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磁流體動力穩定約束
- EVE星圖破曉:從軍校到星海
- 努力挺好的
- 2046字
- 2025-05-18 19:09:04
就在楊辰和鄭飛光準備反應堆所需要的材料時。
林教授找到了他倆。
看著在實驗室內忙碌的倆人。
林教授叫住正在電腦前輸入數據的楊辰。
“小楊啊,新的實驗項目我看你填的聚變實驗反應堆是么,這是準備拿這個課題作為以后的研究方向了么?”
楊辰從電腦前回過神來,看到林教授站在自己邊上。
一旁的鄭飛光也剛聽到林教授的聲音轉過身來。
“是教授啊,剛才在整理數據,沒注意到您,您剛才說什么?”
“我說你新遞交的課題是聚變實驗反應堆,是準備拿這個課題作為以后的研究方向了么?”
林教授看著茫然的倆人耐心的重新說了一遍。
“還有小鄭怎么也在這里?”
“是這樣的教授,上次不是您讓王教授帶我去參觀國內的east項目參觀了么,那時候我一直在研究咱們大夏的可控核聚變項目,最近有點想法,想驗證一下,鄭同學是我實驗室新找的助手。”
“我知道了,你們倆都是這一屆的尖子生,有想法是好的。”
林教授停頓了一下,想了想繼續道“不過我不是這領域的專家,沒法給你們提供專業的指導,王教授最近在實驗堆項目沒法抽身來指導你們,不過你們要是有什么難題的話,可以告訴我,我想辦法給你們解決。”
楊辰和鄭飛光看著林教授齊聲回復道:“知道了,謝謝教授。”
“那行,你們忙吧,有問題來找我,或者打我電話。”
兩人目送著林教授的身影離開實驗室。
鄭飛光看著轉身回到電腦前的楊辰,表情有些古怪。
“楊哥,林教授對你態度可真溫和啊。”
“怎么,有問題么?林教授不一直是這個樣子么。”楊辰有些疑惑的看向鄭飛光。
“嘿,林教授在我們其他同學眼里可是嚴厲的很呢,我都沒見過林教授那么溫和的時候,剛才林教授的樣子我可是第一次見到,估計也就是對楊哥你才有這態度吧。”
鄭飛光想起以前找林教授請教問題時林教授那嚴肅的模樣身體一陣哆嗦。
又繼續對著楊辰說道“嘿嘿,不過也是托了楊哥你的福,見到林教授溫和的一面,大神就是大神啊。”
楊辰心里一陣無語,可能這就是兩人性格上的不同吧。
“趕緊干活,框架搭好了么?”
“得嘞boss,還差一些東西,框架就好了。”鄭飛光笑著對楊辰敬了個軍禮轉身開始工作起來。
兩人繼續忙碌了起來,雖然楊辰性格上有一些內向,不善說話。
但卻并不厭惡同班同學鄭飛光的加入。
在科研的道路上有志同道合的同伴的加入,也是這一世老天的眷顧。
很快鄭飛光把框架搭建完畢,這是一個根據磁流體動力學打造的約束架構。
因為是微型尺寸,所以在實驗室中占地面積也不大。
一米左右的環形裝置在實驗室的中央放置,高不過半米像一個甜甜圈。
“楊哥這框架是做什么的?”
鄭飛光看著眼前的物體有些摸不著頭腦。
關于大夏最新的實驗堆的架構圖紙他在惡補相關知識的時候也了解過。
大夏的實驗堆托卡馬克結構大小與這個框架不說一模一樣吧。
但兩者還真就沒什么關系,除了都有點像甜甜圈。
“這是我在實驗堆搭建的時候去參觀east托卡馬克的時候產生的一些想法。”
楊辰一本正經的向鄭飛光解釋著,他總不能告訴鄭飛光這是我從我的系統里兌換的聚變反應堆的框架結構吧。
“那我們下一步怎么做?”鄭飛光疑惑的問道。
“等我把數據調整完畢,再接通電源測試一下這個裝置是否穩定運行。”
“好吧,楊哥你需要多久?”
“兩個小時左右吧。”楊辰回答道。
“那好吧,快晚上飯點了,楊哥你先忙著,我去學校食堂把咱倆晚飯打回來。”
鄭飛光看著在電腦前繼續工作的楊辰轉身離開了實驗室。
楊辰的手指在控制面板上飛速移動,仿佛早已演練過千百次。
蓋倫特聯邦的聚變堆設計圖在他腦中清晰展開,每一個參數調整都如呼吸般自然。
-----------------
鄭飛光拎著兩個鋁制餐盒撞開實驗室門時。
被楊辰調試的差不多的環形裝置的電子屏正上正在滾動著密密麻麻的代碼。
“楊哥!炊事班今天有醬爆魷魚!”鄭飛光的腳步在地面踩得咚咚作響,手里的餐盒蓋也被震得哐當作響。
“先把西象限的磁軛支架固定。”楊辰頭也不抬地調試著電腦屏幕中的參數。
“你上次用的三號螺栓扭矩不足。”
鄭飛光把餐盒往空閑的試驗臺上一擱,對著正在調試參數的楊辰陽光一笑。
“這不等著您指導嘛!”
他故意拖長的語調在實驗室回蕩。
“您看這組數據——“沾著油漬的指尖戳向電子屏,“等離子體湍流模擬比我畢業論文還復雜十倍!”
“因為你在用歐拉方程計算磁流體。”楊辰突然抓住他手腕,將屏幕旋轉15度,“看這個渦旋結構,該用拉格朗日描述更直觀。”
鄭飛光怔怔望著被圈出的數據點,雙手在操作臺按出油印:“敢情我這三天白算了?”
突然又咧嘴笑開,“得虧跟著楊哥!”他轉身擰緊支架螺栓的動作比拆槍還利落。
環形裝置在實驗室燈光下的反光映在他困惑的眉眼間,“楊哥你之前提過托卡馬克的布局......”
鄭飛光的手摩挲著裝置表面,金屬摩擦聲里帶著一些迷惑和遲疑。
“按你給的參觀筆記,托卡馬克的環向場線圈間距應該更大?”
楊辰調試量子探頭的動作微滯。
玻璃鏡片倒映出實驗室慘白的燈光,記憶閃回三個月前——王教授帶他穿過EAST層層防護門時,指尖點在觀測窗上的那抹霧氣:“當時我在觀測臺記下的參數......”
他調出加密文檔,三維模型在電子屏上旋轉出橄欖形光團,“傳統架構需要犧牲緊湊性換取穩定性。”
楊辰將手里的加密文檔歸檔,轉身向鄭飛光的方向走去。
“好了,先吃飯吧,吃完飯我們再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