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立法法
- 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3000題
- 中國法制出版社編
- 8081字
- 2025-05-07 14:33:44
(一)判斷題
60.立法應當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貫徹新發展理念,保障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61.20名以上的代表聯名,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 )
62.常務委員會會議第二次審議法律案,在全體會議上聽取憲法和法律委員會關于法律草案修改情況和主要問題的匯報,由分組會議進一步審議。( )
6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負責編制立法規劃、擬訂立法計劃,并按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要求,督促立法規劃和立法計劃的落實。( )
64.根據區域協調發展的需要,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必須協同制定地方性法規,在本行政區域或者有關區域內實施。( )
65.經濟特區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授權決定,制定法規,在全國范圍內實施。( )
66.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實際需要設立基層立法聯系點,深入聽取基層群眾和有關方面對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草案的意見。( )
67.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裁決。( )
68.行政法規應當在公布后的30日內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
69.國務院備案審查工作機構應當對報送備案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進行專項審查。( )
70.國家監察委員會根據憲法和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有關決定,制定監察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后生效。( )
(二)單項選擇題
7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 )的需要,決定就特定事項授權在規定期限和范圍內暫時調整或者暫時停止適用法律的部分規定。
A.經濟發展
B.社會發展
C.改革發展
D.機構改革
72.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除特殊情況外,應當在會議舉行的( )日前將法律草案發給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
A.5
B.7
C.10
D.15
73.法律案有關問題專業性較強,需要進行可行性評價的,應當召開( ),聽取有關專家、部門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等方面的意見。
A.座談會
B.辯論會
C.論證會
D.聽證會
7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通過制定、修改、廢止、解釋法律和編纂法典等多種形式,增強立法的( )。
A.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時效性
B.正確性、科學性、協同性、時效性
C.系統性、正確性、科學性、時效性
D.科學性、整體性、協同性、有效性
75.法律規定明確要求有關國家機關對專門事項作出配套的具體規定的,有關國家機關應當自法律施行之日起( )內作出規定,法律對配套的具體規定制定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有關國家機關未能在期限內作出配套的具體規定的,應當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說明情況。
A.半年
B.1年
C.2年
D.5年
76.關于法律文件的公布,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B.法律解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
C.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大會主席團發布公告予以公布
D.部門規章由部門首長簽署命令予以公布
77.關于規章的制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依據,地方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
B.部門規章應當經部務會議或者委員會會議決定
C.地方政府規章應當經政府常務會議或者全體會議決定
D.在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上刊登的規章文本為標準文本
78.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作出的屬于審判、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的解釋,應當自公布之日起( )日內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A.15
B.30
C.60
D.90
(三)多項選擇題
79.《立法法》第11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 )等事項除外。
A.犯罪和刑罰
B.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C.司法制度
D.訴訟制度和仲裁基本制度
80.關于法律的制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大會全體會議聽取提案人的說明后,由各代表團進行審議
B.各代表團審議法律案時,提案人應當派人聽取意見,回答詢問
C.各代表團審議法律案時,根據代表團的要求,有關機關、組織應當派人介紹情況
D.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由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議,向主席團提出審議意見,并印發會議
81.關于法律解釋的制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法律解釋權屬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B.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
C.法律制定后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
D.法律解釋草案表決稿由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82.法律簽署公布后,法律文本以及法律草案的說明、審議結果報告等,應當及時在( )以及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載。
A.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報
B.中國人大網
C.中國政府網
D.國務院公報
83.關于行政法規的制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行政法規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或者國務院法制機構具體負責起草
B.重要行政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草案由國務院法制機構組織起草
C.行政法規在起草過程中,應當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社會公眾的意見
D.行政法規草案應當向社會公布,征求意見,但是經國務院決定不公布的除外
84.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 )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A.城鄉建設與管理
B.生態文明建設
C.歷史文化保護
D.基層治理
85.關于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B.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后生效
C.自治州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后生效
D.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后生效
86.關于法律文件的效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B.行政法規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規、規章
C.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于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D.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87.有關機關依照《立法法》第108條規定的權限改變或者撤銷規章的情形有:( )
A.超越權限的
B.下位法違反上位法規定的
