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影驚瀾·暗流初顯】
暮色漫進沈硯之的工作室,空調外機在墻角發出低鳴。他摘下沾滿石膏碎屑的手套,目光落在辦公桌上那封燙金邊框的邀請函上。國際古建修復研討會將于三周后在巴黎召開,這是他主導的宋代木構建筑修復項目首次獲得國際頂級學術平臺的認可。當他點開隨函附帶的紀錄片宣傳片段時,茶水在玻璃杯里泛起細小漣漪——畫面里,自己用流利的英文與國際專家探討修復方案的場景,與蘇郁在工作室被李薇質問的片段交替閃現。鏡頭刻意捕捉了蘇郁蒼白的臉色和顫抖的指尖,將兩人之間的差距以極具沖擊力的方式呈現在觀眾眼前。
“這不是我要求的剪輯方向。“沈硯之眉頭緊鎖,撥通了林夏的電話。聽筒里傳來的卻是對方帶著歉意的聲音:“沈老師,監制說這樣的對比更能突出您的學術成就。而且......“她頓了頓,“蘇郁小姐的困境也能引起觀眾的共情,對紀錄片的傳播有好處。“
沈硯之沉默片刻,掛斷電話后打開電腦,反復查看剪輯片段里的每一個細節。他注意到,林夏特意放大了蘇郁面對抄襲指控時的慌亂,卻刻意隱去了她展示研究資料的畫面。一種不安的預感在心底蔓延,他突然意識到,這場紀錄片的剪輯風波,或許不僅僅是為了提升收視率那么簡單。林夏雖無惡意,但在專業視角下,她也開始疑惑蘇郁是否真的具備與沈硯之并肩的能力。
【退稿之殤·輿論漩渦】
江南的梅雨季總是讓人煩悶,蘇郁坐在當代藝術工作室的落地窗前,望著窗外淅淅瀝瀝的雨幕,手中攥著一封國際藝術展的退稿通知。信紙邊緣的燙金花紋還帶著溫度,可上面的文字卻如冰錐般刺痛她的心:“作品缺乏系統理論支撐,未能體現學術深度。建議作者加強對傳統紋樣的學術研究......“落款處是國際藝術評審委員會的印章,字跡工整而冰冷。
“這不可能......“蘇郁喃喃自語,聲音里帶著難以掩飾的顫抖。她明明參考了沈硯之提供的大量研究資料,每一個紋樣的選取都經過了反復考證。突然,她的目光落在信紙角落的一行小字上——評審意見撰寫人:林夏。
就在這時,工作室的門被猛地推開,李薇陰沉著臉走了進來,身后跟著滿臉得意的小陳。“蘇郁,你還有什么可說的?“李薇將一疊打印紙摔在桌上,頁面上是某知名藝術論壇的熱帖,標題赫然寫著“插畫師蘇郁抄襲實錘!敦煌紋樣盜用鐵證曝光“。
小陳站在一旁,眼神躲閃卻語氣篤定:“那天我調試數位板時,無意中看到了蘇郁的設計稿,和莫高窟的紋樣一模一樣。我實在看不下去這種抄襲行為......“
蘇郁只覺得一陣天旋地轉,她抓起桌上的《中國古建筑彩繪圖譜》,聲音發顫:“這些資料都是沈老師給我的,我們一起探討過創作思路!“
“沈硯之是古建筑修復師,和我們工作室毫無關系,誰能證明?“李薇冷笑著,“現在客戶撤單,媒體曝光,你不僅毀了自己的前途,還連累了工作室的聲譽!“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蘇郁望著那些惡意的評論和刺眼的指責,淚水終于奪眶而出。她想起林夏那天在戲院子里說的話,此刻才明白,自己與林夏之間的差距,不僅僅是能力,還有在專業領域的話語權。而這一切,都被李薇利用,成為了攻擊她的武器。
【妒火焚心·陰謀溯源】
五年前的李薇,也曾是設計圈備受矚目的新星。她出身名校,手握多項國際設計大獎,卻在事業上升期遭遇瓶頸。當蘇郁這個跨專業、毫無行業經驗的新人,憑借著對傳統藝術的熱愛和獨特的創意,被工作室領導一眼相中并委以重任時,李薇積壓多年的嫉妒與不甘徹底爆發。
她忘不了蘇郁第一天來工作室的樣子——白色襯衫衣角微微卷起,面對復雜的設計軟件手足無措,連數位板的快捷鍵都記不住。可就是這樣一個“外行“,卻接連獲得參與重要項目的機會,甚至得到了與工作室業務毫不相關的沈硯之親自提供的研究資料。“一個半路出家的人,憑什么能搶走我的風頭?“李薇對著辦公室的落地鏡,將口紅狠狠涂在唇上,鏡面映出她扭曲的表情。
在她看來,蘇郁的存在就是對專業門檻的嘲諷。她開始暗中搜集蘇郁設計稿中的蛛絲馬跡,指使小陳借調試設備之名,篡改設計時間線,偽造抄襲證據。“我要讓所有人知道,跨專業的人永遠登不上大雅之堂。“李薇將匿名舉報信塞進快遞袋,嘴角勾起陰冷的弧度。她沒想到,這場精心策劃的陰謀,不僅會將蘇郁推向輿論的深淵,也將成為摧毀她精神世界的導火索。
【病榻風云·信任危機】
醫院的長廊里彌漫著消毒水的氣味,蘇郁攥著沈爺爺的檢查報告,指甲幾乎要掐進紙里。老人的病情突然惡化,需要盡快進行心臟搭橋手術。手術方案討論會上,林夏不知何時出現在會議室門口,她禮貌地敲了敲門,隨后拿出一份文件:“沈老師,我托朋友聯系了BJ最權威的心臟外科專家,這是他們給出的手術方案。“
