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 講好中國故事 共畫網絡同心圓第四屆廣西網絡文學大賽取得圓滿成功
- 第四屆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獲獎作品選(2018)
- 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組委會編
- 3231字
- 2025-04-28 17:28:40
陽和啟蟄,品物皆春。踏著新春的旋律,我們迎來了第四屆廣西網絡文學大賽頒獎儀式,也將開啟第五屆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的征程。由自治區黨委網信辦、自治區新聞出版局、廣西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廣西網絡文化協會、廣西作家協會、廣西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麥林文學網承辦的第四屆廣西網絡文學大賽自2018年2月2日開幕,至2018年12月31日結束,獲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大賽秉承敬畏、嚴謹、客觀的態度,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評選出48部獲獎作品,其中小說組、散文組、詩歌組各16部。
四載春華秋實,感念不輟之心。廣西網絡文學大賽始終堅守初心,不斷開拓創新。為繼續助力網絡文學繁榮發展,第五屆廣西網絡文學大賽于2019年3月28日正式啟動,大賽將從新高度、新要求、新氣象中再起航,用更多有道德、有溫度、有力量的作品回饋時代、回饋大眾。
突出主旋律,弘揚正能量
2019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強調,文藝創作要“承擔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時代課題,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深刻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巨變,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立足中國現實,植根中國大地,把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和當代中國人精彩生活表現好展示好,把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闡釋好”。總書記對文藝工作者寄予了殷切期望、提出了嚴格要求,對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包括網絡文藝指明了方向,也為繼續舉辦好廣西網絡文學大賽提供了遵循。大賽始終突出優秀作品示范作用,努力打造表達中國精神、體現中國價值、展示中國力量、弘揚中國文化的平臺,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推出了一批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以及弘揚主旋律的作品,不斷發揮大賽在網絡文學上的導向作用、旗幟作用和引領作用,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引領力。
同時大賽緊跟時代潮流,適應網絡文學的傳播規律,積極引導參賽者觀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創作出主旋律更鮮明、正能量更強勁的作品,為廣大網絡文學愛好者提供了更多優質內容,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大范圍地用正能量感染和影響人民群眾,讓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引領時代風尚,讓網絡空間更加清朗和富有生氣,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
突出原創,特色鮮明
走過20多個春秋的網絡文學風華正茂,成為中國文學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15年以來,我們舉辦了四屆廣西網絡文學大賽,與前三屆大賽相比,本屆大賽參賽作品有以下特點:
原創性強,內容質量高。部分參賽者大膽探索,銳意進取,追求創新,在內容、風格上有特色,力求創作出富有個性、創造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優秀作品。他們從自身的境遇、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遷、大自然的規律出發,找尋原創的內外驅動力,引發讀者對生命意義與人生價值的思考。部分作品以小見大,或反映不同社會群體的生存狀態,或書寫鄉土與親情,或向往美好的大自然,同時巧妙地運用多種藝術手法反復渲染、深化作品的內涵,敘事內斂又蘊含力道。例如,散文組一等獎作品《故鄉的菌》通過展示山脈、森林、云霧、河流、獸類、菌類等帶有云南地理標識的元素,講述了故鄉的山民食菌、撿菌的趣事,呈現出一幅生動的云南山水人文畫卷。詩歌組一等獎作品《大風驟起(組詩)》通過對木頭、雪花、雨水、大風等普通事物引發的思考,體現詩人對萬物的感知,詩歌多變的文風表現了詩人豐富的情感世界。
