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中國革命史百年影視全紀錄:張思德作者名: 嚴鍇主編本章字數: 935字更新時間: 2025-05-19 11:38:20
劇情說明
1943年7月,延安邊區政府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二十二周年歌詠大會上,剛剛在整編中調到警衛團的張思德,因為在合唱中的表現,被毛主席所認識。在1933年一起進入隊伍的四川儀隴老鄉中,張思德和眾多已經當上團長、旅長的老鄉比起來,還只是一個普通的戰士,好不容易當個班長,還在部隊整編時被免了。但想起老鄉中十個就有九個已經倒在了前進的路上,張思德總是那么平淡而自豪。
在毛主席的身邊,給毛主席當警衛員的日子里,無論毛主席是去359旅視察邊區農業生產,還是到部隊中給干部們開會,張思德總是謙遜地站在吉普車的后架子上。每次車還沒停穩,第一個跳下來給毛主席開門的準是張思德。毛主席不出門的時候,張思德的好事幾乎做遍了整個延安:給年事已高的聾啞炊事員“老革命”做兒子,幫西溝關大娘追回跑丟的豬,為幼兒園父母雙雙犧牲的小朋友宋光明開啟健康的心智,設法讓從前線回來、只剩下一支胳膊的王團長約見毛主席,在陜甘寧邊區勞動英雄級模范生產工作者表彰會上替毛主席喝酒……一件件默默無聞的工作,讓毛主席總結張思德時開玩笑地說“你最大的缺點是干工作不吭聲,最大的優點也是干工作不吭聲”。
張思德在服務社當主任的老鄉劉秉鐘為了讓自己的婚事稍微體面些,犯下了錯誤。為了幫助服刑期的劉秉鐘能從跌倒處爬起來,張思德幾次三番的到兵工廠做劉秉鐘未婚妻耿玉秋的工作,懇求耿玉秋能去看看劉秉鐘。王團長從前線抬進野戰醫院搶救時,經張思德的請求,讓王團長在臨終的那一刻見到了毛主席。
1944年秋天,為了解決中央首長和部隊的冬季取暖問題,有過燒炭經歷且在毛主席面前能把燒炭說出個頭頭是道的張思德,被警衛團派到安塞去燒炭。燒炭是個苦活累活,也是一個技術活。為了能給黨中央毛主席燒好炭,身為隊長的張思德率先垂范,吃苦在前。
天下雨了,正燒著的炭窯最怕滲水。張思德帶著小白趕到了窯洞前。張思德忙著給窯洞挖排水溝,山體滑坡時,他已經來不及從坍塌的窯洞里跑出來。張思德犧牲的消息在他的戰友、朋友,以及每一個認識張思德的人中間慢慢地傳開,每傳到一處,無不是悲痛萬分,泣不成聲。
張思德的突然犧牲,讓毛主席也深感悲痛。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張思德同志的追悼會在延安鳳凰山腳棗園操場上召開。毛主席在肅穆的隊伍面前發表題為《為人民服務》的講話,對張思德同志進行了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