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浮在百米高空的穹頂宛如一片璀璨星云,十二道全息投影天幕交疊流轉,將“2145年星際科技博覽會”的鎏金大字映照得熠熠生輝。桂小宇摘下防輻射護目鏡,后頸的汗水順著納米纖維制服的透氣孔緩緩滑落。實驗室的微粒計算機仍在持續運轉,但在科研部的最后通牒下,他不得不親自前來這場科技盛會,試圖從前沿成果中尋找靈感。
穿過由光子屏障構筑的安檢通道時,桂小宇的視網膜突然亮起紅光——他的瞳孔掃描信息已同步至中央數據庫。入口處的巨型全息沙盤正在實時模擬太陽系星圖,火星基地的擴建工程、木星氦- 3采集站的螺旋狀結構,以及近地軌道上穿梭如織的貨運星艦,無不彰顯著人類征服宇宙的野心。
“快看!那是中國展區!”人群中爆發出一陣騷動。桂小宇循聲望去,百米見方的展區被液態金屬幕墻環繞,表面流動的微粒糾纏圖案如同銀河倒懸。當他擠到前排時,正趕上講解員啟動微粒通信演示:十二顆微型衛星在穹頂投影的星圖中亮起,代表地球的藍色光點與二十光年外的模擬空間站之間,數據傳輸的延遲指數始終保持為零。
“這是基于拓撲微粒比特的第三代糾纏通信協議。”講解員指尖劃過空氣,全息屏幕上立刻展開復雜的公式,“我們實現了跨越星系的實時加密通信,誤碼率低于 10^-30次方。”話音未落,展區地面突然裂開,一臺半透明的微粒計算機緩緩升起,無數糾纏態的光子在晶格結構中穿梭,形成跳動的中國結圖案。
人群中響起此起彼伏的驚嘆。桂小宇注意到,一位金發碧眼的星際聯盟官員正與身旁的助手激烈爭論,對方手中的平板不斷彈出紅色警示——顯然,這項技術已觸及某些國家的科技封鎖底線。就在這時,展區角落的可控核聚變裝置模型吸引了他的目光。
那是一個直徑五米的環形裝置,內部的等離子體在超強磁場約束下,呈現出太極雙魚的形態。“各位請看,這是最新的‘玄牝’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講解員的聲音帶著自豪,“通過微粒場調控技術,我們將能量轉換效率提升至 87%,燃料消耗卻只有傳統裝置的三分之一。”
隨著模型啟動,藍色的等離子體突然暴漲,穹頂的溫度監測儀瞬間飆升至攝氏 1.5億度,但展區內的參觀者卻感受不到絲毫熱量——外層的反重力場與能量護盾完美平衡了聚變產生的巨大能量。桂小宇的呼吸急促起來,他意識到,這項技術若能應用于微粒計算機的供能系統,或許能徹底解決微粒比特穩定性問題。
就在他準備記錄數據時,基因編輯展區方向傳來驚呼。桂小宇穿過擁擠的人群,看見透明展示艙內,一個七歲模樣的小女孩正在追逐全息投影的蝴蝶。她澄澈的眼睛、紅潤的臉頰,完全看不出這是曾被“漸凍癥”判了死刑的患者。
“我們采用了 CRISPR - X9基因編輯系統。”展區負責人調出三維基因圖譜,“通過納米級的微粒手術刀,我們不僅修復了致病基因,還激活了人體自身的端粒酶,理論上能將人類壽命延長至 200歲。”小女孩突然跑到玻璃前,她掌心的紋路在微粒顯微鏡下清晰可見,每一道褶皺里都蘊含著被改寫的生命密碼。
桂小宇的通訊器突然震動。是陳墨發來的緊急消息:“小宇,快來看國際展區的 AI倫理辯論!”他擠過人群,正聽見一位銀發老者的質問:“當人工智能開始產生自由意志,我們是否還有權利將其視為工具?”臺下的觀眾分成兩派,一方高舉“科技至上”的全息標語,另一方則揮舞著“人權不可侵犯”的旗幟。
就在爭論陷入僵局時,中國展區方向傳來悠揚的古琴聲。桂小宇轉身望去,只見微粒計算機的光子矩陣突然組成《廣陵散》的樂譜,每一個音符都由精確調控的微粒態轉化而成。當最后一個泛音消散,全場陷入死寂——這不僅是藝術與科技的完美融合,更是對“自由意志”命題的無聲回應。
暮色漸濃,桂小宇站在展館頂層的觀景臺。遠處,近地軌道電梯的光柱刺破云層,將無數貨運艙送入太空;腳下,智能交通網絡如同發光的血管,在城市脈絡中川流不息。他打開微粒筆記本,將今日的見聞轉化為數據流,突然發現基因編輯技術與可控核聚變的參數之間,竟存在某種微妙的數學關聯。
“或許...”他的手指在空氣中快速演算,“如果將微粒糾纏的非局域性,與基因編輯的靶向技術結合...”靈感如同星火燎原,桂小宇立刻撥通實驗室的加密通訊:“陳墨,準備啟動 B - 7實驗方案!我找到突破的關鍵了!”
此時,展館中央的倒計時裝置顯示,距離科技博覽會閉幕還有 23小時 59分。而在遙遠的宇宙深處,蘇瑤的探索飛船正突破神秘能量波動的外圍,那些來自深空的低語,即將與地球上的科技火種產生跨越時空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