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青史留名
- 大漢:吾絕不為海昏侯
- 獅子的小迷弟
- 2015字
- 2025-05-22 20:21:30
清涼殿中,劉賀一臉誠懇的看著蔡誼,“如此重任,非丞相不可為。”
“臣何德何能能擔此重任。”蔡誼躬身行禮道。
劉賀看著面前的小老頭,很是無奈。蔡誼本就身材矮小,如今躬身行禮,看起來像老年考拉。
班固編《漢書》時就直言不諱的寫道,“義為丞相時年八十余,短小無須眉,貌似老嫗,行步俛僂,常兩吏扶夾乃能行。”
言語中多有不屑,顯然很看不起這位丞相。別說后世人,今日亦有很多人對蔡誼任丞相不滿。
這種不滿不僅僅在于蔡誼,還有大將軍霍光。當初蔡誼初任丞相時,長安就有傳言認為霍光選宰相,并非看賢與不賢,而是看是否易于操控。
這種傳言不僅霍光就連劉賀也略微耳聞,可兩人都像沒聽見似得。
對于霍光來說,丞相對他俯首聽命是最好的選擇,而他麾下又無一人有資歷任丞相。若是丞相之位若所托非人,必定會成為他掌權的阻礙。
既然如此,還不如選擇老年體弱的蔡誼,雖然不會幫忙,但也不會掣肘。
而劉賀就更簡單了。他想換一個有能力,又聽話的,霍光不同意。沒辦法只能讓蔡誼在那擺著。
當然,蔡誼也不是一點優點都沒有。拋開能力不談,蔡誼最大的優點就是無子。
無子即無后顧之憂。
年逾八十,膝下無子,各種buff直接拉滿。
這樣的人,后世的警察看了都內心發怵,若是再加上一個身居高位。劉賀相信,若是蔡誼雄起,大將軍霍光也得腦仁疼。
可話又說出來,優點往往也是缺點。
蔡誼年老,謹小慎微,還無子,想拉攏這樣的人實在是太難了。
高官厚祿,蔡誼如今已是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福及子孫,連兒子都沒有,何來子孫。
至于事成之后,讓蔡誼掌權,那就更不可能了。八十歲老頭,就算大權在握,又能干什么?
除非他有雄心壯志,可話又說回來若是蔡誼真有雄心壯志,也坐不上丞相之位。
劉賀思來想去,唯一能讓蔡誼心動的就是——青史留名。
之前讓蔡誼編寫啟蒙的《三家詩訓纂》就已證明,蔡誼并非無能之輩。之所以在歷史上毫無建樹,更多的還是大勢所逼,并非其能力不行。
如今再讓蔡誼主持重注五經之事,必定讓蔡誼的名聲更上一層樓。
劉賀讓蔡誼留名,蔡誼投桃報李,為暗中為劉賀出把力,合情合理。
“丞相德高望重,又明經義之學。昔日《三家詩訓纂》世人皆贊不絕口,今天重注五經,非丞相莫屬。”劉賀再次開口勸道。
人老奸馬老滑,蔡誼一把年紀可謂是又奸又滑,豈會不明白劉賀的心思。
青史留名的確很讓人心動,但相比之下他更愛惜自己這條老命。
昔日《三家詩訓纂》不過啟蒙之學,還是劉賀主導,即便三家還是吵的不可開交,他險些沒了半條命。
如今重注五經,那可是圣人之言,不用多想,三家必定會因此爭的頭破血流,每一篇,每一句,乃至每個字都會再三爭論。
那時,可不是幾位博士能做主的,搞不好齊魯之地的老家伙都會跑長安來。
一群皓首窮經的飽學之士,還有一堆名利之徒,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想到那場面,蔡誼都覺得心里堵得慌。
注經之事本就費心勞神,他年事已高,如果接下如此重任,可能不到半年就會因心力衰竭而死。
書未成,人早亡。待到書成之后,還會有誰記得他。
再者蔡誼很清楚,劉賀表面是重鑄五經,可實際上是想以民意對抗大將軍手中的權勢。
他都能看出來的事,他不信霍光看不出來。到那時,除了齊魯韓三家外,還有天子與大將軍,局勢愈發的混亂。
一旦注經中出現任何差錯,他便是最好的替罪羊了。
總而言之,重注五經對蔡誼利大于弊得不償失。他老了,不想臨老還晚節不保。
“《三家詩訓纂》乃是陛下之德,同僚協力,臣豈敢居功。”
蔡誼說著長嘆一口氣,叩首泣聲道,“陛下今欲使臣重注五經,臣感激涕零。然臣老年體弱,昏聵不堪,實難當此重任。”
“每每念及此處,臣心如刀絞,恨不能晚身二十年為陛下效犬馬之勞。”
八十多歲的老頭,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淚,劉賀能如何?
只能快步從御座上下來,將劉賀扶起,“是朕考慮不到,丞相不必因此愧疚。”
“丞相為官多年,老成謀國,觀朝中百官,可能有擔此重任者?”
蔡誼聞言下意識看向一旁始終未發一言的霍光,卻見霍光眉頭微皺,明顯不想沾邊。
蔡誼略微思索后說道,“禮記博士后倉乃《詩》學大師轅固生一脈得意門生,兼通《禮》《春秋》,曾刪定《禮記》四十九篇。”
劉賀不置可否,“大將軍以為如何?”
霍光淡淡道,“臣以為不妥。”
“后倉精于學,然位卑。以此人為首,恐難以服眾。”
重注五經之事困難重重,可不知為何,霍光竟莫名覺得劉賀能促成此事。
他不會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
如果單從注經來說,后倉的確是最佳的人選。此人不僅文學上佳,還善于育人。簫望之,翼奉,戴德,戴圣等新生代士人中的佼佼者皆出自其門下。不僅如此東海郯縣后氏還為儒學世家,廣有賢名。
若是以此人為首,定可使齊地一眾學者同心協力。
可恰恰是因為如此,后倉不能為主導,畢竟后倉一脈與他有隙。
《三家詩訓纂》的發行,已經讓劉賀仁德之名廣為流傳,民間已有讓他還政之聲。若是后倉在注經時,鼓動一眾名士讓他還政,那才是心腹之患。
總不能讓他把一群人都殺了吧。雖然早年他因‘泰山石’之事,殺了名士眭弘,可殺一個和殺一群不是一回事。
史筆如鐵,他也要為自己與霍氏后人考慮。
“臣,舉薦大鴻臚韋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