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汽車安全作業規范與維護保養(彩色版配實訓工單)
- 吳海東 周廣春 樊永強主編
- 2389字
- 2025-05-07 12:10:45
一 高壓電對人體的危害
1.電流對人體的危害
人碰到帶電的導線,電流通過人體稱為觸電,如圖1-1所示。觸電時,電流會對于人體和內部組織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電流通過人體內部,對人體傷害的嚴重程度與通過人體電流的大小、通電時間、電流途徑、頻率及個體的健康狀況密切相關。

圖1-1 人體觸電
(1)電擊
電擊是電流對人體內部組織的傷害,為最危險的觸電傷害,85%以上的觸電死亡事故是由電擊造成的,此時,容易在人體中產生“生物學效應”,破壞人體內部細胞的正常工作,主要表現為使人體產生刺激和興奮行為,如心臟顫動、肺部呼吸異常等。當電流通過人體肌肉組織時,會引起肌肉收縮,如圖1-2所示。

圖1-2 電流通過人體肌肉組織的反應
由于電流引起神經細胞激動,使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發出不同的指令,從而產生不同的人體反應;同時,由于人體的正常生理工作需要持續的微弱生物電,使人體保持一定的生物規律,而通過人體的外電流會破壞這種生物規律,產生諸如“心律不齊”等問題,如圖1-3所示。
(2)電傷
電傷是電流的熱效應、化學效應、光效應等對人體造成的傷害,盡管電傷的危險性較電擊危險性低,但往往會導致身體上的殘缺傷害和身體受損印記,如圖1-4所示,因此絕不能忽視。

圖1-3 電流引起神經細胞激動

圖1-4 電傷的危險性
2.電壓的危害
當人體發生觸電時,對人體產生危害的主要是通過人體的電流。當通過人體的電流在5mA以下時,一般只產生麻木的感覺,沒有生命危險。通過人體的電流取決于電壓與人體電阻,干燥情況下人體手與手之間的電阻可達1080Ω,故一般25V以上的交流電、60V以上的直流電都具有危險性。各國對安全電壓的規定不盡相同,以GB 4943.1-2011《信息技術設備 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對應IEC 60950-1:2005)為例,規定交流電峰值電壓<42.4V或直流電電壓<60V為安全電壓。
從規定的安全電壓可以看出,交流電壓比直流電壓更低,說明交流電比直流電更加危險。我們通常說交流電的電壓時,是指其電壓有效值,以有效值為25V的正弦交流電與60V的直流電為例,如圖1-5所示。有效值為25V的正弦交流電的峰-峰值電壓為有效值的倍,約為2.82倍,即峰-峰值電壓為25×2.82=70.5V。可見,有效值為25V的正弦交流電實際峰-峰值電壓比60V的直流電壓還要高,觸電時通過人體時的電流也更大,故危害更大。
此外,通過人體的交流電流容易使肌肉組織和心室發生顫動,從而使心臟不能夠產生有效的收縮和舒張,保證全身的供血,也就是功能性的心臟停跳,危及生命。當交流電的頻率與心跳頻率相近時,對心臟造成的危害更大。

圖1-5 安全電壓范圍
3.電流的危害
有約5mA的電流通過人體時,就可視作是“電氣事故”,會產生麻木感,但仍可以安全導走電流;體內通過的電流達到約10mA時,到達了導出電流的極限,人體開始收縮,無法再導走電流,電流的滯留時間也相應地增加;30~50mA交流電的長時間滯留會導致呼吸停止以及心室纖維性顫動;經過人體的電流到達約80mA時,被認為是“致命值”,見表1-1。
表1-1 流過人體的電流人體產生的反應

(續)

4.高壓電與人體傷害
電流通過頭部可使人昏迷;通過脊髓可能導致癱瘓;通過心臟會造成心跳停止,血液循環中斷;通過呼吸系統會造成窒息。
因此,從左手到胸部是最危險的電流路徑;從手到手、從手到腳也是很危險的電流路徑;從腳到腳是危險性較小的電流路徑。一旦電流由一手進入,另一手或一足通出,電流通過心臟,即可立即引起室顫;通過左手觸電比通過右手觸電嚴重,因為這時心臟、肺部、脊髓等重要器官都處于電路內。人體電阻值如圖1-6所示,電流流經人體不同部位的電阻值見表1-2。

圖1-6 人體電阻值
表1-2 電流流經人體不同部位的電阻值

人體電阻的大小取決于衣服、皮膚濕度,體內電流路徑的長度和類型等因素。有電流流過的身體部位處衣服越厚、越干,電阻值越大。如果皮膚上有水或雪,那么身體電阻就會降低。如果身體內電流經過的路徑較短,那么電阻就要比電流流過較長路徑時小。
人體有害電流的嚴重程度表示各觸電接觸持續時間的觸電危險。從電流強度達到約30mA時開始存在死亡危險,觸電接觸持續時間的危險范圍如圖1-7所示,對應各類強度范圍1~4的傷害見表1-3。

圖1-7 各觸電接觸持續時間的觸電危險
表1-3 對應各類強度范圍的傷害


圖1-8 電流值參照圖
當一個288V直流電壓穿過人體后,可以通過歐姆定律粗略計算出通過人體的電流:人體電流I=U/R=288V/1080Ω=0.27A;0.27A,也就是270mA,將這個電流值參照圖1-8可以發現,如果在心臟的滯留時間達到10~15ms,那么就會致命。
人體皮膚的電阻值為0.1~1MΩ,但在有些情況下也可能降為零,尤其是當皮膚潮濕或者有傷口時,阻值會明顯下降。
5.安全電壓的標準
國標GB/T 3805-2008《特低電壓(ELV)限值》(圖1-9)中規定,安全電壓值的等級有42V、36V、24V、12V、6V五種,同時還規定當電器電壓采用了超過24V時,必須采取防止直接接觸帶電體的保護措施。
例如:特別危險的環境中使用的手持電動工具應采用42V特低電壓;有電擊危險的環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燈和局部照明燈應采用36V或24V特低電壓;金屬容器內、特別潮濕處等特別危險的環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燈應采用12V特低電壓;水下作業等場所應采用6V特低電壓。如果不是要求有特殊作業環境的話,一般安全電壓是指36V,這是因為在工頻電流中,人身能擺脫電源的電流值是30mA左右,而人體電阻在干燥的環境中一般在1000~2000Ω范圍內。

圖1-9 國標安全電壓
據國標GB 4943.1-2001等效于IEC/EN 60950可知,安全電壓:<AC42.4V或DC60V。
6.人體觸電方式
能夠對人體產生觸電的前提是人體與觸電源之間形成了回路,有電流流經人體后才會導致觸電。新能源汽車的高電壓系統是與車身之間隔離的,因此,在圖1-10所示的這種情況下,人體不會產生觸電,原因就在于人體沒有與直流電源之間形成回路。

圖1-10 非觸電情況
當新能源汽車的高電壓部件發生對車身搭鐵故障時,如圖1-11所示,人體在同樣的情況下就有可能發生觸電事故。

圖1-11 觸電情況
在實際工作中,維修人員應該避免因操作而導致自己與電壓系統形成回路,例如圖1-12所示的這種觸電方式是大多數維修人員能夠理解的。
但是在圖1-13所示的兩種間接觸電形式卻是很容易被維修人員所忽視的。

圖1-12 觸電方式

圖1-13 兩種間接觸電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