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采購商來港
- 夢回激蕩歲月
- 命運的束博
- 2293字
- 2025-05-03 21:44:47
滿嘴跑火車,王家瑞也懶得聽王哲的白話了,認真的查看起了這些提議。
跟老哥和嫂子一起回到家后,家里臨時開了個短暫的家庭會議,對王哲的提案進行討論;
事情很順利,父母對外觀做出的改變很是滿意,感嘆小兒子回來終于干正事了。
另外也是電子手表廠經過這么多年的代工生產,這倆當家人也在計劃,兩條腿走路,代工的同時,也做自產;
這次也算是一個契機,改進后的設計,確實讓兩口子看見了廣闊的市場,家里人意見統一之后,新款手表生產的事,由王家瑞主導,王哲輔助。
吃完飯王哲又跟大哥、嫂子三人,開上王軍山的大奔,跑出去跟他那幫狐朋狗友鬼混去了;
他們這幫小伙伴也算是世交了,幾家人當初一起來的港島,這地方本就看不起大陸人,而且環境也極為混亂,自然而然便抱團取暖;
大家伙互相扶持,共同幫攜下,現在都生活的蠻不錯,在這其中,各家也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就比如嫂子李萌萌,他父親李俊杰,在港島開辦了一家塑膠廠,王家的電子表塑料外殼,就是他家供應的,所以大家算是一個,極為緊密的小聯盟。
作為后一代的他們,都是從小一起光屁股長大,這王哲好不容易從老美回來了,可不得輪流給接個風;
老兩口雖然嘴上訓斥,但也沒有要阻止;
三人一路疾馳到了酒吧一條街,包廂里已經坐了十來個男男女女;
王哲裝模作樣的大聲咳了一下,然后挺著肚子昂頭挺胸,邁著八字步,牛氣轟轟的走了進去;
包廂里的人見王哲這副做派,立馬做出迎接領導的樣子,急忙站起身來,假裝誠惶誠恐,點頭哈腰的奉承起來;
一幫人嘻嘻哈哈的鬧作一團,都是從小長大的發小,就連王家瑞都不再顯得平時那么穩重。
大家一起舉杯喝了口酒之后,王哲便問起了大伙:
“那啥,兄弟姐妹們,跟大家打聽個事,聽說那個馬克服裝集團的高管來港島了,你們誰知道帶隊的是什么人,這次過來主要目的是干啥?”
“人高馬大的一老頭,今天上午,他們就來了我家鞋廠。”
石杰的話頓時引起了王哲的注意。
干脆直接坐到石杰旁邊,問起他來:
“你們打聽沒有?
他們來啥目的?
這老頭啥背景?”
看王哲問的認真,石杰便也坐正身子,放下酒杯細說道:
“這帶隊的老頭叫詹姆斯,有60左右,好像還是馬克服裝集團的一個股東呢,說是這次來港島,主要是代表他們公司,來跟咱們這些供應商聯絡聯絡感情;
不過有小道消息,說是帶了個大的訂貨單子,不過到現在一個單子也沒放出來,就只是挨家地轉悠,也不知道到底是咋想的。”
石杰家開辦了一家制鞋廠,從手工定制皮鞋起家,到如今發展到專門生產皮鞋、高跟鞋,也做一些小代工訂單的廠子;
在品質及價格的優勢下,相對來說跟詹姆斯他們集團可以平等合作;
不像王家的服裝廠,競爭對手多,質量、價格優勢不明顯,技術難度又低,生產方在采購商面前跟孫子一樣。
詹姆斯都沒跟石杰家的廠子簽單子,對王家他們這種服裝廠更不會上來就簽單,這件事就透著一股不尋常,琢磨了一會也就猜出了個大概;
像這種職位的大佬,顯然不是想讓各廠家上供;
其實人家表現的已經很明顯了,高調的來港島,放出風帶著大單子,又光視察不下單,肯定是在綜合考量;
考量什么?
那肯定是要挑選出幾家能夠符合他們要求的廠子,成為他們的重點供貨商,這批訂單代表的就是他們的誠意,發放給他們的扶持廠家;
至于那個詹姆斯老頭的選擇標準不得而知,但無非也就是看規模、看管理、看品控、看生產鏈、看價格和談判情況了。
這么大的一個采購商,王哲打算讓他們來點意外收獲;
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假裝忽然好奇的問道:
“你說這老頭有一米九左右,那得多大的腳呀,你爸就沒送那老頭幾雙好鞋?”
聽這話石杰無奈的搖了搖頭:
“哎,能沒送嘛,那老頭腳是歐碼46,家里正好有這么大的;
那可是我老爹之前,親自純手工制作的收藏品,上好的小牛皮頭層皮子,我都沒穿過這么好的,但人家根本不收。”
王哲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
“不收也好,免的石叔又要心疼好久,就你家那鞋子,還害怕訂單能跑了嗎?
你家那貨啥時候愁賣過,該擔心的是我家才對;
來不說了,喝酒喝酒。”
一幫人玩到11點多才散場,此時街道上還依舊是燈紅酒綠,人流依舊是川流不息,好一派繁榮、富饒的場景。
第二天一早王哲還呼呼大睡呢,就砰的一聲,王哲被大力壓在了床上,嚇的一激靈,立馬清醒了過來;
原來是小妹直接一個飛撲,撲到了他身上,擾人清夢,氣的王哲小妹倆人,頓時鬧騰了起來。
最后還是在老媽的命令下,才老老實實的去洗漱了,坐在飯桌上,王哲將昨晚打探來的消息說給了家人;
父母也早已收到了消息,幾人溝通了下信息之后,老爹又安排給王哲一些工作。
廠子規模現在改變不了,生產鏈是完整的,也就是在管理跟品控上下功夫了,之前有過長久的合作,臨時提升意義也不大,但還是要去做,最終還是要看談判結果;
臨出門前,王哲讓老媽先做一雙歐洲碼46的布鞋他有用,老媽表示袼褙都曬好了,一會就去老石家鞋廠,用一下他家的設備,全家的一會都能做出來。
有這話王哲就放心了,這布鞋可關系到他的另一個想法;
眼下這個機會很重要,老爹也無心在家養傷了,王哲便當起了司機,開車帶著老爹,來到廠子親自監督整改起來。
晚上一家人都回來了,果然看到地上放著好幾雙千層底布鞋,王哲這個馬屁精又是好一頓把老媽劉穎夸,哄的老媽見牙不見眼;
老媽看著家里人都換上布鞋,不無得意的說道:
“本來想著給你們多做一雙換洗的,老石他媳婦看我做,她也打算給家里人做幾雙,我干脆把她家的一塊做了,還好我之前糊的袼褙多,差點都不夠用了。”
王哲立馬見縫插針的馬屁配合:
“切,我說句實在話,別看他家是做鞋的,石杰他媽做布鞋的手藝,跟我媽還差的遠呢。”
老媽劉穎白了王哲一眼:
“別胡說,我這小家戶的二把刀,能跟人家專業的鞋匠比嗎?”
“他再專業又咋啦,他是鞋匠,可一家人腳上穿的卻是,我親愛的媽咪做的布鞋呀。”
“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