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大明國祚,恐難逾百年!
- 洪武第一攻略:天子坐中堂!
- 難有低頭時
- 2119字
- 2025-05-08 00:01:00
朱元璋追得氣喘吁吁,胸膛劇烈地起伏著,腳步虛浮地一屁股坐在了階梯之下。
此時的老朱雙眼圓睜,狠狠瞪向躲在柱子后面的朱棡,口中罵罵咧咧道:“恁奶奶個腿!小兔崽子,你跑的還挺快!”
那聲音中滿是怒意未消的粗糲,卻也隱隱夾雜著一絲拿這個兒子沒辦法的無奈。
手中甚至還緊握著那只脫下來的靴子,胸脯一起一伏,額頭上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滾落下來。
朱棡躲在柱子后面,探出半個身子,沖著朱元璋翻了翻眼皮,臉上露出一副頗為狡黠的神情,故意拖長了音調說道:
“恁罵俺奶,俺找俺娘告狀去!”
說完,朱棡還縮了縮脖子,像是怕朱元璋突然又沖過來一般,眼中卻滿是促狹的笑意。
朱元璋聽到朱棡這話,氣得又是狠狠瞪了他一眼,眼睛瞪得如同銅鈴一般,眉毛都倒豎起來:“咱哪罵你奶來?個小龜孫!咱罵的就是你!”
此刻,這父子二人情緒激動,竟連鳳陽俚語都不自覺地飆了出來。
朱元璋口中那帶著家鄉韻味的粗話,透著濃濃的煙火氣,與他平日里朝堂上的威嚴形象大相徑庭。
而朱棡那回應的話語,同樣帶著鳳陽方言的獨特腔調,帶著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勁兒。
這一來一回間,倒讓這充滿莊重肅穆之氣的奉天殿,多了幾分尋常人家父子間的煙火與親昵。
更是讓人不禁感慨,即便身處帝王家,親情之中那份真實與隨性,也是難以磨滅的。
朱元璋看著眼前機靈滑頭的朱棡,終究還是懶得再與他過多計較這一時的口舌之爭,便是半靠在階梯上,微微調整了一下坐姿,神色也緩和了幾分。
又是沉默片刻后,老朱緩緩開口,語氣中少了些剛才的怒氣:“昨夜,講子不言父,可有些話若是一直憋著,實在不吐不快?”
“現在你爹我就實實在在地站在你面前,有什么想說的,就講講吧?!?
這語氣,多少還帶著一些怨氣。
畢竟,在老朱的心中,雖然不敢大言不慚地自夸是千古難尋的極好皇帝,可這些年來,為了天下百姓,他著實付出了諸多心血。
每日天不亮就起床處理政務,直到深夜還在操勞,常常忙得連飯都顧不上吃,這些辛苦朝中大臣們都看在眼里。
怎么到了朱棡這里,就是子不言父,不吐不快?
就是于老朱家而言,無錯。
可于天下而言,他朱元璋就是對不起天下百姓?
對此,朱棡從柱子后緩步走出,在朱元璋身側落座時特意保持了半步距離,指尖無意識摩挲著石欄上的龍紋,方才啟口: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
這話的深意,原是讓宗室戍守邊疆、拱衛皇權。”
言畢,朱棡又是目光灼灼,凝視著朱元璋:“爹可還記得,這是您親口所言?”
朱元璋握著靴底的手指瞬間收緊,骨節微微發白,他緩緩點了點頭,確認自己確實說過這樣的話。
見朱元璋頷首,朱棡緊接著追問:“那我再問您,關于宗室俸祿一事,您可曾定下規制?”
朱元璋身形微微一怔,目光閃過一絲復雜神色,隨后正色開口道:“此事也無需瞞你,關于宗室俸祿,咱確實已初步擬定規制。”
“每年支取祿米五萬石、錢二萬五千貫,另賜錦緞四十匹、鹽二百引。”
這便是朱元璋為諸位皇子所定下的俸祿標準,亦是未來大明皇室宗親俸祿制度的雛形。
追根溯源,朱元璋幼年時,因饑荒肆虐,父母兄長相繼餓死,家破人亡的慘痛經歷成為他心中難以磨滅的傷痕。
正因如此,老朱在登基稱帝后,對于子孫后代的榮寵厚祿近乎達到偏執的程度。
而且,朱棡記得《明太祖實錄》中記載,朱元璋曾言:“朕之子孫,當永享厚祿,絕不再受饑寒之苦。”
短短數語,字字千鈞,淋漓盡致地展現出朱元璋對皇室宗親的態度!
朱棡目光如炬,直直凝視著朱元璋,聲音雖輕,卻字字擲地有聲:“若是依您所定,大明國祚,恐難逾百年?!?
話音落下,這看似輕緩的話語,卻如驚雷炸響,瞬間在空曠的奉天殿中回蕩,震得空氣都仿佛凝滯。
朱元璋原本低垂的頭猛然抬起,眼中殺意翻涌,凌厲的目光如利刃般刺向朱棡。
靠在殿門處的朱標,身形劇烈晃動,險些踉蹌跌倒,他瞪大雙眼,死死盯著朱棡,眸中滿是難以置信的震驚之色。
時光在這劍拔弩張的氛圍中仿佛凝固,良久,朱元璋緩緩伸出手,沉重地搭在了朱棡的肩頭,他的聲音低沉而飽含威壓,仿佛從牙縫中擠出一般:
“老三,你當真清楚,自己究竟在說些什么!”
這一刻,朱元璋的怒意如洶涌的潮水徹底翻涌,他的周身仿佛籠罩著一層令人膽寒的陰霾,那怒火已燃燒到了極致。
身為大明開國之君,讓王朝蓬勃興盛、重現盛世輝煌,這是朱元璋窮極一生的夙愿與執念。
然而,朱棡,這位身為他親生兒子、尊貴嫡子的人,竟在象征皇權至高無上的奉天殿中,公然說出“大明國祚不過百年”這般驚世駭俗之語。
這早已超出了大不敬的范疇,堪稱犯下了滔天之罪!
縱使朱棡是自己的血脈至親,在如此觸及帝王逆鱗、動搖國本根基的話語面前,朱元璋心中的怒火與難以遏制的怒意,也讓他難以輕易釋懷、姑息容忍!
朱棡真切地感受到肩頭傳來的那股沉重壓力,似有千斤之重,壓得他微微一沉。
這讓他的臉上不由得泛起一抹無奈之色,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情緒,緩緩開口道:“爹,您先消消氣,且聽兒子把話說完?!?
“爹,您當年為何會毅然決然地選擇揭竿而起,推翻暴虐的元朝統治呢?”
“就因為,您是天命所鐘?”
“您、該不會真信了李善長、劉伯溫的鬼話吧?”
朱棡這番話如同一枚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瞬間泛起層層漣漪。
朱元璋的面色陡然一緊,原本冷峻的神情中多了幾分凝色。
那只緊緊捏住朱棡肩膀的手,不自覺地微微松開,力度減弱,仿佛思緒也在這一刻被朱棡的話語所牽引,暫時忘卻了先前的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