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擁有即是緣分
- 佛爺饒命
- 我真悟了
- 2007字
- 2025-05-12 12:01:00
見李修緣展現的實力這般彪悍,其他僧人自是不敢起爭奪的心思。
就算有心思的,這下也徹底放下。
這不,剛才就有一個反面教材。
那人想趁亂偷機,直接第一個被逮捕,現在趴地上還沒起來呢。
那人的法陣之中,已經有一個黃色印記的寶石。
可看他這樣子,是沒力氣繼續給巖石開光了。
也不知道這次考核他該怎么辦?
果然,貪心有風險,作案需謹慎。
李修緣見場上無人再與他爭奪,便安心施展涌地法術,鋪地成脈,把那個最大的寶石巖運了過來。
“你看,我說吧,你那徒弟水平不行。還不如我隨手一指的小僧呢,還是我運氣好。”小僧法師對著旁邊的慧空法師,樂呵呵的大笑。
“別,別急呢。考核可不是以搶到大的寶石巖為最終的成績,還是要看聚集福緣的多寡。”
后者無力反駁,只能在心里嘀咕幾句。
前面幾句暫且先認下,你這也能叫隨手一指?
他手上戴著的那串佛珠,也不知是誰送的。
前些陣子,小僧法師主持受戒考核之時,剛有一面之緣,就送給小沙彌一串佛珠之事,可謂流傳甚廣。
還說自己運氣好,都當這么多年法師。
你難道還不知道,在佛門之地若是心不誠,可是容易倒大霉的?
“阿嚏!”小僧法師忽然一個激靈。
是誰在詛咒自己倒霉?
他環顧四周,試圖找出這個兇手。
在他身邊的慧空法師自然第一個被他注意到了。
而后者則是一本正經的看著圓盤,似乎這些事情與其根本無關。
不過,小僧法師還是第一時間就認定了,他就是剛才的兇手。
哼,就是你個糟老頭子,壞的很!
尹平看著李修緣輕而易舉地擊敗了孔南飛,奪得了這塊最大的寶石,心里五味雜陳。
他是真有些不敢相信,明明之前李修緣還只是寺廟中一個小透明的沙彌,現在成長的速度,就要讓他有些看不懂了?
為什么他比自己厲害?腦海里一道聲音響起,尹平忽的轉頭看向正在法陣之中忙碌的李修緣。
為什么擊敗孔南飛,被其他人敬佩的不是自己?他又看向臉色蒼白,在地上打坐緩息的孔南飛。
為什么得到兩位法師認可的不是自己?尹平又看向論壇之上笑意盈盈的小僧法師。
愈觀愈想,嗔怒漸濃。
他的耳邊突然響起一道清明的禪音,把他一下子從混亂的情緒中拉回。
“阿彌陀佛,常懷慈悲心,當斷嗔怒恨。”
尹平入道的時間尚短,還不能完全了斷紅塵。
所幸他已經得了點化,有著菩薩庇佑。
他閉上眼睛,不再看向四周。
凈心侍佛,獨斷此生。
他的身邊一塊巖石也沒有,可他臉上卻絲毫不見驚慌的表情。
......
“這人的實力遠比自己想象的要強啊。”高陽心中默默思索,心里再次生出幾分結交之意。
他和那些從太平郡城里一同過來的貴族子弟,自從上次被李修緣拒絕之后,自然是心生不滿。
也就不愿意再次接觸,甚至打算排擠他。
可經此一戰,倒是讓他重新認可了對方的實力。
他的消息比較靈通,認出了孔南飛來是新入點光堂的弟子。
而且被慧空法師直接收入門下。
竟然在他手里走不過一招?
原本他聽聞大住持在經過受戒考核之后,忽的改變主意,不愿意收李修緣為弟子,是因為他的水平還入不了大住持的法眼。
現在想來,是不是另有隱情?
而且關于他的技法,他了解到的也比常人更多。
孔南飛的涌地之術和李修緣一樣,大約都是小成。
按照常理而言,兩人的差距不會過大。
不應該出現一邊倒的情況......
“是他隱藏了修為,還是練了一些不外傳的功法?”
無論如何,此人看起來都不簡單。
法陣之中,李修緣開始切割打磨這些搶來的巖石。
方才的作戰非常輕松,他并沒有使出全力。
雖是同樣的法術,可自己還多了一項加持。
經過一段時間的修行,他發現不只是佛法,就連佛經似乎也與四大之法有著密切關聯。
比如他初得,也是第一次修行過的地藏經,就屬四大之中的地。
里面就記載了很多地之法。
瓦解、地裂之術也是從此經中學來。
與此同時,李修緣還學會了一項與布置陣法有關的法術——定地。
此法可以穩固地脈,使得陣法不容易被破壞。
若是地藏經法修行高深之人,與地脈的溝通會明顯優于常人,可以觀察到常人所難以預料之事。
除此之外,地藏經中也記載了很多關于詭異邪祟之事。
詭異之物,往往先會侵染一地的地脈。
隨后地脈由內而外變化,之中的表相才會誕生邪祟,也就可被常人觀察到。
所以若是能夠凈化一地的地脈,此片區域的邪祟詭異也會不攻自破。
相反,若是一地地脈持續不斷的被詭異侵染,即使除掉表象所顯示的詭異,仍然會源源不斷產生新的詭異。
可李修緣,并非在一拿到地藏經之時就能學會其中的法術。
歸根結底,又是“經不可輕傳”。
除了獲取途徑難,拿到了也不是原本之外,更常見的問題是讀也讀不懂。
譬如著名的五經之一《春秋》,就有著無數本解釋此經的書。
常人若是單單持有一本此經,就如同盲人讀經書一般毫無作用。
相國寺在傳法堂定期開展的法師論壇,也是為了幫助一眾僧人更好地理解佛門經義。
在未曾修行四大之法時,李修緣雖然知道地藏經之中,有很多的關于法術的記載。
但他不知道應該如何使用。
甚至,很多他原本以為是如同雜談一般的記載,其實就是施展法術的方法。
直到他修行了四大之法之后,這才豁然開朗。
修行之路,還真是道阻且長。
不過好在,他有著經法推演,擁有他人難以獲取的經法。
很多時候,擁有就是一種緣分。
而佛門,最講究的就是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