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開元九年(721年),唐玄宗置朔方節度使,兵部尚書、宰相張說為首任朔方節度使。自此,朔方擔當起抗擊北方外族入侵的重任,歷代鎮將如張說、王脧、王忠嗣等,均為顯赫重臣。除了屯駐重兵之外,朔方還安置有大量突厥、鐵勒等降戶,遂成為胡漢雜居之地,風物教化,迥異于內地。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逃出長安,至馬嵬驛時,隨行禁軍將士發生嘩變,殺宰相楊國忠,又迫皇帝縊死楊貴妃,傳說太子李亨為事件背后主謀。兵變之后,父子分道揚鑣,唐玄宗逃往西蜀,太子李亨則避難朔方。原本平靜的朔方之地,登時風起云涌。經過一番腥風血雨的較量,李亨終于在靈武登基稱帝,是為唐肅宗。新任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受命于危難之間,開始了拯救大唐社稷的艱難旅程……
朔方烽火照甘泉,長安飛將出祁連。
犀渠玉劍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魚麗逐左賢。
谷中石虎經銜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無窮已,薊門迢遞三千里。
朝見馬嶺黃沙合,夕望龍城陣云起。
庭中奇樹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還。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間。
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
流水本自斷人腸,堅冰舊來傷馬骨。
邊庭節物與華異,冬霰秋霜春不歇。
長風蕭蕭渡水來,歸雁連連映天沒。
從軍行,軍行萬里出龍庭,
單于渭橋今已拜,將軍何處覓功名。
——盧思道《從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