網絡文學特征明顯。與往屆相比,部分作品題材更加新穎,想象力更加豐富,表達方式更加年輕化和網絡化,以更加豐富的精神文化內容滿足網民的閱讀需求。本屆參賽者除了自由創作者、網絡文學網站簽約作者和文聯作協成員,還吸引了大量的高校文學愛好者參賽,為大賽作品注入了新文風、新思路,促進了傳統文學與互聯網文化的交融。例如,小說組三等獎作品《倒顛之城》以科幻故事的形式揭示了破壞地球環境帶來的惡果,通過主人公的曲折經歷,體現了遏制人類的貪欲、保護人類生存環境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小說組優秀獎作品《王妃不知曲中人》是一部穿越題材的小說,通過描繪從21世紀穿越回古代的主人公的愛情故事,展示人性的真善美終究會戰勝假丑惡。
現實主義特性突出。部分作品能緊跟新時代網絡文學創作的潮流,關注社會現實,聚焦家庭、故鄉等元素,凸顯了人文關懷、親情愛情故鄉情、人民群眾在現實生活中相互扶持的樸素品質等,情感真摯,語言樸實,情節精彩,張弛有度,現實意義深遠。如詩歌組二等獎作品《醫者物語:生死來回(組詩)》以簡練用詞,形象敘述醫者大愛,將醫生在工作中的生死博弈通過物化的形式體現,謳歌了醫者仁心的美德;《饑饉年代的愛情(組詩)》以抒懷的方式表現了家鄉的人事和景物,真切地表達出了作者對父輩愛情的思考。散文組二等獎作品《廢品垛下的蟋蟀》通過講述打工者的妻子即使生活艱難也不忘照顧兩只蟋蟀的故事,展現了她勤勞質樸、溫婉善良的優秀品格。也有其他作品關注了生態環保、心理健康、都市愛情、鄉村留守兒童、鄉村支教教師等現實主義問題,引人深思。
歷史題材豐富。本屆大賽涌現出一批展現抗日英雄形象、反映中國古代史的參賽作品,作者通過歷史題材,向讀者呈現了不同年代的生活風貌。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古照今,可以明得失。例如,小說組一等獎作品《廚子出山》以一個農村廚子兩次出山的經歷為主線,講述主人公與三個兒子熱血抗日的故事,塑造了一批在民族危難面前勇于抗爭的中華兒女的英勇形象;小說組二等獎作品《火石》講述了人民群眾英勇抗日的故事,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小說組二等獎作品《鳴鏑英雄傳》以居住在漓江流域的王氏家族四代人的悲歡離合和軍民抗日為脈絡展開敘述,書寫了廣西軍民不畏強敵,在漓江兩岸保家衛國浴血奮戰的感人事跡;小說組優秀獎作品《千里江山》描寫的是南唐中主李璟一朝風云詭譎的政治斗爭以及其情感糾葛,作品結構宏偉嚴謹,情節跌宕起伏,描寫真實細膩,營構出一系列韻味濃郁的意象。
突出導向,嚴把審核關
網絡文學是社會主義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網絡出版的重要類型,堅持正確的出版導向是第一位的要求。大賽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切實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倡導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以優秀作品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持續通過優秀作品示范作用,引導大賽參賽者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激勵參賽者多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深受群眾喜愛的原創網絡文學精品力作。
當然,正確的導向管理也離不開嚴格的稿件評審機制。在自治區黨委網信辦、自治區新聞出版局、廣西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支持與幫助下,大賽形成了嚴謹的稿件評審機制,將評審工作分為初評、復評和終評三個階段。在初評階段,大賽組委會編輯組利用網站技術程序過濾稿件敏感內容,并且人工審核全文,在核實作品內容為原創后,從參賽作品的內容、表達方式等方面對作品進行反復討論,經過三審后評選出初評作品;在復評階段,大賽組委會辦公室根據作品質量綜合評審,確定入圍終評的作品;在終評階段,由大賽評委對作品進行評審,再綜合麥林文學網上讀者和評委的打分后,最終大賽評委根據作品的文學性、科學性、思想性和知識性,評選出本屆大賽的獲獎作品。
2019年,我們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2020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1年,我們將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新的機遇,新的挑戰,廣西網絡文學大賽更要勇于擔負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職責以及文化強國、文化興國的使命,肩負起培育新一代網絡文學創作人才的責任,響應時代號召,推出更多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佳作,助力廣西網絡文學再登新高度,彰顯廣西文化創造的活力與魅力,為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而努力奮斗。
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組委會
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