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現在的鎖
- 文豪1979:我在師大當門房
- 肉都督
- 4384字
- 2025-05-04 22:08:21
“不說就不說。”
芒克撂下這么一句,沒有再問,不過他的眼神卻一直往楊翊的方向飄。
嘁,能有什么特別的,芒克心里默默念了一句。
又過了一個多小時,朗讀會結束了。
北島第一時間就來找到楊翊,芒克站在舞臺旁邊,沒有跟著過去。
找到楊翊之后,北島給了他一張紙,上面寫了一個地址,東四14條76號。
“這是我們編輯部的地址,你如果想投稿,可以寄到這個地址,也可以直接過來。”
楊翊將紙條收下,點頭,“好。”
北島笑了笑,“如果嫌麻煩,你也可以找徐曉,她經常兩頭跑。”
“是啊,楊老師,我每天都要從東門過,你有什么事情找我也行。還有他說的翻譯稿,如果有,我也會幫忙送給你的。”
“沒問題。”
今天的詩歌朗讀會畢竟是北島他們組織的,雖然現在詩會結束,但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剛才結束的時候,劉念春把北島拉住,說有事找他說。
但是北島急著去找楊翊,并沒聽劉念春說什么,就過來了。
這會兒跟楊翊說好,北島才想起來劉念春那邊還有事,便抱著拳頭跟楊翊告辭,“翊哥,我還有些事情,就先失陪了,后會有期。”
楊翊想學著北島抱拳,但是一點都不習慣,手抬到一半,還是放下去了,“后會有期。”
他也不知道北島這抱拳的習慣怎么養成的,現在也沒見誰跟人說話抱拳的。
北島走了,徐曉卻沒有走。
她笑著問,“你們現在要回學校么?”
“嗯,要回去。”楊翊點點頭,“我讓陳琪給我頂班,時間快到了。”
“怎么來的,要不要我帶?我是一個人騎車來的。”
楊翊笑了笑,“不用,我借了陳琪的自行車。”
“那行,我的車停在北邊,先過去了。”
“嗯,學校見。”
徐曉走后,尤錦濤他們幾個紡織廠的工人也都紛紛告辭,他們大多離得挺遠,騎回去還要一段時間。
楊翊去找自行車的時候,畢寒冬騎車載著小丁,爽朗地笑道,“楊老師,有時間我們去師大找你玩啊。”
這姑娘性子活潑,剛才冒失發言的尷尬這會兒早已消失。
說完之后,姑娘也不等楊翊回應,就蹬著自行車走了。
看著畢寒冬她們遠去,楊翊轉頭找自己的自行車。
目光掃了一圈,他眉毛皺了起來。
為了容易找到,楊翊特意把自行車停在了一個非常奇怪的樹邊上。
那棵樹很粗壯,半截長出來一個彎曲的枝椏,很像一把鐮刀。
但是現在,本該停在樹邊上的自行車沒了。
附近倒是停了幾輛自行車,但沒有一輛是陳琪的。
陳琪的自行車是有記號的,擋雨板刷了一截白色,而且車把下面用銼刀銼了英文字母“cq”。
這里找不到,楊翊又擴大了搜索范圍,但是找了好幾個地方都沒有找到陳琪的車。
楊翊基本能夠確定,自行車是被人偷了。
車是上了鎖的,而且有特殊記號,被騎錯的可能性基本為零。
而且楊翊在回到剛才那棵樹下的時候,附近已經一輛自行車都沒有了。
如果是被人騎錯了,那原地應該還有一輛車才對。
這時何書琴騎車過來,她都沒有問,一眼就看出來發生了什么事情。
“車沒了么?”
“嗯,沒了。”
“鎖了沒?”
