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宗室大棋誰執子
- 關于曹操重生成皇叔的那些事
- 歸閑人
- 2137字
- 2025-05-13 16:07:28
蹄聲敲碎夜霜,劉方倚在車中,抬眼望去。
今兒,這月就半輪吶……
距離計劃的第一環,還差兩步。
許劭這一整天都待在袁紹那,基本上把情況都摸清楚了。
明天再去會一會這袁本初。
等著徐榮把張奐接來,就可以開始第二環了。
念著劉宏那句,語焉不詳的“諸王累歲襄助良多”。
他突然意識到,似乎一直忽略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劉宏即位的時候才多大?
當時竇太后控制禁中,外有大將軍竇武踞朝堂如虎,又掌重兵。
一個剛從稚子邁步到少年的天子,縱有再大的能耐,也不可能在短短數月間翻云覆雨。
更別說以弱齡收攏大權了……
就算宮內宦者協力一心、機關算計,也難以做到由內而外的清掃竇氏勢力。
而且,桓帝死因至今未明,當年的第一次黨錮,不僅是宦者與士人的爭鋒。
更是桓帝與世家的博弈,這也導致世家大多都被竇氏綁在一條船上。
在當時那個節骨眼,就算世家不幫竇氏,也斷不可能相助宦者。
……
車轔轔,更鼓悶響。
夜風掀起車簾,劉方心中已有明悟。
當年竇武欲誅宦者,反遭族滅,表面看是走漏風聲,可細細想來,敗得太過蹊蹺。
劉宏能在髫齡之年穩坐龍椅,應該依仗的正是“諸王累歲襄助良多”。
必有人在暗處將宗室織成了一張網,既阻了外戚掌控幼主,又借宦者之手發動了第二次黨錮……
外戚的風波平定了之后,劉方才被接入宮中。
之后劉宏以恐他身份暴露為由,也極少讓他接觸宗室之人。
更別說四處奔波的那些年,所以他一直沒有注意到劉宏與宗室之間的勾連。
他不認為當年的少年天子,有能力把各地宗王與朝中宗室擰成一股繩。
只是……
這牽頭的,究竟是某位德高望重的宗王,還是幾位暗通款曲的朝堂柱石?
而今夜,如此陣勢,應不是場鴻門宴,可是劉宏此舉意欲何為?
劉寵,通儒,唯有通曉古今、學識淵博,享譽天下之儒,才可稱為通儒。
劉碩,平原王,正是他如今名義上的三兄,也是已逝的桓帝與渤海王之弟。
劉寬,宗正,九卿之一,掌管宗親、外戚事務及諸侯王譜系,負責宗廟,還有宗室案件審理。
劉郃,大鴻臚,九卿之一,主管外交、異族事務,以及諸侯王朝見禮儀。
劉猛,諫議大夫,負責直言進諫,糾正天子過失,屬專職諫官。
……
“吁——”
徐奉勒住韁繩,劉方踩著車轅落地,封谞緊隨其后。
他并未急著入宮,反而仰頭又望起那輪殘月。
“元惑,講講這幾位。”
封谞四顧一周后,從袖中取出一卷竹簡:
“劉寵,以清廉著稱,當年離任會稽太守時,許多老者追隨送行,每人都要贈錢于他……”
他指尖劃過上面的名字:
“可劉寵只從每人手中取一錢,既博了“一錢太守”的名頭,又沒有拂了民心,手段極為高明。”
“建寧元年陳蕃、竇武事發后,他接任司徒,次年又升太尉,這一步步,踩得蹊蹺。”
“前些年雖已經罷官,可歷任宗正、大鴻臚,兩任司空,又做過司徒、太尉,根基頗深。”
劉方靜聽端詳,封谞目光又落在另一個名字上。
“劉碩,極少露面,關于他的消息很少,世人甚至都快忘了桓帝還有這么一個王弟。”
“士林對他的評價,嗜酒貪杯,多有過失,連平原國也是由其母親馬貴人代理國事。”
“至于弘農劉寬,其父其祖皆位列三公,就算他不是宗親,也能與弘農楊氏并肩。”
“桓帝時任尚書令,因為政寬恕享譽海內,善觀星象占卜,又精算術歷象,與劉寵一樣,都被稱為通儒。”
聽著封谞娓娓道來,劉方回憶起建寧元年,劉寬在華光殿侍講,教授劉宏的場景。
“審理渤海王謀逆一案時,可是先從這位宗正手中過了一遍?”
封谞垂首,“正是……”
“如今宮中有傳聞,說他即將升任太尉……”
又是建寧元年,還與渤海王之死有關?
劉方思緒閃過,抬手示意封谞繼續說下去。
“劉郃,河間一脈,與大人現在的皇叔身份同輩,算大人的從兄。”
“任大鴻臚之后,與各部胡人、各地宗室都往來密切。”
封谞頓了頓,“他胞兄劉倏,正是當年與竇氏一同商議,前往河間迎立陛下的那位”
“當年迎陛下繼位,本是大功一件,可是被被侯覽、王甫設計陷害,慘遭截殺。”
“此案也是發生于建寧元年。”
話落,劉方的臉色隨之一暗。
“最后的這位劉猛,也擔任過宗正,是上一任的司隸校尉。”
“熹平元年,因“朱雀闕誹謗案”被貶為諫議大夫,之后段颎接任司隸校尉。”
“第二次黨錮又因包庇士人遭彈劾……自建寧元年起,便與黨人往來密切,與曹節、王甫勢同水火。”
劉方忽然輕笑,“元惑……”
“可感覺,這劉猛與子將有些相似?”
封谞頷首,“大人的意思是……”
“他便是陛下選出的,如許子將一般,在士人中的暗子?”
劉方并未作答。
殘月西斜,他望向宮墻方向。
建寧元年……太平變故……宗親夜宴……
劉宏這是要把這盤蟄伏的大棋,在他面前掀起一角嗎?
……
劉方的靴底碾過丹墀青磚,腳步如鼓,在梁柱間往復回蕩。
遠遠望見張讓,還是提著燈,眼角帶笑的模樣。
他迎上前來,引著劉方一步步踏入殿中。
只是剛踏入殿中。
便聽到一聲“皇叔”,一聲“元義公”。
喚皇叔的正是端坐正中的劉宏。
稱呼元義公的是坐在最下位,一位身著青衫、氣質儒雅的中年男子,應是諫議大夫劉猛了。
劉方還未回應,忽又聽得四聲“賢弟”接踵而至,讓他一時有些發怔。
右列首位,平原王劉碩斜倚在席位上,面上帶著幾分輕佻的笑意,正朝著他拱手。
次位的大鴻臚劉郃,長髯垂胸,一臉正色,亦是含笑開口。
這兩人喚他賢弟,倒還在情理之中,畢竟論起這明面上的宗族輩分,彼此間確有幾分親厚。
可左列首位與次位的兩位這般稱呼,卻讓他有些招架不住。
次位老者雖已鶴發蒼蒼,卻精神矍鑠。
而那首位……是一位比次位更老的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