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有一個朋友
- 文豪1979:我在師大當門房
- 肉都督
- 2385字
- 2025-04-22 19:36:45
轉頭看向李遠,楊翊問,“你也是雜志社的編輯人員么?”
李遠搖頭,“我只是個普通讀者,今天是作者·編者·讀者座談會,編者總共來了七個,作者有五六個,剩下的全是跟我一樣的讀者。楊師傅,我聽北島大哥說,你特別支持《今天》的事業發展,聽說了我們沒有場地開會的事情,主動給我們安排教室。你這么支持雜志的發展,是因為平時也關注詩歌么?”
聽到李遠這話,楊翊嘴角露出一絲笑意,他原本還當小趙是個老實人,沒想到這老實人嘴里實話也不多。
不過楊翊也表示理解,畢竟這樣說,能增加大家的信心。
干事業嘛,不能太死板了。
“我嘛,就是個看大門的,哪有心思關注詩歌啊。”
李遠立馬正色道,“楊師傅,你這么說我可不認同,陽春白雪,下里巴人,詩歌既可以曲高和寡,也可以親近大眾,它平等地給以每個人機會。”
楊翊上下看了看李遠,心說這孩子怎么跟北島說話的語氣一模一樣,喜歡起高調。
“小李你說的很對,我這不是特意過來跟你們多接觸接觸,感受藝術的氣息嘛。”楊翊隨口應付了一句,又笑著說,“小李你跟我說說,哪幾位是作者,我也好知道該關注誰。”
李遠沒聽出楊翊語氣中的敷衍,認真地給楊翊介紹,“前面的那幾個……”
今天來了五六個作者,名字楊翊一個都沒聽過。
倒是沒來的一些,楊翊認識的不少,比如舒婷、顧城、蔡其矯。
“那個是馬德升,我們雜志里面的版畫大多是他畫的,他旁邊坐著的是史康成,北島大哥同學,主要翻譯一些外國作品在雜志上發表。”
聽到這里,楊翊眉眼一挑,“《今天》上面還有翻譯的外文作品?”
“當然有。”
李遠直接掏出一本散發著濃厚油墨味的雜志,封面是油印的,一個柵欄為主的窗口中有“今天”的字樣,下面還有英文“The moment”。
把“今天”翻譯成“The moment”,倒是能看出來譯者一些特別的心思,不過楊翊還是覺得直接用“Today”更簡單、貼切。
“這是第一期的《今天》,里面就有史康成翻譯的作品。”
李遠翻到其中一頁,指向文章的標題,楊翊伸頭去看,“談德國廢墟文學。”
楊翊一邊讀著文章,一邊問:“翻譯外文作品在這上面發表有錢拿么?”
“呃……應該有吧。”李遠也不確定。
他不明白楊翊為什么這么關注翻譯的事情,雖然他剛才跟楊翊說藝術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但是他心里清楚,一個門衛,跟翻譯外國文獻很難聯系到一起去。
楊翊看完了那篇翻譯的文章,順手又往前面翻。
大部分都是詩歌,其中有兩首楊翊還很熟悉,分別是舒婷的《致橡樹》跟北島的《回答》。
“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
還有一些小說,其中一篇竟然是史鐵笙寫的《午餐半小時》。
從前楊翊只是聽說過《今天》,如今一看,這雜志還真挺有實力。
同時他也疑惑,這么有實力的雜志,竟然連個開會的地方都沒有,以至于主編自己跑來低聲下氣地求他放行。
不過想到如今的大環境,楊翊心中又了然。
《今天》雖然是文學刊物,不搞反動,但畢竟是民刊,不被官方承認。
……
座談會開了兩個多小時,北島他們帶著大家討論了雜志以往雜志刊登過的作品,又聊了幾首新作。
這些新作,有些是作家寫的,還有些是讀者寫的。
幾首詩楊翊都認真聽了,不管是作家寫的,還是讀者寫的,都沒什么出彩的地方。
但是現場眾人卻很激動,無論誰分享了一首什么樣的作品,其他人都盡量給以鼓勵跟掌聲。
關鍵是,楊翊能夠看出來,大家對不少詩的反應都是發自內心的,他們是真的覺得那些詩很不錯。
最后座談會結束,眾人開始離場。
李遠收拾東西道,“翊哥,你不走么?”
“你先走吧,我再等會兒。”
李遠沒說話,只是看著楊翊手上的雜志,楊翊恍然道,“哦,這個還你。”
接過雜志,李遠笑道,“翊哥,我先走了,有機會再見。”
“嗯,有機會再見。”
沒過多久,教室里面的人散得差不多了,只剩下雜志社的編委成員,作者們也都走了。
他們編委留下來大概還有什么小會要開,北島見楊翊沒走,便笑著說道,“翊哥,座談會已經結束了。”
楊翊沒動屁股,“我找你有點事。”
“找我?”北島看了看編委其他人,又問,“不方便在這里說么?”
“也沒什么不方便,我就想問問,你們雜志收不收外語作品翻譯的稿子,有沒有稿費。”
“翊哥你問這個做什么?”
北島的反應跟李遠差不多,他也不理解楊翊一個門衛為什么要問外語作品翻譯的事情。
楊翊也沒心思跟他解釋,便說,“我有個朋友,英語還不錯。”
“哦,這樣啊。”北島點點頭,笑道,“是這樣的,我們雜志社現在還沒有對創作者支付稿費。”
“沒有稿費?”
看到楊翊的反應,幾個編委成員都笑了起來。
“楊師傅,人生在世,錢有時候沒有那么重要。我們這些人聚在一起,就是要為廣大創作者建立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推動文學創作跟思想交流。”芒克說道。
看得出來,在他心里已經把楊翊貼上了“市儈”的標簽。
楊翊倒是挺佩服北島跟芒克他們,一切為愛發電的行為都是值得欽佩的,但是欽佩歸欽佩,這種事情楊翊自己做不來一點。
他本來還想給《今天》發點文章賺賺稿費,現在聽說沒稿費,他便興趣缺缺。
“行,我知道了,你們走的時候,記得把門給我鎖了。”
囑咐了一句,楊翊起身朝門口走,不過他剛走幾步就被北島喊住,“翊哥,稍等。”
楊翊回頭看向北島,“怎么了?”
北島臉上擠出一絲笑容來,“之前我們社收稿子確實不給稿費,不過現在情況特殊,你如果有合適的稿子,我們可以支付稿費來收。至于稿費幾何,就要看稿子的質量、篇幅以及類型了。你剛才說的翻譯稿子,肯定要便宜一些,如果是原創的小說或者詩歌,稿費更可觀。”
雜志社的大管家鄂復明笑道,“最好是詩歌,字數少的那種,性價比最高,因為稿費是論首給的。”
“一首多少錢?”
“五到十塊錢。”北島回道。
楊翊點點頭,五到十塊,倒還算可觀。
他如今在燕師大當門房,每月滿勤的話是三十二元一個月,如果招臨時工頂他的班,他需要每天支付人家一塊錢。
等于是說,一首詩頂得上五到十天的工資。
這年頭,大部分工作的薪資都差不太多,一個工廠有編制的工人,每月也就能比楊翊多幾塊錢而已。
楊翊沉吟片刻,點頭道,“行,我回去跟我朋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