C.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經裁決應當改變或者撤銷一方的規定的
D.違背法定程序的
88.國務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認為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同憲法或者法律相抵觸,或者存在合憲性、合法性問題的,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進行審查的要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進行審查、提出意見。
A.中央軍事委員會
B.國家監察委員會
C.最高人民法院
D.全國政協
(四)填空題
89.立法應當倡導和弘揚社會主義____,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鑄牢中華民族____意識,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90.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在____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應當說明理由,經____同意,并向大會報告,對該法律案的審議____。
91.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各方面的意見比較一致的,可以經____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后交付表決。
92.法律草案與其他法律相關規定不一致的,提案人應當予以說明并提出____,必要時應當同時提出____其他法律相關規定的議案。
93.有關____的行政法規,可以由國務院總理、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共同簽署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令公布。
94.沒有____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依據,部門規章不得設定____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不得增加本部門的權力或者減少本部門的法定職責。
95.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____;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____。
96.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制定機關根據____的原則和____的需要進行清理。
97.中國人民解放軍各戰區、軍兵種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可以根據法律和中央軍事委員會的軍事法規、決定、命令,在其____內,制定軍事規章。軍事法規、軍事規章在武裝力量____實施。
(五)簡答題
98.簡述只能制定法律的事項。
99.簡述國家機關改變或者撤銷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的權限。
100.簡述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的備案規定。
參考答案
(一)判斷題
60.√,解析:根據《立法法》第4條規定。
61.×,解析:根據《立法法》第18條第1款規定,一個代表團或者30名以上的代表聯名,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
62.√,解析:根據《立法法》第32條規定。
63.√,解析:根據《立法法》第56條規定。
64.×,解析:根據《立法法》第83條第1款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區域協調發展的需要,可以協同制定地方性法規,在本行政區域或者有關區域內實施。
65.×,解析:根據《立法法》第84條第1款規定,經濟特區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授權決定,制定法規,在經濟特區范圍內實施。
66.√,解析:根據《立法法》第90條規定。
67.×,解析:根據《立法法》第105條第1款規定,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68.√,解析:根據《立法法》第109條規定。
69.×,解析:根據《立法法》第111條第2款規定,國務院備案審查工作機構可以對報送備案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部門規章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進行主動審查,并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專項審查。
70.×,解析:根據《立法法》第118條規定,國家監察委員會根據憲法和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有關決定,制定監察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二)單項選擇題
71.C,解析:根據《立法法》第16條第1款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改革發展的需要,決定就特定事項授權在規定期限和范圍內暫時調整或者暫時停止適用法律的部分規定。
72.B,解析:根據《立法法》第31條第1款規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除特殊情況外,應當在會議舉行的7日前將法律草案發給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
73.C,解析:根據《立法法》第39條第2款規定,法律案有關問題專業性較強,需要進行可行性評價的,應當召開論證會,聽取有關專家、部門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等方面的意見。論證情況應當向常務委員會報告。
74.A,解析:根據《立法法》第55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通過制定、修改、廢止、解釋法律和編纂法典等多種形式,增強立法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時效性。
75.B,解析:根據《立法法》第66條規定,法律規定明確要求有關國家機關對專門事項作出配套的具體規定的,有關國家機關應當自法律施行之日起1年內作出規定,法律對配套的具體規定制定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有關國家機關未能在期限內作出配套的具體規定的,應當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說明情況。
76.C,解析:根據《立法法》第88條第3款規定,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經批準后,由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
77.D,解析:根據《立法法》第97條第3款規定,在國務院公報或者部門公報和地方人民政府公報上刊登的規章文本為標準文本。
78.B,解析:根據《立法法》第119條第2款規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作出的屬于審判、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的解釋,應當自公布之日起30日內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三)多項選擇題
79.ABC,解析:根據《立法法》第12條規定,本法第11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
80.ABCD,解析:根據《立法法》第21條規定,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大會全體會議聽取提案人的說明后,由各代表團進行審議。各代表團審議法律案時,提案人應當派人聽取意見,回答詢問。各代表團審議法律案時,根據代表團的要求,有關機關、組織應當派人介紹情況。根據《立法法》第22條規定,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由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議,向主席團提出審議意見,并印發會議。
81.ABC,解析:根據《立法法》第48條規定,法律解釋權屬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律有以下情況之一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1)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2)法律制定后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根據《立法法》第52條規定,法律解釋草案表決稿由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由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
82.AB,解析:根據《立法法》第62條第2款規定,法律簽署公布后,法律文本以及法律草案的說明、審議結果報告等,應當及時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和中國人大網以及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載。
