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老太太暗布天羅網,蠢狼尤自磨爪牙
- 八零:別惹我這護犢子老太太
- 散伙飯吃到腸胃炎
- 2522字
- 2025-05-26 07:00:00
馬主任端著搪瓷缸子,指尖無意識地摩挲杯壁。
“為人民服務”幾個燙金大字,在裊裊熱氣中有些模糊。
王建國那個蠢貨,這次恐怕真踢到鐵板了。
趙淑芬走出紅星市府大樓,臉上那層“悲戚”的霜瞬間融化。
寒風卷起街邊的枯葉,打著旋兒,像極了某些人即將翻滾的命運。
“媽,”趙小麗緊了緊身上的確良外套,聲音壓得低低的,“那馬主任,不像好人。”
辦公室里,她手心攥滿了汗,全靠趙淑芬定海神針般的氣場撐著。
趙淑芬嘴角勾起一抹細微的弧度。
“是不是好人,很快就知道了。他既然想給別人當槍使,就得做好槍桿子被撅折的準備。”
馬主任這種人,最寶貝自己的烏紗帽。只要讓他覺得燙手,自然會松開。
但僅僅松開還不夠。
王建國這顆毒瘤,必須連根拔起。
回到家屬院,趙淑芬沒歇一口氣。
“小麗,”她聲音壓得極低,帶著篤定的果決,“你那個在省報當記者的老同學,李援朝,關系牢不牢靠?”
趙小麗心頭一跳,立刻明白了母親的打算,用力點頭。
“媽,您放心!李大哥是我高中同學,為人最是正直。他家當年困難,我們當時還幫過一把。后來他考上省城大學,畢業就進了報社。雖然現在只是個小記者,但他腦子活,路子也廣。”
“好。”
“你想法子聯系他,就說手里有些關于紅星廠王建國廠長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的真憑實據。問他有沒有門路,能安全地遞到真正管事的人手里,最好是省里直接下來的人。”
她停頓了一下,語氣沉了沉。
“告訴他,這事若能成,我們趙家不會虧待他。但務必做得干凈利落,絕不能牽扯到我們家,更不能讓他自己惹上麻煩。”
“我明白,媽。我這就去郵局給他拍電報,或者想辦法打個長途。”
打發走小麗,趙淑芬又把趙大剛叫到跟前。
“大剛,你這段時間多往外面跑跑。尤其是那些以前被王建國欺負過的小商販、小作坊,或者廠里對他早有怨言的老職工。留心聽聽,能不能挖到他切實的黑料。”
趙淑芬屈起手指,在桌上輕輕敲擊。
“比如,他利用職權倒賣廠里的緊俏物資指標,或者強行攤派些什么任務,從中撈了多少‘好處費’。不用刻意去打聽,注意安全,聽到什么,回來仔細跟我學一遍。”
趙大剛看著母親,趙淑芬的眼底平靜透著股剛毅。
這是要動真格的了。
經歷過王建國帶人上門查抄的驚魂,又親眼目睹老媽在市府馬主任面前那番滴水不漏的周旋,趙大剛對趙淑芬的敬畏之外,更多了幾分說不清道不明的依賴。
他也隱約感覺到,想要在這個風云變幻的時代站穩腳跟,光靠埋頭傻干,怕是不成了。
“媽,我懂了。我這兩天就去常去的那幾家鋪子轉轉,跟他們聊聊。”
趙大剛應下,眼神里是平日少見的專注。
不出三日,趙小麗那邊先有了回音。
李援朝接到消息后,表現得異常積極。
他回信說,最近正好有省紀委的巡視組進駐紅星市,帶隊的是一位以鐵面無私著稱的副組長,外號“冷面閻王”。
如果材料屬實,這絕對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他可以利用一次對口單位的采訪,將材料“不經意”地放在巡視組核心成員的案頭。
趙淑芬聽完,當即拍板。
她將趙大剛這幾日旁敲側擊收集到的一些零散線索,比如王建國如何將廠里兩臺報廢的舊車床,作價賣給了自己的小舅子開的五金加工鋪。