沈家人圍過來翻看文件,紛紛露出欣慰的神色。沈硯之的母親拉著林夏的手感激地說:“小林,多虧了你,不然我們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蘇郁站在角落,看著林夏被眾人簇擁的樣子,心中泛起一陣苦澀。林夏干練的舉止、專業的資源調配能力,像一面鏡子,照出了蘇郁的無力。她突然意識到,在現實的困境面前,僅有感情和天賦遠遠不夠。
這時,林夏轉身看到了她,緩步走過來,語氣真誠:“蘇郁,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沈爺爺的手術需要最專業的醫療資源,這是我們都必須面對的現實。“
蘇郁張了張嘴,卻說不出話來。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局限,也第一次對自己產生了深深的懷疑。轉身走進沈爺爺的病房,老人躺在病床上,虛弱地朝她伸出手:“丫頭,別聽他們的,我相信你......“
蘇郁握住老人的手,眼淚再次奪眶而出。她暗暗發誓,一定要改變現狀,不再做那個只能躲在別人身后的人。
【學術陷阱·兩難抉擇】
沈硯之的工作室里,臺燈將修復圖紙染成暖黃。他正在向幾位國際專家展示木構建筑的榫卯模型,林夏突然走過來,壓低聲音說:“沈老師,蘇郁那邊的情況不太好。她的插畫被指抄襲,現在連工作都丟了......“
幾位國際專家聽到對話,紛紛露出疑惑的神情。其中一位白發蒼蒼的學者用英語問道:“沈,你的女朋友卷入抄襲丑聞?這可能會影響我們項目的聲譽。“
沈硯之只覺得太陽穴突突直跳,他強壓下心中的怒火,對林夏說:“這件事我會處理。你以后不要在這種場合談論私人問題。“
林夏有些委屈地解釋:“我只是擔心會影響到你的工作。我覺得,如果你能在學術上有更好的發展,也能幫助蘇郁走出困境。“
然而,事情的發展遠比他想象的更糟。當晚,他收到研討會組委會的郵件,委婉地表達了對他私人生活可能影響學術聲譽的擔憂。如果蘇郁的抄襲指控不能盡快澄清,組委會將不得不重新考慮他的參會資格。
與此同時,蘇郁在江南四處奔走,試圖尋找能證明自己清白的證據。她拜訪了敦煌研究院的專家,翻閱了大量古籍資料,卻始終找不到能直接證明她與沈硯之共同研究的記錄。而網絡上的輿論越來越洶涌,甚至有人開始質疑沈硯之的學術品德,認為他包庇女友的抄襲行為。
【迷霧重重·破局之盼】
深夜的戲院子,蘇郁蜷縮在沈硯之的書房里,臺燈在研究筆記上投下晃動的光暈。突然,手機鈴聲劃破寂靜,是周雨彤打來的。“蘇郁!我找到突破口了!“聽筒里傳來好友興奮的聲音,“你記得我在英國讀研時的導師嗎?他是國際敦煌學研究會的核心成員,我把你的設計稿和研究資料發給他看了,他愿意為你作證!“
蘇郁的手指緊緊攥住桌角:“可是那些惡意評論......還有國際藝術展的退稿......“
“所以我們要主動出擊!“周雨彤的聲音帶著破局的銳氣,“我已經訂了明天的機票,到時候我們帶著證據去找林夏。她不是正在剪輯紀錄片嗎?正好可以用鏡頭還原真相。“
三天后,當周雨彤拖著行李箱出現在戲院子時,蘇郁正蹲在后院給苔蘚澆水。兩個女孩對視一眼,無需多言便緊緊相擁。“這次我們要打個漂亮的翻身仗。“周雨彤從包里掏出一疊文件,最上面是國際敦煌學研究會專家的親筆推薦信,“而且我還聯系了藝術圈的媒體朋友,準備做一期深度訪談。“
就在這時,林夏的身影出現在回廊盡頭。她看著兩人手中的資料,眼中閃過一絲驚訝,很快又恢復了平靜:“我正想找你們。“她從攝像機包里取出一個U盤,“這是紀錄片的原始素材,里面有蘇郁展示研究資料的完整片段。“
蘇郁和周雨彤對視一眼,沒想到林夏會主動提供幫助。“我承認,最初的剪輯確實有失偏頗。“林夏坦然道,“但現在我更希望用鏡頭記錄真實。“她將U盤遞給蘇郁,“或許我們可以合作,把學術研究的過程做成專題,既能澄清抄襲指控,也能讓更多人了解傳統藝術的魅力。“
窗外,雷聲漸漸平息。蘇郁握著U盤,突然意識到,這場風波或許正是她蛻變的契機。林夏不再是需要對抗的對手,而是推動她成長的助力;周雨彤的出現,更讓她明白真正的友情是困境中的堅實后盾。但她不知道,李薇的惡意早已在網絡世界埋下更深的伏筆,一場足以擊潰她心理防線的危機,正在暗處悄然滋生。當晨光再次漫過戲院子的飛檐時,三個女孩已經圍坐在書房里,開始策劃新的紀錄片方案——這一次,她們要讓真相在鏡頭下綻放光彩,也要讓學術與藝術真正攜手同行,卻不知更大的風暴,正裹挾著抑郁的陰霾,向蘇郁席卷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