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這個說書人,圖窮匕見了吧?
- 大明:開局鎖定朱標,朱元璋慌了
- 江東趙括
- 2296字
- 2025-04-25 12:17:56
朱元璋回首問道:“此書場之主,可是鳳陽府陸家之人?”
蔣瓛回稟:“正是。場中那說書者,名喚陸瀾,乃鳳陽府陸家三公子,定遠侯陸亨之孫。”
陸亨?
朱元璋腦海中浮現一人,精明干練,助他打下江山,貢獻良多。
臉色稍有緩和。
“陸家乃鳳陽大族,家境殷實,何至于到京師說書?”
蔣瓛道:“此子在鳳陽府聲名狼藉,去年來到京師,不是求取功名,卻成為一名商人,創辦陸氏貨鋪,開設八卦書場。”
隨后,他補充道:“此子還是韓國公的孫女婿,在大婚當晚出走,便不曾回過鳳陽府。”
嗯?
竟然是他?
朱元璋臉色驟變。
陸亨有十多個孫子,他未曾將說書之人與李善長的孫女婿聯系起來。
他怒目瞪向蔣瓛,喝道:“稟報要事,不可支離破碎!”
蔣瓛只覺心底一寒,背上冷汗直冒,急忙叩頭請罪。
李善長孫女婿逃婚之事,朱元璋去年便有所耳聞。
他設錦衣衛,其中一項要務便是搜集情報,監視地方官員與豪強勢力。
李善長及鳳陽府的各大家族,更是重點監視對象。
皆因鳳陽府乃龍興之地,亦是他祖墳所在。
而李善長,曾為文官之首,勢力遍布朝野。
去年三月,錦衣衛奏報,定遠侯多次提親,終獲李善長應允,兩家結為姻親。
豈料,大婚當夜,新郎逃婚。
此事瞬間轟動朝野,淪為笑柄。
李善長顏面盡失,惱羞成怒,遂氣勢洶洶,上門問罪。
陸亨卻百般推脫,稱毫不知情。
李善長盛怒之下,欲動用權勢對付陸家。
關鍵時刻,其孫女,就是陸瀾的新婚妻子,出面阻攔。
她堅定站在陸家一方。
李善長無可奈何,只得拂袖而去。
李家那丫頭,卻一直留在陸家,盡心侍奉長輩,很快便贏得陸家上下認可。
正因這丫頭從中斡旋,李家將此事壓下,不久便無人再提。
朱元璋暗自思忖。
李善長在朝中門生故吏眾多,雖身處鳳陽府,卻仍能興風作浪,令他忌憚不已。
如今,李善長派其孫女婿來京師活動,所為何事?
莫非要妖言惑眾,掌控輿情?
朱元璋望向書場中央的陸瀾,凝神細聽說書。
不久,他對解縉道:“大紳,你飽讀史書,陸瀾所講內容,與史書記載可有出入?”
解縉沉思片刻,答道:“此人講述曹操北征烏桓之事,史書確有記載,并無大的偏差。
至于曹丕納甄氏之事,《魏略》、《世語》均有記載,只是,不如他講得這般詳盡生動。”
朱元璋點點頭。
隨即,目光一閃,對蔣瓛道:“此場開業兩月有余,可曾有過議政之舉?”
依《大明律》規定,諸人皆可直言,但生員(讀書人)除外。
也就是說,普通百姓可以自由表達意見,但讀書人被禁止議論朝政。
朱元璋自小家境貧困,對欺壓百姓的貪官污吏,深惡痛絕。
貪官污吏皆是滿腹心機的讀書人。
在他看來,對讀書人要嚴防死守。
蔣瓛小心答道:“此人只講述演義和歷史故事,從不曾議政。”
朱元璋百思不得其解。
此人不議政,便不是妄圖引導輿論。
他逃婚至京師,開設如此豪華的說書場,入不敷出,究竟意欲何為?
莫非是李善長的計策?
