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準備高考,開始賺錢
- 四合院:從三等功到軍火之王
- 享受閱讀的老王
- 2542字
- 2025-04-17 20:02:00
一夜無話。
清晨,天剛蒙蒙亮,大多數人家還在睡夢中時,楊建已經悄無聲息地起了床。多年的軍旅生涯,讓他養成了極其規律的作息。
他輕車熟路地拐出四合院,朝著不遠處的副食店和早點攤走去。
墻上還殘留著褪色的標語,一切都帶著那個時代樸素而又充滿生機的印記。
楊建熟練地在國營早點鋪排隊,用糧票和幾毛錢,買了兩根剛炸出來的、金黃酥脆的油條,一大碗熱氣騰騰的豆漿,還有四個白胖暄軟的肉包子。
這年頭物資雖然不算豐裕,但京城的早點,只要肯花錢和票,還是能吃得相當不錯的。
提著還冒著熱氣的早餐回到家,楊小甜也剛剛睡眼惺忪地起床。
她穿著一件帶著補丁但洗得干干凈凈的碎花布睡衣,頭發還有些凌亂,看到楊建手里的東西,眼睛瞬間就亮了。
“哥!你起這么早?還買了早飯?”楊小甜驚喜地叫道,連忙接過楊建手里的油條和包子,放在屋里那張破舊但擦拭干凈的八仙桌上。
豆漿的醇厚香氣、油條的油炸香、肉包子濃郁的肉香混合在一起,瞬間充滿了整個小屋,驅散了清晨的最后一絲寒意。
“快趁熱吃。”楊建把豆漿也放在桌上,自己拿了一個包子,隨意地靠在門框邊。
“嗯!”楊小甜用力點頭,拿起一根油條,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酥脆的口感和油炸的香氣讓她幸福地瞇起了眼睛,腮幫子鼓鼓的,像只偷吃到松果的小松鼠。
“哥,這油條真香!我……我好久沒吃過剛炸出來的油條了。”
她一邊嚼著,一邊含糊不清地說,聲音里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哽咽。
父母去世后,她一個半大女孩子,守著兩間房,日子過得緊巴巴。
像這樣熱乎乎、香噴噴、只屬于自己的早飯,對她而言,已是難得的奢侈。
楊建看著妹妹滿足而略帶心酸的模樣,心里微微一嘆。過去的苦,他會一點點幫她彌補回來。
“以后想吃什么,哥給你買。”
“嗯!”楊小甜重重地點頭,眼眶有些發熱,連忙低下頭,大口吃著包子,仿佛要把所有的委屈和感激都吞進肚子里。
有哥哥在身邊,真好。
吃著早飯,楊建看似隨意地問道:“小甜,你現在高幾了?學習怎么樣?”
“高二了,哥。”楊小甜咽下嘴里的包子,回答道。
“學習……還行吧,就是有時候……感覺有點吃力。”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頭。這些年,心思沒少被院里的破事牽扯,學習上難免分心。
楊建點點頭,沉吟片刻,眼神變得認真起來:
“小甜,哥跟你說件正事。我得到消息,最快今年年底,最遲明年,國家可能要恢復高考了。”
“高考?”楊小甜愣了一下,隨即眼睛猛地瞪大。
“哥,你說的是……考大學那個高考?”
這個詞,對于經歷了十多年停滯的年輕人來說,既熟悉又陌生,更帶著一種遙不可及的期盼。
“對。”楊建語氣篤定。
“雖然現在還沒正式公布,但風向已經很明顯了。這是國家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一旦恢復,絕對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小甜,這對你來說,是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天大的機會!”
他的語氣帶著一種洞悉未來的力量,深深地感染了楊小甜。
“想想看,考上大學,接受正規的高等教育,畢業后分配到好的單位,拿國家干部的工資,住單位分的房子,徹底離開這個烏煙瘴氣的四合院,過上體面、受人尊重的生活!”
