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面畸形的正畸策略及技術
- 劉月華主編
- 13字
- 2025-05-08 15:55:42
第二節 口腔正畸學的審美要素
一、牙及牙列的審美
正畸美學關注的重點是面下1/3的美觀與協調,牙排列和唇齒關系對面下1/3的美學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臨床上,患者多以“牙不齊”“牙突”“嘴突”為主訴要求矯治,可見牙列的審美是正畸治療美學目標的重要內容之一。正畸治療通過排齊上下頜牙列,調整牙齒軸傾度及轉矩,建立正常的前牙及后牙覆、覆蓋關系,支撐口角輪廓和唇頰部豐滿度,建立動靜相宜的唇齒關系,并且改善側貌形態。下面將從三個方面逐一介紹牙列審美的要點。
(一)牙齒大小、形狀
1.前牙牙冠大小影響前牙的對稱性
一般情況下,左右兩側前牙牙冠大小基本一致。如果切牙大小存在異常(中切牙過大或側切牙過小),則會影響前牙的整體美觀。過小的側切牙顯得中切牙過大,導致切牙到尖牙的過渡不自然(圖1-2-1A)。
2.頸部縮窄或切1/3寬的中切牙顯得突兀
部分成年患者存在前牙切緣磨耗的情況,在正畸治療中可考慮輕度的調磨改形,從而使牙齒切緣形成一條圓滑的弧線(圖1-2-1B)。
(二)牙排列
牙排列是牙列審美的重點,從水平向、垂直向及矢狀向觀察需要符合一定的審美要求。
1.正面(水平向)觀
上下頜前牙中線一致,微笑時與面中線一致。
(1)上頜前牙牙冠有一定的近中軸傾度,即上頜中切牙較正或稍向近中傾斜,上頜尖牙略向近中傾斜,上頜側切牙在上頜前牙中近中傾斜度最大。下頜中切牙長軸較直,側切牙、尖牙傾斜度依次增大,牙根向遠中方向傾斜。
(2)上頜平面是從上頜中切牙的近中鄰接點到雙側第一磨牙的近中頰尖所構成的假想平面。張口或微笑時,
平面左右高度需要保持一致。
平面左右高度不一致時,張口或微笑時會顯得牙排列不對稱、向一側偏斜。導致
平面偏斜的因素,包括后牙轉矩異常、左右側牙槽骨及頜骨垂直向發育異常等。圖1-2-2中患者右側上下頜尖牙到磨牙的冠唇向轉矩較大,牙冠較直立,左側后牙轉矩相對正常。正面觀示
平面表現為右低左高,影響牙排列的對稱和協調。

圖1-2-1 切牙大小異常(中切牙過大或側切牙過小)影響前牙整體美觀
A.過小的側切牙導致中切牙到尖牙的過渡不自然;B.頸部縮窄或切1/3寬的中切牙顯得突兀

圖1-2-2 平面偏斜患者口內像
A.上頜平面右低左高;B.右側面觀;C.正面觀;D.左側面觀
2.垂直向觀
中切牙與側切牙之間切緣的垂直距離在0.5~1.0mm,可得到較為自然的前牙切緣連線(圖1-2-3A);超過1mm,則形成過大臺階,影響前牙切緣連線的連續性,容易使中切牙顯得突兀(圖1-2-3B)。
3.矢狀向觀
上下頜切牙均向唇側傾斜,與頜骨前端牙槽突的傾斜方向一致,下頜切牙的傾斜度較上頜切牙小;轉矩角度從上頜中切牙到尖牙依次遞減;前牙覆、覆蓋在1mm范圍內。劉月華教授團隊根據90例漢族年輕成人正常
的牙排列,測量得到上下頜切牙的角度:U1-SN為103.4°±5.5°,L1-MP為96.3°±5.4°(圖1-2-4A~C)。上頜切牙過度唇傾,多表現為上唇突、鼻唇角小(圖1-2-4D~F);上頜切牙過度舌傾的患者,可表現為鼻唇角正常或偏大,多伴有下頜后縮(圖1-2-4G~I)。

圖1-2-3 中切牙與側切牙之間切緣垂直向距離影響前牙整體美觀
A.中切牙與側切牙切緣垂直向距離在0.5~1mm左右,前牙切緣過渡自然;B.中切牙與側切牙之間切緣垂直向距離超過1mm,形成過大臺階,影響前牙美觀


圖1-2-4 不同切牙唇傾度對應不同類型的面型對比
A~C.上下頜切牙角度基本正常,鼻唇角及頦唇溝基本正常;D~F.上下頜切牙唇傾,上唇突、鼻唇角小;G~I.上頜切牙舌傾,下頜后縮
(三)唇齒關系
1.靜止狀態時的唇齒關系
上下唇自然閉合覆蓋牙面或上唇微張被視為正常。閉唇時,下頜切牙切緣與口裂應位于同一水平面。前牙唇傾、人中短、唇肌松弛等導致唇閉合不全或開唇露齒,可嚴重影響面型美觀(圖1-2-5)。