又比如,王建國去年給自己兒子結婚,在廠職工宿舍區強占了兩套指標房打通,還讓工程隊免費裝修。
再加上之前通過豹哥在南邊打探到的,王建國在南方采購設備時,幾筆數額巨大的采購合同中,存在明顯的回扣疑點。
趙淑芬仔細篩選整合,剔除了那些道聽途說、無法核實的傳聞。
只保留了有鼻子有眼、指向明確的部分。
她親自執筆,用那手歪歪扭扭卻力透紙背的字,寫了一封匿名的舉報信。
信中不帶任何個人情緒,只陳述樁樁件件事實,卻字字句句都像淬了毒的鋼針,直扎王建國的要害。
“小麗,把這份東西,還有這些年咱們電器鋪所有納稅的憑證復印件,一并交給李援朝。告訴他,我們只求一個公道,不圖任何回報。但事后若有人追查,務必讓他撇清自己,只說是熱心群眾匿名舉報。”
趙淑芬將封好的牛皮紙信封,鄭重地交到趙小麗手中。
趙小麗接過信封,覺得自己現在肩負重任。
與此同時,市府辦公室的馬主任,也正經歷著一番天人交戰。
那天趙淑芬母女離開后,他越琢磨越覺得那老太太不簡單。
看似哭訴,實則句句都在敲打他。
尤其是那句“豹哥”和“省里的領導”,讓他心里直犯嘀咕。
他特意派秘書去工商局和稅務局旁敲側擊地打聽了一下趙家電器鋪的情況。
得到的回饋都是“手續齊全,按章納稅,信譽良好,群眾口碑也不錯”。
這下,馬主任心里更沒底了。
王建國孝敬的那點東西,跟自己頭上的烏紗帽比起來,孰輕孰重,他掂量得清清楚楚。
他開始有意無意地疏遠王建國。
當王建國再次提出,要“好好整治一下趙家這種擾亂市場秩序的個體戶”時,馬主任只是含糊其辭地打了個哈哈,說要“再研究研究”,不再像以前那樣積極表態支持。
王建國敏銳地察覺到馬主任態度的微妙轉變,心中暗自叫苦,卻又無可奈何。
他只能把這筆賬,又狠狠地記在了趙淑芬的頭上。
省紀委巡視組的辦事效率,遠超所有人的預料。
李援朝瞅準一次去輕工系統了解“干部廉政建設情況”的集體采訪機會,趁著人多手雜,將那封裝有舉報信的牛皮紙袋,連同其他一些無關緊要的“群眾意見反映材料”,一同放在了巡視組一位核心成員的辦公桌文件堆里。
起初,巡視組的同志并沒有太在意這份不起眼的匿名舉報信。
但當有人拆開信封,看到里面條理清晰的舉報內容,以及附帶的幾張雖然模糊卻能辨認出是賬目往來和房產位置的票據照片時,立刻引起了高度重視。
尤其是舉報信中提到的幾個具體人名、時間和事件節點,都具有極強的可查性。
巡視組組長當即決定,秘密約談舉報信中提到的一些“知情人”和可能的“受害人”。
有紅星廠被王建國無故降職的老技術員。
有被他強行壓價收購零件、幾乎賠了老本的小作坊主。
甚至還有他過去在供銷系統工作時,因舉報過他而被打擊報復的老同事。
隨著調查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線索浮出水面,漸漸指向了一個以王建國為核心,盤根錯節的利益小團體。
王建國對此卻一無所知。
他依舊在紅星廠里頤指氣使,還在為馬主任近來的“冷淡”而暗自懊惱,琢磨著是不是上次送的“土特產”分量不夠,要不要再加點碼。
他甚至還在盤算著,既然明面上動不了趙家,那就從“產品質量”這個軟肋下手。
他抓起辦公桌上的電話,撥了個號碼。
“喂,工商局老張嗎?我是紅星廠王建國。明天上午,你們安排幾個人,跟我的人一起,去解放路趙家電器鋪,搞一次突擊產品質量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