“鎖了。”
何書琴拍了拍額頭,“肯定被偷了,陳琪的車太新太好了,容易被人惦記。”
現在流行三轉一響,三轉是手表、自行車、縫紉機,一響就是收音機。
誰家要是能夠集齊“三轉一響”,肯定是人人稱羨。
陳琪買的這款鳳凰牌,是時下最流行的大鏈盒自行車,具體價格楊翊不知道,但是起步也是一百六十元一輛。
楊翊在傳達室工作,一個月三十二元錢,也就是說靠工資的話,他不吃不喝五個月都買不起這一輛自行車。
關鍵是,自行車就算有錢也買不到,要自行車票或者工業票,那玩意可不容易弄到。
最近才披露的數據,60年到今年,全國自行車的生產總量才八萬不到。
而全國卻有九億多人,平均下來,一千個人中只有八十一輛。
但是這種估計是十分樂觀的,因為自行車的使用壽命未必有這么長,60年生產的自行車,到今年,恐怕有很多已經毀壞。
十九年中,生產了七萬多輛,現在還剩多少輛就不知道了。
本來借車的時候,楊翊壓根沒想過價格,也沒意識到自行車的珍貴。
這會兒車沒了,他才反應過來。
之前他也想過有小偷,不然也不會仔仔細細地把車鎖好,但是他沒想到小偷這么猖獗,大庭廣眾之下就把車給偷了。
“楊老師,我幫你再找找吧。”
車丟了,何書琴也很急,她比楊翊更清楚一輛自行車是如何的珍貴,找到的話,非常麻煩。
楊翊卻搖搖頭,“不用了。”
車百分之百被偷了,人家偷了車肯定早已經跑遠遠的了,怎么可能留在原地等著他們找。
現在也沒有監控,就算是報j也是浪費時間。
“那車……”
“沒事,我跟陳琪說一聲,車我慢慢還他。”
“唉,好吧。”何書琴點了點頭,這事她也幫不上什么忙。
見何書琴心情比自己還不好,楊翊笑道,“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別人就懂了。現在的鎖不僅不好看,而且你鎖了,別人也不管。”
聽楊翊用自己的詩自嘲,何書琴覺得又好笑,又難過。
本來今天是多么美好的一天,沒想到后面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楊翊又最后在盆地看了一圈,隨即拍了拍何書琴的自行車后座,“書琴同學,要麻煩你載我回去了。”
……
楊翊回去之后,給陳琪解釋了自行車的事情。
他原本以為陳琪會很生氣,沒想到陳琪反倒安慰起了楊翊,“沒事的楊老師,一輛自行車而已,回頭我再去買一輛,這事你別放在心上。”
楊翊意外地看了看陳琪,心說這家伙家里實力這么強?一輛自行車說買就買?
不過人家家里實力再強,跟楊翊也沒關系。
“那你先去買,回頭我把錢給你補上,至于票,我會想辦法的。”
楊翊也不知道票該怎么弄,但是不管怎么樣,該人家的,還是要還人家。
“不用客氣的,楊老師。”
“行啦,就這樣決定了。”
見楊翊態度堅決,陳琪點點頭,沒有再說什么。
至于車的事情,他想著,楊翊如果要還,他就收下,如果還不了,也就不追究。
如果真在乎那輛車,他也不會絲毫不帶猶豫地借給楊翊。
陳琪甚至還有點自責,如果不是他輕易把車借出去,楊老師也不會丟車,現在還要背負這樣的負擔。
如果楊翊知道陳琪的想法,肯定會大呼一聲:真大善人也!
……
忽然背負外債,楊翊的日子又返貧了。
三四毛一盒的紅梅沒有了,每天只抽兩毛錢的戰斗牌。
甚至他已經在跟胡鵬打聽,怎么弄到漠河煙絲。
漠河煙絲楊翊也是之前聽胡鵬說過,有些同學連戰斗牌都抽不起,就讓新江同學回家的時候買漠河煙絲過來。
所謂漠河煙絲,也就是煙梗顆粒,拾掇拾掇,用報紙卷上抽。
價錢很低,都是論斤稱的,比盒裝的卷煙便宜很多。
要說口味的話,據說用《參考消息》卷上抽,比《人民日報》卷上抽味道更清香一些。
胡鵬也知道楊翊把陳琪的自行車給丟了,正攢錢還賬呢,沒有錢買盒裝煙。
“那玩意一年就能買一兩趟,而且實在不好抽,楊老師你還是抽我的吧。”胡鵬掏出自己的戰斗牌,給楊翊讓了一根。
楊翊也不客氣,接過煙就點上了。
兩人蹲在傳達室旁邊的臺階上,來往的學生不時跟他們打招呼。
如果有人來取信,也不用楊翊動身,胡鵬就會屁顛顛起身跑去幫人家找信、登記。
不管因為楊翊是代課老師,還是因為楊翊是木羽,胡鵬、何書琴這些學生都很尊重他,平時傳達室有什么活,他們也都愛幫忙。
雖然英語課都是晚上,但是白天的時候有閑暇,他們也會跑到傳達室來,人少的時候,就陪楊翊聊聊天,如果人多,隨時可以開展一堂英語討論課。
楊翊一根煙快抽完的時候,徐曉騎著自行車停在他的面前。
“楊老師,給。”
她手里拿著一個信封,鼓包包的。
“什么?”楊翊接過信封。
“你看了就知道。”
楊翊大概信封,里面是一份英語的稿子,還有一張《文學評論》的審稿單。
審稿單上面,除了作者姓名被涂改了,其他信息都在。
收稿日期1979年3月,題目是《巴爾扎克與空想社會主義者》。
下面審稿意見一欄里面寫了很多,先是黑色字跡把稿件內容做了總結,后面是紅色字作出的審稿意見。
審稿人蔡毅認為,這篇翻譯文章,情節敘述過多,希望能夠做一些改動跟刪減。
另外,其中提到的《田間醫生》和《農村堂長》兩部小說都沒有中譯本,如果刊登這篇文章的話,不好做注解。
看完了審稿內容,楊翊有些不太明白這是什么意思,他也沒問徐曉,又看起來那份英文稿件。
稿件的標題是:A Country Doctor。
這竟然是《鄉村醫生》的英文稿件。
楊翊疑惑地抬頭看向徐曉,“不是讓我翻譯《鄉村醫生》吧?”