楊建描繪著未來的藍圖。
“這比窩在這個院子里,跟那些雞毛蒜皮的人和事耗著,強一萬倍!”
楊小甜的心臟怦怦直跳,呼吸都有些急促起來。
考大學!
這在以前,是她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現在,從哥哥嘴里說出來,卻顯得那么真實,那么觸手可及!她仿佛看到了一條金光閃閃的道路在眼前鋪開。
“所以,”楊建看著妹妹被點燃希望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說道。
“從現在開始,你什么都不要管,院里天塌下來有哥頂著。你唯一的任務,就是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學習上,把落下的功課補回來,全力以赴,爭取在第一次高考恢復的時候,就考上!有沒有信心?”
“有!”
楊小甜幾乎是脫口而出,聲音響亮而堅定,原本還有些迷茫的眼神變得無比清澈和充滿斗志。
哥哥為她掃清了障礙,指明了方向,她如果再不努力,就太對不起哥哥了!
“好!這才是我的妹妹!”楊建欣慰地笑了笑。
“有什么學習上的困難,或者需要買什么復習資料,盡管跟哥說。”
“嗯!謝謝哥!”楊小甜用力點頭,吃完剩下的早餐,感覺渾身充滿了力量。
她迅速收拾好碗筷,然后背起那個洗得發白的帆布書包,精神抖擻地準備去學校。
“哥,我去上學了!”
“去吧,路上小心。”楊建揮揮手。
看著妹妹充滿活力的背影消失在門口,楊建臉上的笑容慢慢收斂,眼神變得深邃起來。
妹妹的未來有了方向,接下來就是解決眼下的生計問題。
他不可能一直吃老本,退伍費和撫恤金雖然有一筆,但坐吃山空不是長久之計。更何況,他還需要啟動資金,為將來做打算。
賺錢!
在這個剛剛開始松動,但計劃經濟依然占據主導地位的年代,賺錢的門路其實不少,關鍵在于眼光和膽量。
他腦海里快速盤算著。自己最大的優勢是什么?
一是超越這個時代的認知和眼光。他知道未來幾十年的發展脈絡,知道哪些東西會變得值錢,哪些行業會興起。
二是他在部隊里鍛煉出來的強悍身體素質、格斗技巧以及特殊技能。
部隊里不光學殺敵,各種修理、工程、機械知識也接觸過不少。
三是啟動資金。退伍費加上戰場功勛的獎金,還有父母留下的一些積蓄,湊一湊,也能有個大幾百塊,這在當時絕對算是一筆“巨款”了。
思來想去,一個念頭逐漸清晰起來。
修電器!
這個年代,電視機、半導體是時髦玩意兒,條件好點的人家或許有黑白電視機、電唱機,但這些東西都精貴得很,而且技術不過關,經常出毛病。
國營的維修點少,效率低,排隊等個十天半個月是常事。
如果他能回收那些被認為“壞了”、“修不好”的舊電器,憑借他遠超這個時代的技術和知識,將它們修復,再以一個合適的價格賣出去……
這絕對是一條可行之路!
首先,技術門檻相對較高,能干這行的人不多,競爭小。
其次,成本可控。
收舊貨花不了多少錢,甚至很多是別人扔掉不要的。
關鍵在于修復技術。
再次,市場需求大。誰不想家里有個能響的電視機,能出畫面的電視機?
哪怕是二手的,只要能用,價格合適,絕對不愁銷路。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點,這事兒相對“低調”,不容易引起過多注意。
對!就這么干!
這個時代,信息閉塞,商品匱乏,人們的商業意識普遍淡薄,只要頭腦靈活,膽子夠大,遍地都是機會。
打定主意,楊建感覺渾身充滿了干勁。他換上一雙結實的解放鞋,將那本退伍證和三等功證明小心地收好,放進挎包夾層,然后帶上門,也走出了四合院。
他要去轉轉,摸摸行情,看看去哪里能收到合適的舊電器,也順便熟悉一下闊別十年、既熟悉又陌生的四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