極度萎縮與莊園生產效率極度提升之間的魔幻錯位。

5、名望優先,精神墮落,趨炎附勢的整體社會氛圍。

我一條條來說,不一定在這篇說完。

第1點很好理解,不過還是要具體展開說說。

在這個時代,因為生產力和戰亂的關系,法治的成本極高!高到什么程度呢,無法想象。

因為造紙術的不成熟,要推進法治,那么種多少竹子做竹簡都不夠用的。其他麻煩就不需要多說了,任何一件技術細節都是攔路虎。

就好像一張紙上幾乎全是黑,有人問哪里黑,那就沒法回答了。總之,到處都是,揪住某一項沒有意義。

朝廷(包括魏吳蜀都是,蜀國情況稍好也是人治的因素)對于地方上的事務,管得很少,就說最簡單的:沒有足夠的“公務員”去辦事!

為了維持穩定,只能依靠地方大族去處理那些麻煩。為了打仗,一切以穩定和大局為主。

第2點,估計就會有人看不懂了。

先說先軍主義財政,顧名思義,就是一切以打仗為主。收稅的目的,就是為了打仗,所以在當時的條件下,收稅就沒有什么固定章程可言,能多收就多收。

這就導致傳統的編戶齊民,收自耕農稅收的模式變得很不穩定。換言之,就是因為一郡一縣的戶口變化太大,傳統模式已經沒什么好折騰的了。

所以,朝廷籌措戰爭物資,偏向于屯田收集軍糧,世家大戶上供(為打仗出人出力),以及鹽鐵等生活必需品專賣等等。

什么自耕農稅率10%,什么縣吏去農戶家收稅之類的,嗯,這種想象的情況與現實相去甚遠。

換言之,孱弱的地方管理機構,沒那么多閑工夫去折騰這些破事,那是明清小地主時代場景。

因為三國后期和西晉初期,時而戰亂,時而又相對安定,所以國家對于戰爭的需求時而緊張,時而又松弛,這就導致三國乃至西晉,在財政改革方面屢屢受挫。

想松沒法松下來,一直緊繃著又很難受。

所以這就導致幾十年間社會層面的經濟發展速度,要遠遠低于后來的隋唐。

第3點有些意思。

三國后期乃至西晉,說世家大戶奪權成功,這個應該爭議不大。傳統勢力宦官和外戚,都已經退場了,沒有掌握大權。蜀國那個畸形的體質就不去深究了,有其歷史特殊性。

曹魏九品中正制后,世家上位再無阻礙,司馬家作為世家大族建立西晉,便是標志之一。

東吳那邊情況雖然不一樣,但是世家大族壟斷政治資源和決策權,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這些并沒有什么好說的,有意思的是后面一句:世家大族雖然已經奪權,但并未意識到自己已經奪權。

他們這些人,依舊是“賭客”的思維,而不是賭場的思維。

所以看西晉歷史,會有一種濃厚的割裂感。一方面世家大族掌控了權力,一方面,他們又互相傾軋你死我活。

以至于把賭場弄關門破產了。

一直到東晉的時候,這些世家大族在政治上才相對成熟,熟練的玩起了類似周天子諸侯的那種穩定模式。

所以東晉是老登的時代,而三國后期乃至西晉則是瘋癲離奇,和不斷探索新玩法的過渡期。

有些讀者的評論我看了,有的可能是同行在陰陽,有的只是不太了解這個時代。

總之我都不想反駁,爭個對錯沒有意思。

對社會背景,歷史背景深入了解后,同一件事就會有不同的結論。站在不同的樓層上,看到的可能是不同的風景,雖然風景本身就擺在那里,只是觀察角度的不同而已。

今天就科普到這里,后面幾個問題下次再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邓州市| 嘉峪关市| 青龙| 平远县| 页游| 阳泉市| 昌黎县| 张掖市| 治多县| 丁青县| 金昌市| 勐海县| 历史| 辽源市| 开原市| 塔城市| 万盛区| 新昌县| 沙河市| 伊川县| 蒲城县| 齐河县| 金溪县| 罗平县| 苍南县| 云霄县| 高雄县| 浠水县| 望奎县| 图们市| 礼泉县| 维西| 铜山县| 塔河县| 开封市| 光泽县| 利津县| 泸溪县| 卢龙县| 武安市| 南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