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彌補甘夫人的遺憾
- 從夷陵滅蜀,中興漢室
- 三尺月明
- 2007字
- 2025-05-10 15:00:00
日出于東,霞光萬道,嶺南瘴霧盡散。
劉琦一襲玄色大氅,豐神飄灑。他面容溫和,親自斟酒:
“二位要回荊南,怎么不多留一些時日?不管怎么樣,二位皆伯常手足,琦斷無加害之理。”
馬良抬眸覷向劉琦,其眼底浮著淡淡疏離,深邃若淵,恰似萬象皆納于洞察之中。
“皇叔常念公子在荊州的情分,若公子肯隨我等回荊州,叔侄聯手,必可匡扶漢室。公子與皇叔,本是血脈相連,不可能為外人所離間。”
劉琦執壺滿酌酒盞,道:“望季常回稟皇叔,琦唯愿嶺南百姓,能多收幾季稻,多讀幾卷書。至于叔侄情分……待天下太平,再敘不遲。也請皇叔放心,縱琦得嶺南全境,終非皇叔敵手。皇叔若念叔侄舊誼,便容琦于嶺南躬耕自安。荊州刺史之位,非琦所欲也”
馬良將未吐的勸言,盡咽腹中。秋風漸厲,其心下明晰:有些答案,不須道破。縱拼卻一切言之,亦無裨益。
馬謖目色沉定,道:“公子所言,我等自當如實稟于皇叔。皇叔欲圖巴蜀,志在寰宇,非是困窘的嶺南,公子但放寬心。此番皇叔遣我等來此,是真心希望公子回心轉意。”
劉琦啜一口芋酒,蕩氣回腸道:“琦唯愿安穩度日,若有人欲壞疆土,琦斷不容情。”
馬良神色端肅,喟嘆道:“謝劉琦公子款待,我等已知悉。”
觥籌交錯,推杯換盞間,劉琦磊落設宴,親送使者啟程。
馬良屢屢回首,萬千言語攢于胸間,竟不知從何說起。有些裂隙既生,便再難彌合。
馬謖騰身躍馬,揚鞭疾馳。沿途望嶺南風物,心下悵然。劉琦公子溫雅之姿,常縈于懷。如此雄才大略之人,真甘老于嶺南?
皇叔終失一臂助,實乃漢室之大殤也。
兄弟二人,晝夜兼程,水陸并進。數日之后,方至公安。
劉備放下一切工作,殷切以待佳音。然見馬玄面色苦澀,心下頓生不祥之兆。
諸葛亮輕搖羽扇,笑道:“觀此情形,此次賭約,倒是亮贏了,劉琦公子不可能回來。”
劉備胸有成竹道:“孔明,你別高興太早。最知賢侄者,莫過備也。”
諸葛亮好奇:“主公,何以見得?”
劉備侃侃而談:“備剛逃難荊州,身無長物。景升兄親迎備,設酒饌相待。席間得見賢侄,其談吐精妙,識見卓然,令備深為嘆服。”
諸葛亮笑了笑,未即作答,肅然斂容,作洗耳恭聽之態。
劉備繼續回憶:“蔡瑁忌我,向景升兄進讒,授我校尉之職,漸奪兵權。備初至荊州,根基未穩,只得從命。幸得賢侄挺身而出,言我乃英雄,又是豫州刺史,安可屈居校尉之位。”
諸葛亮輕啜香茗,舉止從容,盡顯耐心與雅量。
劉備念及劉琦,眼眶漸紅道:“賢侄嘗言,張繡降曹,荊州失障,遂薦我鎮新野,予我立足之基。新野初定,人困馬疲,幸賢侄暗中資助錢糧兵馬,助備度過至艱之時。”
諸葛亮稱贊:“劉琦公子高義!”
劉備背負雙手,滔滔不絕:“及后曹軍南下,數十萬眾追備如逐犬。賢侄不顧危殆,毅然引軍北上,阻虎豹騎于當陽。數遭生死之劫,本可作壁上觀,本可承繼荊州,然其皆不為也,素信備能匡扶漢室。縱備一窮二白之時,猶不離不棄。今備已得荊南四郡,賢侄豈會輕去?”
馬良入堂后默立聆聽,未發一言。馬謖欲言又止,幾次張口皆被劉備話音掩過,兄弟二人相視苦笑,唯覺如鯁在喉,難以置喙。
劉備撫須整緒,沉聲道:“季常、幼常,且從實道來。不管有什么后果,備當承之,萬勿隱瞞。”
馬良深吸一口氣,凝聚心神:“劉琦公子一直念著主公的情誼,根本沒有忘記。”
劉備爽朗大笑,仿佛此時此刻,他擁有了天下,匡扶了漢室。其暢意之態,較赤壁破曹時更勝三分,久未如此歡欣。
馬良眼神沉毅,進行補充:“只是劉琦公子覺得,自己根本沒有動甘夫人,乃遭人構陷。其憂主公身旁有奸佞作祟,是以不敢輕歸。”
劉備震愕失色,慌亂溢于眉梢:“備親眼所見,怎么可能有假?甘夫人在我面前,哭得梨花帶雨。她字字句句,都在……控訴賢侄。今甘夫人已薨,無從查證。縱此事有疑,備亦已釋懷,賢侄竟仍不肯歸?”
馬謖神色肅穆,提高聲調道:“劉琦公子不僅不肯回來,他還在荔浦屯兵積糧、操演甲士,似有不臣之心!”
劉備愕然,不愿意相信:“怎么可能,賢侄對我的感情,比親生父親還要真摯。必是吳巨教唆,不然賢侄不會這么對我。”
諸葛亮看向馬良:“季常,可有此事?”
馬良心下惴惴,正色答道:“荔浦確有增兵練兵之舉,此乃實情。”
馬良恭謹捧書,雙手呈于劉備。劉備逐字細覽,眉梢喜色漸濃,目中神采愈盛。
諸葛亮見狀心疑,撫扇問道:“主公,書中所言何事?”
劉備長舒一口氣,神清氣爽道:“賢侄于嶺南辟得一番天地。制曲轅犁、造筒車、興造紙之術,更開荒植芋,廣施善政!”
諸葛亮目露驚色,撫扇沉吟道:“劉琦公子在荊州時未顯此等大才,想來是藏器于身,生怕主公捷足先登,匡扶漢室。”
劉備搖頭正色道:“賢侄是什么樣的人,我最清楚不過,他不可能這么卑劣。”
諸葛亮肅容道:“主公,今時不同往日,荔浦勢力日盛,不可不防啊!”
劉備鎮定自若:“孔明,你多慮了。賢侄屯兵非為犯荊州,乃欲開疆拓土、積蓄實力,助備共圖大業!”
諸葛亮急切,愕然:“主公,何以見得?”
劉備運籌帷幄:“賢侄打造曲轅犁、筒車、造紙等等,在荔浦能有什么成效?他是想鉆研此道,好獻給我,推行天下,彌補對甘夫人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