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侯府。
沐英自從洪武十一年擔任征西將軍,跟藍雨等人統兵征伐西番,在土門峽取得大勝后一直賦閑在家。
當然,他的賦閑跟別人不同。明面上他在五軍都督府有職務,暗地里他更是朱元璋埋在京城的一根釘子,專門讓他盯著胡惟庸、藍玉等人。
其實沐英對這個任務挺抵觸的,原因無它,只因在征西路上藍玉對他頗為照顧,很多時候沖鋒陷陣的事都是藍玉親自上。
他不相信藍玉會背叛陛下,更不相信藍玉會跟胡惟庸等人搞到一起。
甚至于他對于胡惟庸謀反都不怎么相信,一個從沒帶兵打仗過的文官,哪來的膽子謀反?
不過當他看到很多軍中袍澤拜倒在胡惟庸門下,愿意給胡惟庸當一條走狗之時,他不禁對陛下生出崇拜之情。
事實上,沐英從小就被朱元璋帶在身邊,可以說他是朱元璋手把手帶出來的,早就對朱元璋崇拜的無以復加了。
只是之前的崇拜更多是兒子對于父親的崇拜,現在的崇拜則是臣子對于君王的崇拜。
這一天,沐英剛下班回家,正好看到胡惟庸的管家笑呵呵站在自家門口。
“小人見過西平侯!”
“你是?”
“小人乃是胡相爺家的管家,特奉我家主人之命前來遞送請帖!”
“哦?”
“我家相爺在家備了幾桌酒水,特意宴請西平侯、永昌侯等人前去赴宴……”
“哦!”
沐英接過請柬翻來覆去的看了看,只見請柬非常華麗,還灑了點點金粉。上邊的致辭內容非常謙卑,什么掃榻、沐浴之類的詞匯都有。
只是陛下前腳剛走,胡惟庸就急不可耐的聯絡一干軍中將領,這是不是太急躁了些?
陛下還真有先見之明,早就知道胡惟庸心存不善!
“你回去跟胡相爺說,咱晚上必定赴宴!”
“小人代我家主人謝過西平侯賞臉啦……”
在送走胡惟庸的管家,沐英滿臉疲憊的進入府邸。只是他這邊剛坐定,就聽到一個心驚肉跳的聲音。
“侯爺,錦衣衛求見!”
“帶過來……”
“不不不,咱還是親自去見吧!”
沐英趕忙起身迎了出去,剛走到垂花門就看到熟悉的飛魚服。
“勞兩位兄弟久等了!”
兩名錦衣衛見狀,趕忙躬身回禮。
“不敢勞西平侯大禮!”
“兩位是上差,是欽使,下官理應行禮。”
“西平侯乃是我錦衣衛前輩,我們這些后輩哪敢讓西平侯行禮?”
沐英年輕的時候擔任過朱元璋的帳前都尉,專司值夜宿衛之職,可以說就是錦衣衛的前身。
因此,兩名錦衣衛喊他一聲前輩也算應景。
“兩位上差可有什么旨意?”
“有!”
沐英聞言剛要跪下,就被兩名錦衣衛給攔住了。
“西平侯免禮,此次乃是密旨,只有您一人能看,我等沒有宣讀資格……”
“哦哦哦……”
沐英聞言當即起身,然后從錦衣衛手里接過密旨。
“兩位上差稍后,我回書房拜讀一下密旨再給陛下回信!”
“西平侯請自便……”
沐英趕忙回到書房,打開漆封的密信,只是看了一眼就眉頭緊皺。
因為陛下的密信太出乎他的預料了,陛下既沒有讓他繼續盯著胡惟庸,也沒有讓他盯著藍玉,而是讓他關心一下云南地區的風土人情。
這是什么意思?
莫非陛下要對云南用兵?
在沐英迷茫之時,胡惟庸同樣兩眼大寫的懵逼。
他首先收到一份朱元璋的公開斥責,斥責他尸位素餐,集合滿朝文武都想不出一個治理寶鈔濫發的好辦法。
這讓胡惟庸非常不服氣,自己提出的辦法不好,難不成陛下還有更好的辦法?
然而,隨著圣旨繼續宣讀,胡惟庸的驕矜之心徹底收起,取而代之的是滿臉的肅然和敬佩。
“咱大明要籌備辦銀行,設準備金……”
“銀行分中央銀行、地方銀行、政策銀行、行業銀行等等……”
“除中央銀行負責發放寶鈔外,其余銀行皆行房貸和通存通兌之事……”
胡惟庸越聽越心驚,驚訝的兩只眼睛都快瞪出來了。
這還是他認識的陛下嗎?
在胡惟庸心里,他一直挺看不起朱元璋的,覺得朱元璋不過是個放牛娃出身,非但沒念過幾天書,甚至連仗都沒打過幾次。
朱元璋之所以能有天下,全是仗著徐達、常遇春、湯和等人的幫襯。
當然,大明建立之功,也離不開他和恩師李善長的幫忙。
若是沒有他們這些功勛之臣,朱元璋別說當皇帝了,就是給陳友諒提鞋都不配!
大明建立之后,朱元璋的種種作為更是讓他看不起。
這廝不懂治國也就罷了,偏偏還剛愎自用,獨斷專行。單說他搞出來這個寶鈔,就是個狗屁不通的東西。
元人的朝廷,還知道將寶鈔跟絲絹綁定呢。
到了他們大明朝,寶鈔就是一張廢紙!
然而,今天陛下的這份旨意,不僅彌補了大明先前寶鈔的種種弊端,還破天荒的提出一個銀行和準備金的概念。
這不僅讓胡惟庸對陛下刮目相看,更是讓他感到深深的恐懼。
陛下莫非早就知道寶鈔的弊端,就是想看看自己和其他人的表現?
但他怎么可能懂呢?
這些制度漫說一個放牛娃了,就是浸淫戶部幾十年的尚書都未必想得到呀!
單說這個銀行制度,就足以開一代之先河了。若是該制度真能執行下去,那大明寶鈔不僅可以行諸天下,大明貨物更是可以交通南北!
然而陛下是咋想到的呢?
陛下該不會有高人指點吧?
只是這個高人是誰呢,會不會是劉伯溫?
劉伯溫……
哼哼!
當年就該毒死他,沒想到竟然讓他逃過一劫!
正當胡惟庸還沉浸在第一份圣旨的震驚中時,使者已然打開第二份了。
第二份圣旨相對來說簡單了許多,只是讓他收集日本和海外諸國的消息,并讓他滿世界搜集“玉米”、“土豆”兩種農作物。
玉米、土豆?
胡惟庸略微皺了皺眉,當場想到當年的楊憲舊案。
當年楊憲治理揚州之時,曾經拿海外商人的安南水稻當成祥瑞進獻給陛下,最后引得陛下大怒,將其滿門抄斬之事。
因此,胡惟庸在看到這兩種海外農作物之時,第一時間就是猜想陛下該不是又聽了某人的謠言吧?
雖然胡惟庸想不通陛下為何突然對日本,甚至對海外方物感興趣,但他還是老老實實的接旨。
“臣領旨!”
“請使者轉告陛下,微臣三月……不不不……一月之內,必定尋到陛下所要的玉米和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