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蟠桃會
- 剛躍龍門,就淪為天庭食材
- 楓味
- 2013字
- 2025-05-19 10:39:19
素色云界旗,先天五方旗之一,乃瑤池金母鎮宮之寶。
此旗又名“聚仙旗“,每逢瑤池盛會,只需將此旗高懸南天門揮動,三界仙神立刻心生感知,紛紛赴會。
天庭諸神,唯有八品以上正神方可赴宴。
唯冥殿十王例外,蓋因蟠桃盛會乃三界共襄之盛舉,陰司之神出現總有些煞風景。
蟠桃會之期不定,短則三五天界年,長則十載,視蟠桃成熟情形而定。
南天門外,祥云翻涌,瑞靄千重。
正巧有不少仙神從天人兩界來,祥云陣陣。
有踏青云而來的玄門真人,乘青鸞而至的天界女仙,騎墨麒麟的截教神君,坐金蓮破空的羅漢菩薩……
忽聽龍吟震九霄,四海龍王各驅水晶車輦,八條蛟龍拉車,龍鱗折射虹光,將云路映成七色天橋。
呂易恰至南天門,未行虛禮,徑自而入。
他躍龍門而化五爪真龍,承的是禹皇遺澤,不屬于正統龍族一脈,故不受四海龍王管轄。
至于先天之身,有金色詞條【和光同塵】加持,除非是準圣大能仔細探查,否則斷然不會被發現。
過接引殿,穿三十三座玉虹橋,瑤池勝境豁然眼前。
但見先天靈氣凝成瓔珞垂珠,懸于九重雕檐之下;池中萬朵紅蓮綻放,蓮心躍動仙光,照得仙水一片絢爛。
進入之中,就見數百名素衣仙女手捧碧玉盤迤邐而行,盤中盛著火棗、交梨等先天珍果,黃巾力士往來搬運酒壇,一派繁忙景象。
“天河大都統到!”
仙官唱名聲中,呂易被引入瑤池深處。
千張寒玉案按周天星斗排列,每案鋪鮫綃云錦,上置九鳳纏枝鎏金盞、八寶琉璃荷葉盤。
正中蟠桃大如海碗,果皮透瑩潤霞光,流轉著壬水之氣。
旁側瓊漿玉露盛于青玉壺中,壺蓋微啟便沖起七彩霞光;水晶碟內芝草朱果堆疊如塔,顆顆含日月精華,映得席間寶光沖霄。
作為六品正神,呂易席位居中偏后。
案上蟠桃清香彌漫,大放毫光。
先天壬水蟠桃樹是先天十大靈根之一,與混沌青蓮一樣,它也遭了劫數,化為了三千六百株桃樹。
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體健身輕;中間一千二百株,層花甘實,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升,長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紋緗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
以他現在的資格只能享用三千年蟠桃,若是再上一層,為五品正神,就可享六千年蟠桃。
畢竟五品正神有資格參加大朝會,地位尊崇。
瑤池上方圣位虛懸。
自六圣隱遁混沌,蟠桃會再無圣人臨凡。
呂易將目光轉向不遠處的宛若玉帶般的河流,里面流淌著億萬載不散的先天壬水之氣。
河面氤氳蒸騰的靈霧中,隱隱有瑤池仙女在其中穿梭,如夢亦如幻。
河底鋪陳著五色神砂,隨暗流涌動時泛起虹霓般的幻彩,偶有仙鯉銜珠躍出水面,鱗片閃爍間灑落道道清輝。
河心處矗立著七座水晶亭臺,以虹橋相連,檐角懸掛的青銅風鈴無風自鳴,聲如清泉擊磬,時有素衣仙女駕青鸞掠過水面,鸞鳥尾羽掃過的軌跡留下久久不散的鎏金光痕。
“算了,還是穩妥點好!”
呂易暗嘆一聲,放棄了綁定瑤池的想法。
瑤池雖然不大,但卻是先天壬水所化。
先天壬水,先天所屬神水,乃是十大極品先天靈根之一的蟠桃樹,感萬海之精華,聚天地之精氣,歷萬萬年方才能凝聚出一滴的神水。
自當年道祖將這先天靈根賜予王母娘娘,無數元會來,不知凝聚出多少滴先天壬水,全都匯聚于眼前瑤池之中。
若是將其綁定,說不定真能開出一條金色詞條。
但也正因為如此,瑤池當中,定然有王母娘娘預留的手段。
玉帝王母皆是老牌準圣,實力恐怖至極,若是冒然綁定,風險極大。
“只是瑤池乃天庭重地,非蟠桃盛會時不能進入,更何況王母娘娘久居其中,輕易并不會離開!”
呂易感到有些可惜。
若是能參透先天壬水的奧義,說不得自己的混洞仙光還能再添一色。
這時仙音陣陣,彩鳳清鳴,真龍盤旋。
玉帝王母現出身形落位。
王母娘娘身穿古典高雅的宮裝,似瓊海撫明珠,如流光伴月華,氣息縹緲不定,自有一番威嚴在其中。
玉帝著九章法服,冠十二旒冕旒,面容隱于瑞靄之中,周身環繞紫氣金霞,威儀天成,雙目如日月含輝,盡顯三界至尊之相。
仙鐘玉磬連響,有七位公主領一眾瑤池仙子,吹動云和之笙等先天樂器,奏響無上仙樂。
瑤池之中,三教仙人,周天正神,都自齊齊起身,拜見玉皇大帝,瑤池金母。
當下眾多仙人推杯換盞,宴間黃巾力士頻斟御酒,白鶴彩鳳銜獻靈果,素手纖纖的仙子移步奉觴,端的是一派仙界逍遙勝景。
呂易拿出那顆靈氣十足的蟠桃,輕輕咬了一口,頓時覺得滿口生津,甘甜香滑,四肢百骸都飄飄起來,元神受到了洗滌,那甘香汁液透入內腑,帶入了身體之中,頓時法力滾滾,好不容易才平息了下來。
“早就聽說蟠桃乃是無上珍品,沒想到還是低估了,僅此一口,能抵擋小半個天界年苦功!”
不多時,案上唯余桃核一枚。
隨著蟠桃會的漸入佳境,眾多三教仙人、周天正神紛紛離座,三三兩兩,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禮物法寶獻上瑤池主人,氣氛一片祥和。
呂易送出的是一串念珠,共一百零八顆,每顆皆有龍眼大小,表面流淌著幽藍星輝,內里似有銀河漩渦緩緩旋轉。
以他的身份地位,送出以天河星砂打造而成的念珠正合適,既不張揚,也能表明自己的心意。
“小僧送上一卷阿彌陀佛手抄的佛經,祝大天尊和娘娘早證混元!”一個大耳橫頤方面相,肩查腹滿身軀胖的和尚笑呵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