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導論

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時代條件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是發展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實踐需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始終從中華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高度看待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從國家戰略資源的高度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從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再三強調要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使之成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深厚精神力量。黨的十九大報告深刻指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中國傳統價值觀的新命》一書,以中國傳統核心價值觀的創造性轉化為主要研究內容,以“仁義禮智信”和“忠孝廉恥勇”等十個價值理念為例,深入闡發了中國傳統核心價值觀的源流發展及其在新時代的價值定位,結合時代要求深入開展了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研究,賦予其以時代的新內涵,從而實現中國傳統價值觀的創造性再生,為鑄就中華新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和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奠定深厚的歷史根基。

對比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到以往研究的突出不足是缺乏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核心理念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深入研究。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要抓住重點、抓住關鍵、抓住精髓、抓住精神。抓住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核心價值理念,就抓住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和精髓。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關鍵是要對其核心理念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沒有創造性轉化,繼承就可能是盲目的繼承,是因循守舊、照搬照抄;沒有創新性發展,發展就可能是低水平的重復,是簡單堆砌和泥古不化。只有創造性轉化才能推陳出新,只有創新性發展才能“日日新,又日新”。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就是要用現代意識、現代觀念、現代方法充分闡發其核心理念的時代價值。

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進程中,獨特的自然經濟生產方式、獨特的社會結構和政治上層建筑、獨特的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形成了獨特的中國傳統核心價值觀和價值體系,成為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獨特精神標識、獨特精神血脈和獨特思想文化傳統。在長期的演變發展過程中,中國傳統核心價值觀積累了寶貴的歷史經驗,有一定的規律性可循,從中可以得到一些非常有價值的重要啟示。

對比理論界、學術界已有研究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成果和狀況,《中國傳統價值觀的新命》一書的理論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系統深入闡發了中國傳統核心價值觀的源流發展。中國傳統核心價值觀萌發于中國古代自然經濟的生產方式和宗法制的社會結構,形成于“家國同構”的君主專制政治的發展需要,經歷了一個從萌發、產生到確立和不斷完善,再到遭遇挑戰與重大調整的發展過程。中國傳統核心價值觀的源流發展,歷經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古代核心價值觀的萌發與“百家爭鳴”、漢初對中國傳統核心價值觀的初步探索和董仲舒對“五?!眰鹘y核心價值觀的系統闡發,以及“仁義禮智信”——“五常”作為傳統核心價值觀的正式確立,直到魏晉時期對“名教”的質疑與正名、隋唐時期“五?!眰鹘y核心價值觀在批判中的發展、宋代對“五?!眰鹘y核心價值觀的進一步理論化和近代以來中國傳統核心價值觀遭遇的重大挑戰與重大調整。

二是系統深入闡發了中國傳統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中國傳統核心價值觀寓于中華傳統文化之中,融于中國傳統道德體系之中。“仁義禮智信”是中華傳統道德的核心范疇,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貫穿于中華傳統道德的整個發展歷程,貫穿于中國傳統道德體系之中,重視整體利益價值的追求,重視個人道德品質的錘煉,重視道德規范的踐行。除了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價值觀,中國傳統道德還形成了獨特而完整的價值體系和規范體系。新時代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需要正確分析中華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的歷史影響,要站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和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時代潮流的高度,剔除其封建糟粕,汲取其精華元素,賦予其以新的時代內涵。

三是創造性地研究了中國傳統核心價值觀在新時代的價值定位。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征的價值體系,努力搶占價值體系的制高點,是新時代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結合時代要求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其核心價值理念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其根本目的是發展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堅定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奠定更加深厚的歷史根基和文化底蘊。結合時代要求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及其核心價值理念,既不能用博物館心態來看待中國傳統文化,也不能用頂禮膜拜的心態來闡釋中華傳統文化,而是要使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傳統文化及其傳統價值觀相傳承,充分展現其基礎性、民族性和傳承性。中國傳統核心價值觀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靈魂和總綱,是中國人的基本價值觀,貫穿中國傳統價值理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規范。結合新時代要求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關鍵是要對中國傳統核心價值觀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人類文明發展趨勢相一致,科學區別其原義、他義和今義。

