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
都亭驛。
作為專門接待重臣的館驛,修建的十分豪華。
二樓分置成數個雅軒,每個雅軒裝飾皆是富貴堂皇,門窗桌椅、案幾屏風皆仿唐制。
壁上掛有幾軸金碧山水,軒外臨堂處都有一方小小露臺,露臺兩面綠蔭覆蓋,盆景簇簇,看不清兩邊情景,便于軒內客人獨處私談。
本來以陳紹的身份,是肯定住不進來的。
但是因為他們要面圣,是皇帝親自召見的,再加上這地方歸童貫手下管,所以才沾光住了進來。
房中熱氣蒸騰,陳紹舒舒服服坐在圓形的檜木大浴桶里,褪下的衣物都掛上屏風,桶邊還有一架狹長的架子床、幾張精巧玲瓏的小幾凳,均是上等的酸枝紅木所制。
他將溫熱的巾帕覆在額上,雙臂跨在浴桶邊緣,全身放松,熱水滿滿浸過了胸口,連日來的酸疲一掃而空。
迷迷糊糊中,陳紹做了個夢,夢見自己竟然見到了李清照,還和她對賭了起來。
然后畫面一轉,自己竟然是在課堂上,手里捧著語文課本,不小心睡著了。
砰的一聲,房門被人推開,陳紹猛地驚醒。
他有些茫然,腦子里一時分不清楚,自己究竟是在夢里還是現實。
直到他瞧見周圍的環境,古色古香。
不對,都是真的...
陳紹暗暗嘆了口氣,剛才莊周夢蝶般的經歷,讓他再次記起了前世的時光。
“東家,還添水么?”
董大虎手里舉著個木盆,里面全是熱水。
陳紹搖了搖頭,說道:“我睡了多久?”
“東家你睡著了么?”董大虎一頭霧水。
那應該是不小心瞇了片刻。
畢竟是長時間騎馬趕路,累一點是正常的。
有時候,人在累到一定地步之后,會有片刻的深度睡眠,甚至是休克。
來這么一下,精神會快速恢復。
陳紹懷疑自己就是進入了這種狀態。
他擦干了身體,穿好衣服,邁步來到隔壁房間。
抬手敲了敲門,里面傳來李良嗣的聲音,“請進。”
陳紹進來之后,發現李良嗣正捧著一本書在讀。
都亭驛內藏書很豐富,李良嗣對此大感興趣,剛來就借了很多書。
陳紹伸著腦袋看了一眼,他讀的竟然是《夢溪筆談》。
通過這段時間的相處,陳紹也發現了,李良嗣雖然是遼人,自小在遼國長大。
但是他骨子里,比自己更像是個漢人,他仰慕中原文化,有著很深的民族情節。
也難怪身居高位,能這么果斷地放棄一切,棄遼投宋。
而且他絕對不是為了升官發財。
在遼國滅亡,童貫從金人手里買回燕云十六州之后,趙佶要封賞他。
李良嗣三次上書辭官不做,說自己年輕時候就同燕中豪杰劉范、李奭及族兄馬柔吉三人同心結義,想占據幽州、薊州后歸朝,在北極祠下灑酒,祭天發誓,等以后功成時,就做一個平民百姓,來表達本心。最初就不是為取功名,求富貴的。
說自己是仰仗陛下威靈,現今此事幸而成功,念及從前的誓言,怎能違背呢?
希望朝廷準許他辭官,讓他買田歸農,使有見識的人說他是:‘此平燕首謀之人,得請閑退,天下美事也!’
可見此人確實是熟讀歷史,而且頗為迷戀諸葛丞相給自己規劃的那種功成身退的感覺。
可惜,他選錯了人。
趙佶不是個可以與他謀大事的皇帝。
童貫更是一個廢物點心。
最后他們竟然把罪過,全都推在李良嗣身上,派人去把他腦袋砍了,全家妻小也被流放。
不過這也不能怪他識人不明。
陳紹因為開了天眼,站在上帝視角,能夠清楚地認識到趙佶是個樂色。
李良嗣卻不能知道。
而且他也沒法選擇。
只能說時也命也。
陳紹對趙佶,不抱一點點的希望,他太清楚這人的底色了。
所以他的目標一直很明確,去西北當個軍頭,在接下來的亂世里,保全自己,若是還有能力的話,繼而保全華夏天下。
北宋滅亡之后,趙構等人倉皇逃亡江南,偏安一隅。
但是北方大地,其實反抗之火從來就沒有斷過。
無數豪杰前赴后繼,但是無奈宋廷軟弱,趙構為了自己的利益根本不想北伐。
這實在是太令人扼腕嘆息了。
“陳兄,此番面圣,可想好說辭了?”
陳紹笑了笑,拽過一張椅子坐下,“我是個粗人,能做到不在君前失儀已經很難為我了。面圣這種事,還是得倚仗兄長你啊。”
李良嗣沒覺得他謙虛,甚至覺得陳紹說的很對。
他十分害怕陳紹在皇帝面前,說出什么不該說的來。
主要是這一路上,陳紹給他留下的陰影太大了,他甚至害怕陳紹腦子抽了,跟皇帝身邊的人索賄。
好在他進了京畿之后,就變得沉穩了些,要知道在西北的時候,他打著童宣帥的名號,那可真是飛揚跋扈。
陳紹又和他聊了幾句,覺得有些悶,便提出帶著人在東京逛一逛。
李良嗣再三囑咐他不能惹事。
陳紹一口答應,帶著親兵們出去,在汴梁的街頭亂逛。
不得不說,汴梁絕對是當今世上,當之無愧的第一繁華城邑。
斷崖式地領先第二名。
李良嗣則一天天的足不出戶,始終悶在房里,坐在桌前苦思冥想。
陳紹回來之后,進去給他送飯,只見他鋪了一桌子的紙,寫幾個字,端詳一番便團掉再寫,弄得房中狼藉不堪。
都是些預想中和皇帝的對答,他是每個字都反復斟酌。
陳紹笑著搖頭,這位老兄根本不了解趙佶,那人就是個紈绔皇帝,沒那么多講究。
只要你對了他脾氣,讓他覺得有趣、好玩或者捧著他,這位皇帝百無禁忌。
皇帝身邊最得寵那幾個,從來就沒有什么規矩,什么話都敢說,什么事都敢做。
蔡攸有一次出征前,去和趙佶辭別,趙佶身邊摟著兩個小美人。
蔡攸直接說,“功成之后,陛下把這兩個賞賜給微臣吧!”
趙佶也只是笑著答應,根本就不生氣。
“端王輕佻”四個字的含金量,在他登基為帝之后的每一天都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