徐曉挑著眉毛看了眼楊翊,楊翊沒有像審稿單上稱這篇小說為《田間醫生》,而是改為了《鄉村醫生》,這讓她挺意外的。
“嗯,就是這篇文章。這篇《巴爾扎克與空想主義》四月份已經在《文學評論上》發表了,這里面提到的兩部小說,《農村堂長》跟《鄉村醫生》原本沒有中譯本,現在《世界文學》想要把兩部小說給翻譯出來,稿子是給他們的。”徐曉把情況給楊翊解釋了一遍。
楊翊抽了抽嘴角,“巴爾扎克可是法國人。”
他的意思是,巴爾扎克是法國人,作品原文自然也是法文,現在徐曉拿了一篇英文來,這是什么道理?
“法文原版找不到,就只能先用英語版翻譯。”
楊翊翻了個白眼,這是真能湊合事啊。
“多少錢?”
“要看字數。”
是看翻譯成中文的字數。
想要混稿費的話,其實也可以水字數,只不過這種方法不太可行。
因為文章水分太大,編輯很容易不給過稿,或者是降低稿費標準,比如從原本千字四元直接給降到千字兩元,字數雖然多了,稿費反而少了。
“這部《農民》不需要翻譯么?”
楊翊又將《農村堂長》翻譯成《農民》,徐曉眉毛再次挑了挑,她覺得《農民》比什么《農村堂長》有力度多了。
另外,楊翊只看到《鄉村醫生》的稿子,可沒見到《農村堂長》的稿件,這說明他之前就看過《農村堂長》這篇小說。
而且,審稿單里面也說了,《農村堂長》之前沒有中譯本。
這說明楊翊肯定看過外文版,而且有可能是英文版。
但不管怎么說,楊翊對外國文學的了解都超出了徐曉的預料。
“你會法語么?”徐曉問。
楊翊搖頭,“不太會。”
作為一個語言老師,楊翊學過很多語言,包括英語,俄語、高麗語、法語、霓虹語以及德語。
因為很多語言有共性,學到后面一通百通。
除了英語之外,楊翊最好的外語是俄語跟霓虹語,但是也只能做一些相對簡單的交流。
至于法語,那純粹是學著玩,會一些日常用語,而且發音非常差。
“哦。”徐曉點點頭,看來楊老師也不是太離譜,“《農民》的稿子已經有人在翻譯了,而且是法文版本直接翻譯,他們對《農民》比較重視。”
楊翊表示明白,《農民》可是一部長篇小說,別的不說,稿費那肯定比《鄉村醫生》要多很多。
這樣的活,自然輪不到他。
關鍵他也不會法語,搶也搶不到。
能拿到《鄉村醫生》的活,楊翊已經挺高興了。
“稿子什么時候要?”
“一個月之內。”
“沒問題。”
《鄉村醫生》大概也就幾千字,一個月的話,平均每天也就一兩百字的翻譯任務,這對楊翊來說沒什么壓力。
“如果能快的話,最好盡快。”徐曉又說。
“好,我會盡快的。”
楊翊當然是能快則快,他還指望這個稿子過了,快點拿到稿費,最好后面的稿子能夠迅速續上。
如果他這個稿子一時半會出不來,北島那邊即便有新稿子,也不會給他了。
“對了,楊老師,最近有新詩么?”徐曉又問。
楊翊搖頭,“沒有。”
“哦,好。”徐曉有些失望。
她特別喜歡《從前慢》,而且是越看越喜歡的那種。
雖然她還沒有因為《從前慢》,而成為楊翊的忠實追隨者,但是她當然也希望能夠早點看到楊翊的新作。
而且她也知道楊翊把陳琪的自行車給丟了,現在正發愁還錢的事情,要是楊翊能有新作品發表,也能緩解一下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