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博弈有三
- 以貪治明
- 狗大狗大
- 2213字
- 2025-06-08 06:30:00
“好叫秦師知曉,晚生進那陳林行后,只以‘南城平亂’為由,要求陳同知府上鋪面。每鋪每年,交門攤三兩。”
“其中博弈,學生認為有三:”
“其一:學生這宛平知縣,就是他們故意推上去的。若非必要,他們絕對不想這宛平知縣換人。”
站在秦金的書桌前,李斌毫無保留地對面前這個老人袒露了心聲。
作為一個INTP性格的小紫人,李斌做事的最大特點就是一定得先想明白一件事的成因、過程、可能出現的結果后,再分析得到這件事值得去做的結果。繼而才會開始采取行動...
哪怕有些行為,看似莽撞,但背后都藏著李斌的思考。
就是哪一天,李斌因自己的“魯莽”栽了跟斗。那李斌也只會認為,是自己算漏了一茬,或是自己的認知還不夠廣、不夠深。
“因為我明白這場亂局的成因,加上學生還是這生意的發起者,沒人比學生更懂其中利弊。要是宛平知縣換人,誰知道會不會換上一個不知深淺的愣頭青,或是因無法參與其中而故意使壞的家伙?!”
“一旦這內外城百姓流通的渠道被切斷,所有人的利益都將受損,包括陛下。”
“為了保他們的利益,強行將學生摁在宛平知縣的位置上。不亞于是將學生的仕途,生生斬斷了一截。讓學生這八九不離十的預備京官,陡然變成了地方官...”
“黔首都說‘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他們斷了學生的前程,難道不該給學生一些補償?!”
“他們不是給了你補償嗎?你這兩日,銀子怕是沒少收吧?”
秦金沒有表態,只是平靜地反問了李斌一句。
“沒錯,銀子的確不少。單陳同知一家,便給了學生一千兩,英國公、成國公那邊也都給了幾百兩。若是全部加起來,晚生如今,大概收了有三千多兩。”
“你打算如何處理這些銀子?買個宅邸,還是買些健奴美婢?”
“買個宅子就好,難得有筆能在陛下那邊過關的橫財,這會不買,以后還不知道啥時候能買呢...”
眼見秦金書房內,原本壓抑的氣氛有所緩解,李斌立馬露出笑臉,扯了點閑話。
“這博弈之二:便是學生向他們索要的門攤數額。”
“這三兩之數,乃固定稅額。無論其店鋪規模多大、交易多廣,學生僅取三兩。這三兩銀子,較之成化年間,熱鬧地段每間(如四開間店鋪則稅一兩二錢)月稅三錢低。更比‘隨貨估價’要低得多得多...”
“這一數額,剛好卡在他們不想接受,但能夠接受的范圍內。晚生算過,如今我宛平境內,未納門攤的大小商鋪,共有一千四百余家。每家年稅三兩,總計不過4200兩。”
“可若是他們想除掉學生,除掉一朝廷命官,他們要付出的代價遠不止這4200兩。此外,如今有學生在宛平任上,亦可保他們的群租房生意穩定,這生意規模,年均不下兩萬。”
“為了省這4200兩,無論是除掉學生,還是將學生調離宛平。稍有不慎,就會令他們損失更多。只要他們不傻,便不會做那虧本的買賣。”
“那你可曾想過,這南城之亂,總有平息的那天。一旦亂局不在,且時日一久,這內外城百姓流動一事便可能成為朝廷定制。到時,他們可就不會擔心,朝廷忽然關閉內外交流,那時你的作用、價值便會大大降低。”
除掉李斌的風險損失,遠大于留下他的損失,所以不會有人動李斌...
這個道理,并不難懂。
秦金在想明白這一點的同時,忍不住輕輕嘆了口氣。
本來吧,秦金覺得是自己太過“溺愛”李斌了。本想將李斌拉過來,罵醒。結果說著說著...
秦金發現自己好像又背叛了自己的初心。
“當然想過,不過那是以后的事情。到了他們對這4200兩門攤稅不滿的時候,再說那會的事唄。”
“說不定學生到那時,價值更高了呢?”
“反正現在,銀子,學生是拿到手了。有這4200兩銀子,我宛平縣就能搞點動靜,制造點能讓那些游民糊口的營生出來。一旦有了維生的活干,這南城之亂自解,學生亦能給陛下一個交代。”
“若是還不夠,學生這里不是還有他們補償的那些銀子嘛,關鍵時刻也能頂一頂。總不會叫那些壯勞力,整日無所事事就是。”
李斌所說的思路,簡化為四個字就是:以工代賑。
作為老戶部,秦金對這一災年朝廷常用來救濟、撫慰百姓的手法簡直不要太熟。
此時聽到李斌能想到用以工代賑的操作辦法去處理南城之亂,而不像某些讀書讀傻了,亦或者是畫本看多了的家伙那般,想著拿銀子去買糧施粥...
秦金愈發對李斌感到滿意,越發覺得這李斌簡直就是天生的戶部堂官之余,多的細節也懶得過問了。
就算李斌拿著銀子,搞出一堆無用工程,或者造出了一堆沒用的垃圾,也無傷大雅。
畢竟,只要撐過了這社會結構轉型的初期陣痛。
京師內城的崗位數量肯定會逐步上升,那會宛平縣的銀子就是用完了,這些游民多少也能找到點活干。總不至于還在街頭游蕩,然后為了生存,去搶掠來往百姓就是。
甚至在此刻的秦金想來,如今這事,剛好可以拿給李斌練練手。省得到了秋冬之日,大量外地被這天災人禍逼得活不下去的百姓嘯聚京師之時,他會因經驗不足,而手忙腳亂。
與秋日欠收時,那京師城外,源源不斷有流民趕來的場面相比,眼前的騷亂完全不叫個事。
所以,秦金直接跳過了就李斌所言“博弈二”的討論過程,直接問起第三點:“這博弈之三,又是何種說法?”
“這博弈三,就是學生借了秦師的勢。”
說起這話時,李斌故作靦腆的樣子,訕訕一笑:“當然,學生沒明說,不過他們也不傻。”
“學生作為秦師的門生,他們要動我前,總得看看秦師的面子不是?打狗都得看看那狗主人姓甚名誰呢,學生是無名小卒一個,但秦師如今以侍郎之名,領戶部之實。”
“天下財權匯聚一身,那分量可不是學生能比的,他們自當掂量掂量...”
“而且,除了戶部權職外,我師徒二人的出身、官名,也決定了只要秦師愿意給學生撐腰。那我師徒二人,便能輕易調動這天下糧產。”
“秦師你說,當這房舍租完、夜香收盡以后,他們會不會想著去那群租房邊,開點糧店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