對于讀書人的狡詐心機,他向來是以不變應萬變。
一個字:殺!
但陸瀾身份特殊,沒有確切罪證,貿然殺之,恐會令時局動蕩。
此時,陸瀾正在講述郭嘉遺計定遼東的故事。
其言辭生動,神情動作惟妙惟肖,引得朱元璋專注聆聽。
遼東、北征,這些詞觸動了他敏感的神經。
曹魏的北方,來自遼東的威脅,而明朝的北方,則是北元的蒙古鐵騎。
朱元璋一直認為,蒙古騎兵始終是明朝最大的威脅。
明朝建國后,他分別于洪武三年、五年、十四年、二十年、二十一年下令北征。
前四次北征,都取得了勝利,收復遼東,將北元趕到漠北,卻未給予致命打擊。
今年三月,他將十五萬大軍交給藍玉,命其“倍道前進,直抵虜廷”。
徹底擊潰北元殘余勢力,在此一舉。
藍玉率領軍隊,從大寧(今內蒙古寧城西)出發,一路攻擊至慶州(今內蒙古巴林左旗索布力嘎)。
探子來報,北元皇帝脫古思帖木兒駐扎在捕魚兒海(今貝加爾湖),藍玉遂引兵進擊。
朱元璋一直關注著北征進程,食不知味。
不知道藍玉在捕魚兒海戰況如何?
朱元璋一邊聽書,一邊思索。
他未曾讀過史書,對陸瀾提及的郭嘉,僅有模糊印象,聽過其“十勝十敗論”,知曉其為曹操極為倚重的謀士。
謀士?
他憶起自己創業以來的主要謀士。
獻計“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朱升,善于戰略謀劃的李善長,精于軍事與政治謀略的劉基。
如今,朱升及劉基皆已離世,只剩七十四歲的李善長。
只是這李善長年事已高,卻仍心系朝堂,令他惱怒不已。
【...是夜,曹操宿于冀州城東角樓,憑欄仰觀天文,他對荀攸道:“南方旺氣燦然,恐未可圖也。”荀攸答道:“以丞相天威,何所不服?”忽地,一道金光,從地而起。荀攸大驚:“此必有寶于地下!”曹操隨即下樓,令人隨光掘之。不知所得何物?且聽下文分解!】
陸瀾說罷,向八方依次行禮。
書場中,呼喊聲、鼓掌聲,此起彼伏。
陸瀾雙手高舉,場內頓時安靜。
“諸位客官,接下來,會有一個歷史人物小故事,敬請靜候片刻!”
場內聽眾,紛紛高聲呼叫,起立鼓掌。
朱元璋驚詫問道:“眾人為何如此激動?”
蔣瓛神色也有些興奮,答道:“隨后會有音樂演奏和舞蹈,皆極為新穎。再者,此歷史人物小故事不定期出現,皆與即將發生之事相關,極為靈驗,京師之人視作預言。”
朱元璋臉色驟變。
預言來自陰陽術數,極易迷惑民眾。
他心中冷笑。
什么預言,分明是煽動人心!
這個說書人,圖窮匕見了吧?
此時。
書場中央,十二名歌妓奏起一首悠揚動人的曲子。
一群歌妓登場,翩翩起舞。
朱元璋細看,此等舞蹈,從未見過。
細聽,此曲也從未聽過,只覺婉轉纏綿,悅耳至極。
朱元璋冷哼一聲:“靡靡之音!”
他轉頭看向蔣瓛:“究竟是何傳言,有何神奇之處?為何未及時奏報?”
蔣瓛滿臉通紅,額頭瞬間冒出黃豆大的汗珠。
解縉見狀,幫忙解圍道:“此傳言,微臣也有所耳聞,應是陰陽術數,神乎其神,似有人牽強附會,不足為信。”
蔣瓛急忙附和:“正是,卑職正在查證,待查清便上報。”
朱元璋掃視二人一眼,心中反倒涌起一絲好奇:
“詳細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