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總則》:典型案例

1.被告人易某鋒、連某仁等三十八人詐騙、組織他人偷越國境、偷越國境、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案[1]

基本案情

被告人易某鋒在緬甸創建“遠峰集團”,采取公司化運作模式,編寫話術劇本,開展業務培訓,配備作案工具,制定獎懲制度,形成組織嚴密、結構完整的犯罪集團。易某鋒作為詐騙犯罪集團的“老板”,組織、領導該集團實施跨國電信網絡詐騙,糾集被告人連某仁加入該集團并逐步成為負責人,二人系詐騙集團的首要分子。被告人林某興擔任主管,負責管理組長,進行業務培訓指導;被告人閆某、伏某杰、秦某、黃某權等人擔任代理或組長,招募管理組員并督促、指導組員實施詐騙;被告人易某鋒為實施詐騙提供技術支持。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該集團先后招募、拉攏多名中國公民頻繁偷越國境,往返我國和緬甸之間,用網絡社交軟件海量添加好友后,通過“殺豬盤”詐騙手段詐騙81名被害人錢財共計1820余萬元。

裁判結果

本案由江西省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現已發生法律效力。

法院認為,以被告人易某鋒、連某仁為首的犯罪集團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取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他人財物,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易某鋒、連某仁還多次組織他人偷越國境,并偷越國境,其行為又構成組織他人偷越國境罪、偷越國境罪。易某鋒、連某仁系詐騙集團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被告人林某興、閆某、伏某杰、秦某、黃某權等人是詐騙集團的骨干分子,系主犯,按照其所參與的或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根據各被告人的犯罪事實、犯罪性質、情節和社會危害程度,以詐騙罪、組織他人偷越國境罪、偷越國境罪判處被告人易某鋒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以詐騙罪、組織他人偷越國境罪、偷越國境罪判處被告人連某仁有期徒刑十六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五十八萬元;以詐騙罪、偷越國境罪等判處被告人林某興等主犯十三年二個月至十年二個月不等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典型意義

以被告人易某鋒、連某仁為首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集團,利用公司化運作模式實施詐騙,集團內部層級嚴密,分工明確,組織特征鮮明。該詐騙集團將作案窩點設在境外,從國內招募人員并組織偷越國境,對我境內居民大肆實施詐騙,被騙人數眾多,涉案金額特別巨大。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集團社會危害性極大,系打擊重點,對集團首要分子和骨干成員必須依法從嚴懲處。人民法院對該詐騙集團首要分子易某鋒、連某仁分別判處無期徒刑和有期徒刑十六年,對其余骨干成員均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充分體現了依法從嚴懲處的方針,最大限度彰顯了刑罰的功效。

2.李某權等69人詐騙案[2]

基本案情

被告人李某權曾從事傳銷活動,掌握了傳銷組織的運作模式,在該模式下建立起140余人的詐騙犯罪集團。李某權作為詐騙犯罪集團的總經理,全面負責掌握犯罪集團的活動,任命被告人吳某瓊、吳某飛、閆某霞、閆某飛、駱某、胡某安等人為主要管理人員,設立詐騙窩點并安排主要管理人員對各個窩點進行監控和管理,安排專人傳授犯罪方法,收取詐騙所得資金,分配犯罪所得。該犯罪集團采用總經理—經理—主任—業務主管—業務員的層級傳銷組織管理模式,對新加入成員要求每人按照2900元一單的數額繳納入門費,按照一定的比例數額層層返利,向組織交單作為成員晉升的業績標準,層層返利作為對各層級的回報和利益刺激,不斷誘騙他人加入該詐騙集團。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15日期間,該犯罪集團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設立十個詐騙窩點,由多名下線詐騙人員從“有緣網”“百合網”等婚戀交友網站上獲取全國各地被害人信息,利用手機微信、QQ等實時通訊工具將被害人加為好友,再冒充單身女性以找對象、交朋友為名取得被害人信任,能騙來加入組織的加入組織,不能騙來的向其索要路費、電話費、疾病救治費等費用,對不特定的被害人實施詐騙活動,詐騙犯罪活動涉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詐騙非法所得920余萬元。

裁判結果

本案由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人民法院一審,固原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現已發生法律效力。

法院認為,以被告人李某權為首的69名被告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取虛構事實和隱瞞真相的方式,騙取他人財物,其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本案屬于三人以上共同實施犯罪組織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系犯罪集團。李某權對整個犯罪集團起組織、領導作用,是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被告人吳某瓊、駱某、閆某飛、閆某霞、吳某飛、胡某安等協助首要分子對整個犯罪集團進行組織、領導、策劃,是犯罪集團的骨干分子,系主犯,按照其所參與的或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其他一般犯罪成員按照其在犯罪集團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個人詐騙數額予以量刑。據此,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李某權有期徒刑十四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吳某瓊等人十二年至一年三個月不等有期徒刑。

典型意義

本案以被告人李某權為首的69人犯罪集團利用傳銷模式發展詐騙成員,計酬返利,不斷發展壯大,集團內部層級嚴密,分工明確,組織特征鮮明。該詐騙集團的犯罪手段新穎,利用社會閑散青年創業找工作的想法,以偏遠經濟欠發達地區作為犯罪場所,在全國范圍內不斷誘騙他人加入詐騙集團,利用手機微信、QQ等互聯網軟件,冒充單身女性,以索要交通費、疾病救治費等為名通過網絡詐騙不特定被害人錢財,遍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對案件的事實、證據、適用法律、定罪、量刑等方面進行全面審查,最終對各被告人判處相應的刑罰,有力打擊了猖獗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維護了社會秩序,挽回了人民群眾的財產損失。

注釋

[1]《人民法院依法懲治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及其關聯犯罪典型案例》,載最高人民法院網站,

[2]《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典型案例》,載最高人民法院網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投县| 漳浦县| 诸城市| 彭州市| 铁岭市| 丹寨县| 黄骅市| 固镇县| 焦作市| 海门市| 玉门市| 公主岭市| 洛扎县| 收藏| 景东| 江阴市| 罗江县| 红桥区| 苏尼特左旗| 琼结县| 泸州市| 扶绥县| 鹤峰县| 丹巴县| 赤水市| 泾川县| 蒙自县| 四会市| 九江县| 新建县| 成安县| 托里县| 关岭| 康马县| 温州市| 昔阳县| 图木舒克市| 萝北县| 平顶山市| 武鸣县| 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