83.ABCD,解析:根據《立法法》第74條規定,行政法規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或者國務院法制機構具體負責起草,重要行政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草案由國務院法制機構組織起草。行政法規在起草過程中,應當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社會公眾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采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行政法規草案應當向社會公布,征求意見,但是經國務院決定不公布的除外。
84.ABCD,解析:根據《立法法》第81條第1款規定,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生態文明建設、歷史文化保護、基層治理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后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認為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4個月內予以批準。
85.ABC,解析:根據《立法法》第85條第1款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后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后生效。
86.ABCD,解析:根據《立法法》第99條規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規、規章。根據《立法法》第100條規定,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于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87.ABCD,解析:根據《立法法》第107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關機關依照本法第108條規定的權限予以改變或者撤銷:(1)超越權限的;(2)下位法違反上位法規定的;(3)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經裁決應當改變或者撤銷一方的規定的;(4)規章的規定被認為不適當,應當予以改變或者撤銷的;(5)違背法定程序的。
88.ABC,解析:根據《立法法》第110條第1款規定,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國家監察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認為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同憲法或者法律相抵觸,或者存在合憲性、合法性問題的,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進行審查的要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進行審查、提出意見。
(四)填空題
89.核心價值觀;共同體。(《立法法》第8條)
90.交付表決;主席團;即行終止。(《立法法》第25條)
91.兩次。(《立法法》第33條)
92.處理意見;修改或者廢止。(《立法法》第64條)
93.國防建設。(《立法法》第77條)
94.法律;減損。(《立法法》第91條)
95.特別規定;新的規定。(《立法法》第103條)
96.維護法制統一;改革發展。(《立法法》第116條)
97.權限范圍;內部。(《立法法》第117條)
(五)簡答題
98.答:根據《立法法》第11條規定,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1)國家主權的事項;(2)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監察委員會、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4)犯罪和刑罰;(5)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6)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征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7)對非國有財產的征收、征用;(8)民事基本制度;(9)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10)訴訟制度和仲裁基本制度;(11)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99.答:根據《立法法》第108條規定,改變或者撤銷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的權限是:(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它的常務委員會制定的不適當的法律,有權撤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違背憲法和本法第85條第2款規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撤銷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有權撤銷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有權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違背憲法和本法第85條第2款規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3)國務院有權改變或者撤銷不適當的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4)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它的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和批準的不適當的地方性法規;(5)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撤銷本級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6)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有權改變或者撤銷下一級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7)授權機關有權撤銷被授權機關制定的超越授權范圍或者違背授權目的的法規,必要時可以撤銷授權。
100.答:根據《立法法》第109條規定,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應當在公布后的30日內依照下列規定報有關機關備案:(1)行政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2)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3)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出變通的情況;(4)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報國務院備案;地方政府規章應當同時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應當同時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人民政府備案;(5)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應當報授權決定規定的機關備案;經濟特區法規、浦東新區法規、海南自由貿易港法規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變通的情況。
- 2018年法律碩士聯考重要法條釋解
- 2014國家司法考試全攻略:民法
- 2023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最后沖刺仿真模擬測試(六套卷)
- 2014司法考試分類法規隨身查:民事訴訟法與仲裁制度
- 2020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分類法規隨身查:憲法·行政法
- 2023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民法516題
- 2022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分類法規隨身查1:憲法·行政法
- 2018年法律碩士(法學)聯考歷年真題精解及考前5套題
- 2022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韓祥波民法攻略(思維導圖復盤筆記)
- 2024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分類法規隨身查6:商法
- 2018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輔導用書·司法考試真題階梯式三輪瘋狂集訓(2002-2017):刑事訴訟法
- 試卷三突破100分(2016年百分百表考前沖刺系列)
- 2018年法律碩士聯考預測6套卷
- 2020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法考筆記思維導圖:刑訴法
- 2020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分類法規隨身查:民事訴訟法與仲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