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潛龍勿用
- 遮天:從海虎歸來的葉凡
- 我真真是萌新
- 2014字
- 2025-05-10 09:48:00
接下來的十幾日,幾位老人始終沒有出現,倒是那個送飯的少年以及仙鶴漸漸與兩人熟識了起來,不斷交談之下,葉凡與龐博漸漸適應了這種古中國語。
現在龐博見了那送飯的少年便叫師弟,見了那仙鶴就喊鶴兄,三人一鶴時不時就聚在一起吃烤肉大餐。
少年對他們非常羨慕,據說剛進山門的弟子一般不會有獨立的居所,需要修行有成時才可以開辟洞府。
“茅屋三五間,這也算是有了自己的洞府?”
葉凡與龐博穿上少年送來的衣物,除卻頭發依然很短外,其他已經與靈墟洞天的人沒有任何區別。
“話不能這么說,這座矮山周圍的一切都算是你們二人的,如果你們有了能力,自然可以開辟出洞府。”
“師弟可曾修行?”
葉凡問道。
少年搖了搖頭,他也才進入靈墟洞天不久,還沒有真正走上仙路。
“看來你們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就在這時,一位鶴發童顏的老人出現在矮山前,他大袖飄飄,腳不沾地,如乘風般來到茅屋前,看向地面上剛吃完烤肉大餐的狼狽樣沉默了片刻,隨后看向明顯胖了一圈的仙鶴,更沉默了,他對旁邊施禮的少年點了點頭,道:“你去吧。”
龐博葉凡二人尷尬的笑了笑,“您是……”
“我是靈墟洞天的長老,名為吳清風,入門三年內的弟子皆由我教授。”
“見過老人家。”
“不必客氣。”
吳清風老人一臉鄭重看向二人,道:“塵世間多貪欲,初入洞天福地,第一要做的就是斬斷榮華,清身靜心,如果連口欲都無法戒掉,那么將來面對修仙道路上的種種誘惑,恐怕很難過關。”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葉凡道了一句佛詩,他向來是以欲望推動修行的,若真是斬去一切欲望,那還修什么呢。
吳清風眼前一亮,“不愧是西漠出生的仙苗,果然有大智慧。”
只是很快又被龐博拉回了正軌,“仙長,你倒是繼續說修行啊。”
吳清風笑了笑繼續道。
“你們看這天空潔凈嗎?”
“萬里無云,碧空如洗,自然很潔凈。”
葉凡不知道他為何這樣問,但是見老人向他望來,便開口回答。
“錯,塵埃無盡。”吳清風老人張口自己的手掌,道:“就是在這掌指方寸間也有無盡粉塵。”
“您……什么意思?”龐博不解的問道。
吳清風老人很淡然,猶如世外老仙,繼續道:“你們覺得這無盡塵埃是什么?”
“能是什么,自然就是塵埃啊。”
“是塵埃,亦不是塵埃。”老人平靜的說道。
“是塵埃我明白,不是塵埃又是什么?”龐博問道。
“是世界,是一方浩瀚的世界。”吳清風老人云淡風輕,說話時很自然,也很平靜。
“是一方浩瀚的世界……您不會在說笑吧?”龐博驚疑不定。
“將來你們會明白的,這一塵、一草、一木都是一個世界,佛家言一花一世界便是如此。”
吳清風考慮到二人出身西漠,于是引用了佛家之言,但龐博葉凡二人依然不太聽得懂。
“您……能說的直白一些嗎,我感覺像是在聽天書,雖然字面上的意思易理解,但是蘊含了什么深意卻是一點也不明白。”
吳清風老人坐在那里,淡淡的笑了笑,道:“今天不談這些,我想說的是,天地間有無盡塵埃,而每一粒塵都是一個世界。同樣,我們的身體亦如此,看不到什么,但卻包含無盡的‘門’,猶如天地間的塵埃那么多。看似渺小的軀體,卻蘊有數不清的‘門’,不斷打開這些門,發現‘真我’,就是修行。”
看到兩人皆露出驚容,吳清風老人卻是古井無波,問道:“現在,你們明白什么是修行了嗎?”
“似乎……有些明白了。”龐博道。
葉凡卻道“打開自身的門,不斷前行,這便是修行嗎?”
“好,以后慢慢去理解吧。現在,我對你們講一講什么是苦海,世間法門無數,但莫不從此開啟仙路。”
“老人家這一次您可要說的仔細一些。”雖然還沒有真正走上修行之路,但葉凡與龐博都明白,初期的觀念最為重要。
“世間萬物,皆有年歲增長,有的可永存世間,亙古不朽,而有的不過是朝生夕死,甚至彈指一瞬間,一生便已匆匆而過。”
“老人家您說的太玄了,您到底要告訴我們什么?”
老人并不怪他打斷話語,指著不遠處的一株古木,道:“你們能知道它活了多少年歲嗎?”
“自然能知道,砍倒,數數年輪就知曉了。”
“不錯,歲月無情,總會在萬物身上刻下痕跡,樹有年輪,而我們身體同樣有生命之輪。”
“我們人類也有這些東西?”葉凡與龐博感覺有些荒謬。
“我所講的修行就是從人體的生命之輪開始……”
“萬物皆有初生發始之地,而我們人體內也有這樣一個地方,是生命活力的根本所在,蘊藏全身之精氣,被稱作生命源輪,亦可以叫做生命之輪。”吳清風老人語氣平緩,慢慢道來。
“這生命之輪在哪里?”龐博問道。
“在臍下。”吳清風老人用手點指他臍下,道:“它所在的位置恰是身體上身與下身最完美的分割點。”
葉凡卻想起了在火星上那位前輩與自己對話的地方,那里似乎就是自己體內臍下的一處空間,磁場種子也在此處的深處沉浮,自己能隱約感到這里是“萬物初生發始之地”。
雖然未被打開,但內部卻金光萬丈,有雷霆閃爍,生機盎然,好似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六十一卦“潛龍勿用”,無盡潛力盡皆于此潛伏、等待、蓄勢待發。
這就是修行的第一步嗎?
生命之輪并不是一點,而是一塊區域,按照吳清風老人所講,它以臍下那點為中心,形成一個圓,足有巴掌那么大,是藏精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