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市場熱潮
- 重生之我靠外賣迎娶白富美
- 逍遙的小老虎
- 2319字
- 2025-07-09 18:04:02
天剛蒙蒙亮,天東機器人體驗店的卷簾門還沒完全升起,門口就已經排起了蜿蜒的長龍。
隊伍從店門口一直延伸到街角,像是一條五彩斑斕的長蛇,隊伍中,有頭發花白的老人,也有抱著孩子的年輕父母,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期待的神情。
一位大媽手里緊緊攥著早就準備好的現金,紙幣被揉得有些褶皺,嘴里不停地念叨著:“聽說這機器人能給我家老頭子喂藥、翻身,還能陪他聊天解悶,可算盼到上市了,等了快一個月了。”
旁邊的年輕爸爸則拿著手機,對著體驗店的玻璃門拍照發朋友圈,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動,配文寫道:“為了給老婆減輕負擔,拼了!今天必須把它帶回家!”
走進居民小區,隨處可見天東家用機器人忙碌的身影,它們銀白的機身在陽光下閃著光。
在三樓的王奶奶家,機器人正小心翼翼地攙扶著王奶奶在客廳里散步,機械臂穩穩地托著她的胳膊,關節處的藍光隨著動作微微閃爍,步伐緩慢而平穩,每一步都精準地配合著王奶奶的節奏。
走到沙發旁時,機器人還會輕聲提醒:“奶奶,咱們休息一會兒吧,您今天已經走了 300步了。”
隨后,它轉身走進廚房,開始準備早餐,煎蛋的火候掌握得恰到好處,金黃的蛋液邊緣微微卷起,牛奶也溫到了適宜的溫度,還貼心地端到王奶奶面前。
王奶奶看著機器人的背影,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這小家伙比親閨女還貼心,有了它,孩子們也能安心上班了,不用天天惦記著我。”
在市中心的五星級酒店,天東商用機器人更是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與酒店奢華的裝修相得益彰。
剛走進大堂,就有機器人上前詢問:“您好,請問需要辦理入住嗎?”
它的聲音溫和悅耳,還能根據客人的語氣判斷情緒,要是客人語氣急躁,它會自動加快辦理速度。
辦理完入住手續后,機器人會引導客人前往電梯,并詳細介紹酒店的各項設施:“二樓是西餐廳,提供早餐到上午十點;頂樓是健身房,憑房卡可以免費使用。”
餐廳里,機器人服務員穿梭在餐桌之間,準確地記下客人的點餐信息,上菜時動作輕盈,機械臂端著餐盤穩穩當當,不會灑出一滴湯汁。
酒店經理笑著說:“自從引入天東機器人,服務效率提高了不少,客人的滿意度也大幅上升,很多客人都是專門沖著這些機器人來的,我們的入住率比以前提高了三成。”
天東 SUV的出現,更是點燃了年輕人的購車熱情,4S店天天像過節一樣熱鬧。
店里,來看車的年輕人絡繹不絕,他們圍著 SUV仔細打量,有的坐進駕駛座體驗科技感十足的內飾,手指在觸控屏上滑動,感受著流暢的操作;有的則在車外欣賞流暢的線條和炫酷的顏色,拿出手機從不同角度拍照。
“這款車的造型太酷了,簡直是我的夢中情車!”
一個穿著潮牌的年輕人興奮地說,他正用手機對著 SUV的全景天窗拍照,想發給朋友炫耀。
除了造型,年輕人更看重它的科技感,車載 AI助手能精準識別語音指令,“打開空調”“播放音樂”,響應迅速又準確,自動泊車功能更是讓新手司機贊不絕口,只需輕輕一點,車子就能穩穩停進車位。
而在駕駛性能上,它在以冰箱彩電大沙發為賣點的行業中脫穎而出,百公里加速的推背感讓人熱血沸騰,過彎時的穩定性更是沒話說,方向盤操控精準,讓駕駛者感受到了極致的駕駛樂趣。
兩款產品剛上市沒多久,就完成了兩年的預估銷量,訂單像雪片一樣從全國各地飛來,厚厚的訂單堆積在銷售部,幾乎能堆成一座小山。
工廠的生產線 24小時不停運轉,機器轟鳴聲日夜不息,工人輪班上崗,可還是滿足不了市場需求。
負責生產的廠長每天都愁眉苦臉,頭發大把大把地掉,他對著電話那頭的經銷商無奈地說:“訂單太多了,現在欠著一屁股車,客戶天天催貨,我這頭發都快愁白了,實在沒辦法,只能按訂單順序慢慢來了。”
即便如此,產品銷量依然持續攀升,全國各地的經銷商都在加急訂貨,甚至有海外客戶不遠萬里來洽談合作,想把天東的產品引入他們國家。
看到天東的成功,其他企業也紛紛跟風,一時間,機器人市場涌入了大量競爭者,各種品牌的機器人層出不窮。
有的企業推出低價機器人,試圖用價格優勢搶占市場,可性能卻差了一大截;有的則模仿天東 SUV的造型,推出類似的車型,可駕駛體驗卻相去甚遠。
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價格戰、營銷戰打得火熱,廣告鋪天蓋地,各種促銷活動讓人眼花繚亂。
但天東憑借著過硬的技術優勢,機器人的穩定性和智能度始終領先同行,經過多次升級,功能越來越強大;SUV的駕駛性能也無人能及,不斷進行技術創新。
再加上強大的品牌影響力,消費者依然更認可天東的產品,使其在激烈的競爭中始終占據著領先地位,成了市場上的佼佼者。
濱海科技城的研發中心燈火通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熱鬧。
凌晨三點的走廊里,應急燈的微光勾勒出工程師們伏案工作的剪影,還能聽見他們討論算法的聲音,時而激烈爭執,時而低聲探討,混合著咖啡機運作的咕嚕聲和服務器風扇的嗡鳴。
劉東站在研發部門前的公告欄前,指尖輕輕拂過上面張貼的研發投入計劃表,眉頭舒展。
表格上用紅筆圈出的數字格外醒目,公司將把上一季度凈利潤的 40%投入到研發中,這筆資金將用于新實驗室的建設——光是恒溫恒濕的傳感器測試間就預算了八百萬、高端設備的采購,像最新一代的仿生材料分析儀,以及頂尖人才的引進,公告欄旁貼著的海外招聘海報上,人工智能首席科學家的年薪數字讓路過的實習生們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駐足觀望許久。
他轉身走進實驗室,里面傳來各種儀器運作的聲音,示波器的波形跳動聲、3D打印機的噴頭滋滋聲交織在一起。
研發人員們都在緊張地忙碌著,有的在調試代碼,指尖在鍵盤上翻飛如舞,敲擊聲密集得像雨點,屏幕上的數據流飛速滾動,一行行綠色代碼在黑色背景上跳躍;
有的在進行機器人零部件的測試,鑷子夾著微型傳感器小心翼翼地安裝,眼神專注得仿佛在進行精密的外科手術,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專注與熱情,眼底的紅血絲也掩蓋不住眼中閃爍的光芒,桌上的咖啡杯早已空了好幾茬,旁邊還堆著吃剩的外賣盒。
“劉總,您來看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