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面肌功能治療臨床診療手冊(第2版)
- 史真主編
- 852字
- 2025-05-08 16:05:26
第二節 口面肌功能紊亂
一、定義
口面肌功能紊亂(orofacial myofunctional disorder,OMD)是指與口腔及面部相關的肌肉功能失調,直接或間接影響了咀嚼、吞咽、發音、咬合、顳下頜關節運動、口腔衛生、面部美觀及面部骨骼生長。口面肌功能紊亂是一系列需引起注意的功能模式,受到心理、生理因素影響。
二、表現
1.口呼吸或無鼻呼吸習慣。
2.習慣性開口姿勢位,即便鼻腔通暢也不能將唇閉合。
3.上唇運動受限(伴或不伴唇系帶過短)。
4.舌運動受限(多因舌系帶過短)。
5.休息(靜止)時的吐舌習慣(向前或側方)。
6.休息時低而向前的舌位,通常伴有面部垂直向過長。
7.咀嚼效率低下。
8.異常吞咽(伴或不伴有動態吐舌習慣)。
9.口面不良習慣,如與年齡不相符的吸吮(瓶或杯子、安撫奶嘴、舌、手指或衣物)、咬(唇、舌、頰、指甲、筆)和咀嚼習慣,用手托腮、舔嘴唇等。
10.休息時頭前傾,或咀嚼、吞咽時頭部前傾。
三、病因
口面肌功能紊亂要特別關注的一個病因是口呼吸,口呼吸分為病理性口呼吸和習慣性口呼吸。因腺樣體肥大、扁桃體肥大、過敏性鼻炎、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等導致上氣道狹窄,不得不張口呼吸,屬于病理性口呼吸。因感冒或過敏導致鼻腔堵塞,使得口呼吸比鼻呼吸更容易,即便感冒或過敏癥狀消失、鼻腔通暢后仍然用口呼吸,屬于習慣性口呼吸。口呼吸會帶來唇閉合不全、舌低位等口周肌肉功能異常,從而影響發音和咀嚼吞咽。
導致上氣道阻塞的因素都會導致口呼吸,也是造成肌功能紊亂的因素。有學者認為,奶瓶喂養、持續的吮指習慣會使舌處于低位,形成吐舌習慣。此外,舌體過大、前牙深覆蓋及開等錯
畸形,也可導致口面肌功能紊亂。
錯畸形的形成與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有關,口面肌功能紊亂是環境因素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功能與形態息息相關,口面肌功能異常會造成垂直向的息止
間隙改變,影響牙、頜、面的正常生長發育,不僅會造成頜骨發育異常、牙列不齊、面型不美觀、發音問題,還會影響正畸治療的效果及穩定性。因此,應盡早從病因入手糾正異常的口周肌肉功能,使牙弓內外肌力平衡,避免錯
畸形的進一步發展。良好的肌肉功能會使正畸治療更順利,治療后效果更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