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舉火燎天
- 倚天:從獨上光明頂開始
- 冷風澈骨寒
- 2279字
- 2025-05-21 21:48:23
距離滅絕師太離開光明頂已過去了快一個月的時間,各地分壇的壇主和各地香主都已陸續趕到了昆侖山。
光明頂上,一日比一日熱鬧。而韓千葉和黛綺絲的婚期也越來越近。
經過這么久的修養,再加上胡青牛的照顧,黛綺絲的雙臂也已恢復如初。
光明頂上的積雪正在逐漸融化,冰消雪融之際,正是大伙兒熱情最盛之時。
以前韓千葉只聽說過明教有百萬之眾,卻始終沒有一個直觀的感受。
可當他看到源源不斷從各地趕來的教眾所組成的綿延不斷,如同一條長龍一般的隊伍時,他這才意識到,整個明教的恐怖潛力。
所謂的百萬教眾也并非空口白話,而是真的有這么多人!
光明頂上,人聲鼎沸!陽光照映在積雪之上,懸崖上的堅冰正在融化。
點點晶瑩順著倒掛的冰溜子緩緩滴落。大家看起來都比平時更加高興,為了籌備韓千葉和黛綺絲的婚禮,所有人都在忙碌著。
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讓韓千葉看了之后都充滿了干勁兒。
做為即將成為陽教主女婿的人,韓千葉這段時間里可是認識了不少的英雄豪杰。
譬如韓山童、張士誠、徐壽輝、周子旺等等。
這些人均是明教中人,而這些人也都是歷史上元末時期抗元義軍的領袖人物。
這些人中有的是出身五行旗,有的則和四大法王有關系,但其中大部分的人卻都是五散人在游歷四方時所發展的信眾。
直到這一刻韓千葉才總算是明白過來,這看似閑云野鶴的明教五散人,實際上每一個都是悶聲干大事的主兒!
難怪他們脾氣性格各不相同,卻又都能走到一起,原來他們的相似之處竟在這里。
陽頂天這次大張旗鼓將明教各地香主以上的頭目全數召集到光明頂上,最重要的便是制定一個可行且可靠的抗元方針。
其次也是讓韓千葉與教內眾兄弟多多熟悉,以便他推行與武林其他門派交好的策略。
最后才是想要給黛綺絲辦一個熱熱鬧鬧的婚禮。
所以整個光明頂上,最惹人關注的人當屬韓千葉。畢竟大家都很好奇,到底是怎樣的少年英俠才能俘獲武林第一美人的芳心。
韓千葉有時候甚至覺得自己就像是動物園里大熊貓那種錯覺。
當人們都已經到齊后,陽頂天這才把人們都召集到了圣火廳中。
“這次我將大家聚在這光明頂上來,為的便是讓大家各抒己見,群策群力,以求商議出一個行之有效的抗元方略出來。”陽頂天坐在上方說道。
此時此刻的陽頂天還是很自豪的。自從第三十一代教主失了圣火令后,教主之位傳至上一任衣教主時候,他便做得極為勉強。
沒有了圣火令在手,他空有教主之位,卻沒多少教眾愿意聽其號令。
傳至陽頂天手里的時候,明教局面更加難以控制,大有分崩離析之態。
畢竟圣火令是明教圣物,沒了圣火令的教主,又有幾人愿意服氣?
不過陽頂天也確實有著不俗的手段。成為教主之后,硬生生把陷入分裂邊緣的明教重新整合在了一起。
光明頂上,人才濟濟。圣火廳中,群英薈萃,好生興旺!
能做到這種程度,可見陽頂天并非庸碌之人。
陽頂天的話一出口,圣火廳中群豪盡皆響應,天下百姓在蒙古人的統治下,早已是到了水深火熱的地步。
否則明教的教眾也不會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發展到如此之多的地步。
這些人里大多都與元人有著血海深仇,聽到陽頂天準備高舉義旗,推翻蒙元時自然情緒高漲!
各分壇的壇主與香主分別闡述著所在之地的優勢和困難,將各地的具體情況全部告知。
譬如能有多少可戰之士,能調動多少糧草,有多少兵器鎧甲。全部一一上報,方便統籌兼顧。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人各抒己見出了不少主意。
楊逍和范遙以及張中,彭瑩玉等人則是分別將各分壇的信息全部匯總之后呈到了陽頂天的面前。
除此之外,韓千葉也在圣火廳中說出了自己的主張。
首先便是要所有人嚴格恪守教規,如有作奸犯科者,必不輕饒。
陽頂天對此自然是十分支持的。明教之所以不為武林正道門派所容,除了明教自己行事詭秘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教因為在短時間內發展迅速,其教眾質量自然也就免不了有些良莠不齊。
為了能更得人心,明教中人必須要嚴守規矩才行,至于改變其他門派對明教的看法,反倒并不那么重要了。
韓千葉給出的第二條建議便是希望廢去明教中人不能飲酒食肉這一條戒律。
明教的這一條教規雖在,但真正遵守的人其實并不太多。
畢竟現在四下災荒,人們為了活命,只能有什么便吃什么。況且明教眼下的第一大事便是抗擊韃子。
教內弟兄不食葷腥,精神不振之下如何能夠久戰?
自今而后,明教教徒立身處世,以大義為重。飲食禁忌,只是小節,毋須介懷。
這兩條陽頂天都應允了下來,尤其是在得知可以吃肉之后,大家都十分開心。
畢竟在此之前他們吃肉大多只能偷偷摸摸,現在總算是可以光明正大的吃了,自是高興無比!
之后韓千葉又提出了好幾條建議,群眾皆是稱好。唯有在提及與其他門派交好,一并攜手抗元之事,圣火廳中教內弟兄們的興致不是很高。
最終,這件事也只能暫時擱置,明教與其他各派之間的夙怨難消,要想就此放下,顯然是不太容易的。
經過一夜商議之后,最終擬定等各路人馬回歸各分壇后,便約定日子同時舉事!
到時候烽煙并起,大家相互呼應,只要累得元軍疲于奔命,難以兼顧多處,那便大事可成!
明教眾兄弟須以大義為重,抗元為先,不可爭權奪利,互相殘殺!
陽頂天定下這幾條規矩之后,眾人齊聲叫好!
當即歃血為盟,焚香立誓,決死不負!
見此情景,陽頂天也命手下抬來幾大缸美酒,率先割破手指,將鮮血滴入酒缸之中!
其余眾人也都照做,只是在大家都端起酒碗之時,不免又想到今次一聚之后,大家便分赴各地,四戰喋血,也不知最后誰存誰亡。
更不知大事是否能成,就算能成,這滿屋英雄,最終又有幾人能夠活著看到那一日?
看著圣火廳中燃燒著的圣火,也不知是誰最先開口唱出那明教之中,人人均能吟唱的經文來。
“焚我殘軀,熊熊圣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眾人聞言也都齊聲相和:“為善除惡,唯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