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談談
- 這江湖,怎么比末日還難活?
- 疾風小李
- 2173字
- 2025-06-25 12:11:41
隨著船身被影鋼納米機器人覆蓋,它的主導權也漸漸歸于古長青手中。
龍宮空間中,古長青扶了扶墨鏡,笑著看向面前的崔紅綃。
“本來呢,我沒打算做到這個份上,是你們先動手的,可怪不得我哦。”
崔紅綃嘆了口氣,看向古長青,問道:
“所以,你真是煉器士?”
古長青:“天大的誤會啊,我說了,這是納米機器人的功勞,與我本人能力無關。”
一邊說著,他一邊抽出來一張黃色符紙,在崔紅綃面前晃了晃。
“如你所見,我是一個符師。”
“算了。”崔紅綃搖了搖頭,決定不再去思考這些沒有意義的問題。
“我們來談談吧。”
古長青:“就等你這句話了。”
一旁看戲的兩個面具人都是發出了無趣的鄙夷。
面具男:“沒意思。”
面具女:“打起來。”
古長青&崔紅綃:“……”
你們倆到底是來干嘛的?
……
外界,射江水底。
整艘大船都停了下來,不再前進。
已經有一部分納米機器人滲入船體內部,沿著木紋擴散,分解并替代原有的結構,將朽木轉化為帶有金屬光澤的量子結晶物質。
而另一部分則如活物般爬上桅桿和甲板,在表面形成一層流動的暗銀色薄膜,薄膜下隱約可見藍色能量脈絡跳動。
船身擠出破敗的地方開始自行修復。
斷裂的龍骨重新接合,破碎的船板無聲愈合,甚至連腐爛的繩索都如蛇般蠕動,自行編織成新的纜線。
整艘船在納米機器人的操控下,逐漸從一具看似破敗的帆船轉變為某種介于生物與機械之間的活體構造。
其實,這種納米機器人有一個很中二的名稱——影織者。
它的核心材料是影鋼,這是一種在微觀尺度上具有特殊晶格結構的超材料。
影鋼(QCA)的原子排列并非傳統晶體,而是由拓撲量子缺陷構成,使其能夠在高維空間存儲能量。
當外界施加動能比如如沖擊或者振動時,能量不會直接轉化為熱能,而是通過量子隧穿效應被轉移到高維空間,表現為“能量吸收”。
這一特性讓紡織者能緩沖極端物理沖擊,甚至吸收熱能、電磁輻射等。
在古長青看來,這種涉及量子領域的技術已經屬于玄學范疇了。
甚至在某些方面都要高于這個世界的修行者。
畢竟,修行者想要使用力量,還需要修煉,再不濟也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但這些黑科技不同,你把它塞給一個牙牙學語的孩子,它都能發揮出百分百的力量!
這些黑科技唯一的限制就是權限,和最基本的心理評估。
除此之外,沒有任何使用限制。
如果古長青生存點數足夠,他完全可以一人成軍,推翻現在的大周。
只可惜,目前的他獲取點數的效率還是太慢。
而系統中的商品又一頁比一頁貴,它不是翻倍的漲價,而是成指數上漲,簡直不當人。
別看這艘船現在已經被古長青控制,其實也就最表面一層被覆蓋。
如果將這些納米機器人揉成一團,也就一支試管得量。
不過就算數量不多,那也很恐怖了。
影鋼的納米結構具有動態鍵合能力,受損時能通過量子糾纏重新排列原子位置,實現自修復。
修復速度取決于可用能量,在充足能源下,嚴重損傷可在數秒內復原。
通過調整影鋼的內部結構,影織者可改變其振動頻率,使其與目標物質共振。
高頻共振可瓦解分子鍵,低頻共振則可強化結構。
屬于是萬能材料了。
說完材料本身,咱也再順便說說納米機器人。
影織者的每個單體都是一個納米級量子計算單元,這在之前也說過。
而集群,則是通過分布式人工智能協作。
所謂分布式人工智能是指將人工智能的計算、決策和學習能力分散到多個獨立但協作的節點上,而非依賴單一中央系統。
它強調去中心化、并行計算和群體協作,適用于復雜、動態或大規模的環境。
總之一句話,就是類似蜂群的運作模式。
古長青就是那個母蜂。
單個影織者機器人尺寸約10-100納米,內部集成拓撲量子比特,使其具備基礎計算能力。
它們通過傳說中的量子糾纏通信實現超光速信息傳遞,確保集群決策無延遲。
整個網絡形成一種“群體意識”,類似蟻群或蜂群,但沒有單一控制節點,而是依賴去中心化共識算法。
說起量子糾纏,屬于是民禾斗經常掛在嘴邊的東西。
翻來覆去,說得玄乎,其實大部分都沒能講明白什么叫量子糾纏。
……你們不會以為我要開始講量子糾纏吧?
對于量子糾纏,作者本人雖然好奇,但知道的范圍就僅限于,當年愛因斯坦的手套和波爾的襪子之爭。
在當時那個時代背景,波爾此舉無疑是從科普號轉型營銷號。
屬于是和整個物理界干起來了。
畢竟在當時,愛因斯坦可是如日中天。
他說上帝不會擲骰子,那基本就是全員跟隨。
好了,扯遠了。
繼續說回古長青從商店中兌換出來的納米機器人。
這玩意兒能用上傳說中的量子糾纏,就證明它所在的文明已經相當發達,甚至于古長青都認為,這個文明是否已經升格到了更高的維度!
而且不是一個人,或者一群人升格,而是整個文明升格。
不然,像是影鋼這種材料也不會作為最基礎的材料流行于那個文明。
影織者作為十萬生存點數才能購買的裝備,最恐怖的能力在于“劫持”物體,使其成為自身延伸。
其控制方式分為三個階段。
最開始的滲透階段,就是以液態金屬或氣溶膠形式接觸目標,通過毛細作用、量子隧穿或主動鉆孔進入微觀縫隙。
對于生物體來說,它們可沿血管、神經或細胞間隙擴散。
下一個是同化階段,納米機器通過掃描和建模,分析目標的分子結構,建立數字孿生模型。
隨后逐步分解原有物,并用影鋼重建,保留外形但內部已機械化。
若目標有神經系統,影織者可模擬電信號,直接操控其行動。
最后,便是重構階段。
完全控制的物體可被遠程指令重塑,比如古長青最開始兌換出來的匕首,就是被重塑后的產物。
當然,人,也可以被重塑。
其性質,就和奪舍沒太大區別。
不過,這黑科技有一個還算當人的設定。
那就是不會對原本的宿主造成致命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