圖1-2-5 靜止狀態時的唇齒關系
A.上下唇自然閉合、覆蓋牙面;B.前牙唇傾,表現為唇閉合不全;C.人中短、唇肌松弛,表現為開唇露齒
2.動態過程中的唇齒關系
隨著社交生活的增多,患者越來越關注動態過程中(說話或微笑時)的唇齒關系。理想的微笑狀態是暴露上頜前牙牙冠全長或少量牙齦,上頜切牙切緣與下唇全部或部分接觸,上下中線一致,顯露上頜第一或第二前磨牙;上頜前牙切緣與后牙牙尖形成逐漸上升曲線,該曲線與下唇緣弧度一致(圖1-2-6)。微笑時,上頜前牙牙齦暴露量在2mm以內是可以接受的,而牙齦暴露量在3mm以上者稱為露齦微笑,影響微笑美觀。隨著牙齦暴露量的增加,微笑美觀程度遞減。這種微笑常合并唇形態欠佳及唇肌松弛(圖1-2-7)。微笑時,上頜前牙暴露過少會顯得面中份不夠飽滿、面型蒼老。

圖1-2-6 理想的微笑狀態
A.閉唇時唇齒關系;B、C.微笑時唇齒關系

圖1-2-7 不同程度的露齦微笑
A.微笑時,局部牙齦暴露量為3mm;B.微笑時,牙齦暴露量為4mm;C.微笑時,牙齦暴露量為7mm,表現為嚴重的露齦微笑
(1)微笑線:
指從上頜前牙切緣到后牙牙尖形成的一條逐漸上升的曲線。該曲線與下唇緣弧度一致,是衡量微笑迷人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理想的微笑線是一條凸向下的弧線,形態受到前牙排列、上頜平面、牙弓形態等因素影響。正面觀時,從中切牙近中到側切牙遠中呈10°~15°上揚,上前牙切緣連線與下唇緣弧度一致,會得到較美觀的微笑線(圖1-2-8A~C)。如果上頜前牙切緣連線是一條凹向上的弧線,與下唇緣弧度方向相反,則會顯得微笑不夠自然協調(圖1-2-8D~F)。尖牙及后牙的冠舌向轉矩正常,牙尖連線與下唇緣弧度一致,微笑時會顯得更加柔和。如果后牙冠舌向轉矩過大、頰尖下垂,微笑線后段與下唇緣弧度不一致,顯得頰間隙過大,影響微笑美觀(圖1-2-8G~I)。
(2)牙弓形態:
牙弓形態影響微笑時的唇齒美學,尤其是前牙段牙弓形態。正常的牙弓形態為兩側對稱且平滑連續的弧形。牙弓形態可分為三種基本類型,即尖圓形、卵圓形和方圓形。牙弓形態存在個體差異,通常與個體的牙型和面型相一致。一般認為,牙弓形態呈卵圓形時,正面觀時牙排列相對自然協調(圖1-2-9A~C)。面觀示如果側切牙向遠中扭轉幅度較大,前牙段牙弓形態過于尖圓,正面觀時容易讓人感覺前牙突出(圖1-2-9D~F)。
面觀示如果側切牙向遠中扭轉幅度較小或與中切牙接近平行,則前牙段牙弓形態過于方正,正面觀時前牙曲線平直,顯得呆板不協調(圖1-2-9G~I)。
(3)頰廓間隙:
頰廓間隙也稱為負性間隙,是指微笑時雙側上頜后牙頰面與頰部內側之間的間隙。頰廓間隙是微笑審美的評估標準之一,其大小與后牙轉矩、后牙段牙弓寬度、唇肌肌肉力量相關。若后牙冠舌向轉矩過大或后牙段牙弓寬度小,則頰廓間隙較大;若后牙冠唇向轉矩過大或后牙段牙弓寬度大,則頰廓間隙較小。適當的頰廓間隙使微笑更協調(圖1-2-10A~D)。現代的審美觀更青睞于微笑時較小的頰廓間隙及較飽滿的微笑,這樣顯得更年輕和自信。頰廓間隙過大,微笑時顯得不夠飽滿(圖1-2-10E~H);頰廓間隙過小或缺失,微笑時顯得不自然、不含蓄,容易給人“滿口牙”的感覺(圖1-2-10I~L)。

圖1-2-8 微笑時不同的唇齒關系
A~C.理想的微笑線;D~F.前牙切緣連線凹向上,為反向的微笑線;G~I.后牙頰尖下垂,微笑線后段與下唇緣弧度不一致

圖1-2-9 牙弓形態影響微笑時的唇齒美學
A~C.牙弓形態正常,為兩側對稱且平滑連續的弧形,呈現迷人的微笑;D~F.側切牙向遠中扭轉幅度大,前牙段牙弓形態過于尖圓,正面觀時容易讓人感覺前牙突出;G~I.側切牙與中切牙接近平行,前牙段牙弓形態過于方正,正面觀時前牙曲線平直,顯得呆板不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