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犯罪是一種長期存在的社會現象,其間所涉及的因素不僅多而且復雜,諸種犯罪之間以及同種犯罪之間,因人、因事、因時而異,自然有輕重之分。我國在很長一段歷史中傾向于重刑主義,重視對嚴重犯罪的懲治,因而嚴重犯罪及其刑罰適用等問題也長期受到關注。20世紀70年代以來,歐洲國家在刑事政策上出現了非犯罪化、輕刑化、非監禁化的發展趨向,并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產生了很大影響。近幾十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與文化的發展,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法益保護的觀念上發生著轉變,對于罪錯行為的容忍程度也有明顯的變化?,F實生活中很多越軌行為被重新認識和評價,關于道德與法律的邊界、犯罪的定義、刑事政策的目標、刑事懲罰的合理限度等問題,都引發了新的思考。對刑罰的態度也由過去一味地推崇轉變為提出一些質疑和反思,例如,對于死刑的正當性及其威懾力的討論,對“嚴打”和重刑主義觀念的反思,關于現行刑罰結構的合理性及其改革的討論,等等,成為近些年刑法學研究的熱點問題。而其中,輕罪問題受到關注并逐漸引起討論,是近20年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