四是創造性地研究了中國傳統核心價值觀的創造性轉化。我國古代確立了一套以儒家思想為主導、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價值理念的價值體系和道德規范體系,提出了中庸、智仁勇、忠孝仁愛、禮義廉恥、智勇信敬、恕悌友善、和遜正莊、溫良恭儉讓、恭寬信敏惠等一系列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新時代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及其核心價值理念,最根本的是要結合時代要求實現其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深入分析中華傳統文化及其核心價值理念源流發展的基礎上,結合時代要求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賦予其時代的新內涵。

(1)創造性地闡發了傳統“仁”德及其創造性轉化。在中國傳統核心價值觀中,“仁”是一個統攝諸種價值觀念和傳統美德的總體性范疇,居于核心地位?!叭省彼N含的仁愛和諧的寬廣情懷,是中國傳統核心價值觀留給我們的寶貴價值資源,是新時代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源頭與依托。結合時代要求講“仁”,應以社會和諧、共同發展為目標,大力提倡人們對他人、對社會、對自然的愛,大力提倡人與人之間平等相待、友好相處、團結互助,大力提倡人道主義和慈善精神。其核心思想應該是“仁愛慈善”,主要內涵包括仁愛寬容、平等人道、和諧合作。

(2)創造性地闡發了傳統“義”德及其創造性轉化。在中國傳統核心價值觀中,“義”與“仁”一樣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深深地融入了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體系和道德規范體系,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具有普遍而崇高的意義,成為選擇人間正道的準則。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義”是判斷是非善惡的基本價值規范,是人們立身處世的根本,今天結合時代要求講“義”,應把“義”看作是人應該遵循的最高道義和應該依歸的人間正義。要大力提倡做人的正直公道,提倡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提倡對全社會共同利益和國家利益的高度負責,其核心思想應該是“正義奉公”,主要內涵包括持正重義、利群濟困、奉公愛國。

(3)創造性地賦予了“禮”以新的時代內涵。“禮”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個極具中國特色的文化概念和價值理念,是中國古代社會生活中最權威的制度規范,貫穿于幾千年中華文明發展史。當今時代探討“尚禮守法”的行為模式,對于實現對傳統禮俗的因革取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好地構建和諧社會,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與現實意義。結合時代要求講“禮”,應以建立現代法治社會和安定有序、高度文明的社會為目標,大力提倡基本的人倫規范,大力提倡文明禮儀,大力提倡法治精神,其核心思想應該是“尚禮守法”,主要內涵包括孝敬謙恭、文明禮貌、遵紀守法。

(4)創造性地賦予了“智”以新的時代內涵。在中國傳統核心價值觀中,“智”作為一個重要的核心價值理念,不僅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同,而且已內化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基本精神品格。中華民族的“貴智”傳統,“崇智求真”的價值理念和傳統美德,自古及今,綿延不絕。中國古代的“智”主要強調人生智慧。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進程中,結合新時代要求講“智”,應以整個社會充滿創造的活力和進取的動力、人與社會不斷進步為目標,大力提倡勤于學習、善于思考的品德,大力提倡科學理性、務實行動的品德,大力提倡追求真理、善于創新的品德,其核心思想應該是“崇智求真”,主要內涵包括勤學敏思、明理力行、求真創新。

(5)創造性地賦予了“信”以新的時代內涵。在幾千年悠久的歷史發展中,“信”德滲透到我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每個成員應當遵守的道德準則,而且內化為中華民族的深層道德意識,成為中國人立身興國的根本。從世界歷史發展進程看,“信”是與世界文明交匯、相通的一個價值觀念和道德規范,具有永恒的價值,是新時代應該大力弘揚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講“信”,應大力提倡做人誠實守信,大力提倡符合市場經濟需要的契約信用精神,大力提倡人們的責任意識、敬業精神,大力建設現代信用社會,其核心思想應該是“誠實守信”,主要內涵包括真誠信實、踐諾履約、敬業盡責。

此外,還創造性地研究了中國古代其他重要價值理念——“忠孝廉恥勇”的創造性轉化,賦予其以新的時代內涵。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济纳旗| 拜泉县| 黔江区| 耒阳市| 海原县| 丹阳市| 博白县| 大新县| 鲜城| 福清市| 治多县| 长丰县| 卢氏县| 璧山县| 宁强县| 平泉县| 休宁县| 永嘉县| 永新县| 修水县| 荃湾区| 香港 | 岚皋县| 育儿| 普安县| 北碚区| 白山市| 彭阳县| 青州市| 洛南县| 西藏| 罗甸县| 哈密市| 嵊泗县| 泾川县| 绍兴县| 浦县| 沁源县| 怀宁县| 柘城县| 萨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