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樂家祖師,樂圣伯牙
- 全職法師從掌控心靈之音魔法開始
- 書蟲一只
- 2535字
- 2025-04-16 16:39:15
第二日清晨,微光剛透過窗紗,時玄音便迫不及待地起身,精心整理好衣袍,反復擦拭那把七弦琴。
這琴跟隨他多年,早已成為他最親密的伙伴,此刻,他期待著它能與即將覺醒的魔法產生奇妙共鳴。
樂家祖祠位于家族府邸的最深處,四周環(huán)繞著高大的石墻,墻面上刻滿了古老的魔法符文,散發(fā)著神秘氣息。
當師父帶著時玄音踏入祖祠,一股莊重肅穆之感撲面而來。
祖祠內,燭火搖曳,供奉著樂家歷代先輩的牌位整齊排列,似在默默注視著這一切。
“玄音,盤膝坐于法陣中央,放空思緒,專注于琴音。”師父的聲音低沉而堅定。
時玄音深吸一口氣,依照指示坐在法陣之上,輕輕將琴置于膝頭。
他緩緩閉上雙眼,腦海中浮現出平日練琴的畫面,手指下意識地在琴弦上滑動,卻并未發(fā)出聲響,而是以一種極其細微的頻率震顫著,帶動著體內那股若有若無的魔法感知。
隨著時間推移,法陣上的符文漸漸亮起,發(fā)出微弱光芒,與時玄音體內的魔力波動產生了奇妙呼應。
起初,那光芒如同螢火蟲般閃爍不定,可隨著時玄音越發(fā)沉浸于琴音的世界,符文光芒愈發(fā)強盛,化作一道道光線,將他籠罩其中。
突然,一聲清脆琴音從祖祠深處傳來,仿若穿越時空,直接鉆進時玄音的靈魂深處。
時玄音赫然發(fā)現四周的景觀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周圍莊嚴肅穆的樂家祠堂漸漸在他的眼中消失。
轉眼間。他發(fā)現自身正處于一片竹林之中。
微風輕拂,清脆的竹林也隨風搖晃。這一切都顯得那么真實。
時玄音尋琴聲而去,到時已暮色浸透龜山,漢陽江面正浮起半輪冷月。
一老者盤坐在經年苔痕的古琴臺上,垂目凝著七根冰弦。
石案青銅爐里的龍腦香還未點燃,松枝間漏下的光斑卻已在他衣襟上游移成破碎的篆字。
忽然有山風掠過,他左手拇指輕按七徽,右手食指在第三弦上勾起一記“剌“法。
琴聲破空時,驚起三只白頸山雀。
第一聲是泠泠清泉撞碎在青石上,第二聲是積雪從千年古松的虬枝簌簌墜落。當第三個泛音在山壁間蕩開回響時,整片竹林忽然集體低吟,竹葉翻卷的翠浪間浮動著商調特有的蕭瑟。
其琴聲之厚重,讓人不得不感慨一句“峨峨兮若泰山。”
巍峨的琴聲正逐漸變化,半枯的野櫻突然飄下一瓣,正落在雁足與鳳沼之間。
琴箱里的共鳴突然變得潮濕,像是某個黃昏站在錢塘江畔聽潮。
龍齦處的斷紋突然活了過來,金徽映著西斜的日光,把十三道玉軫照成懸在虛空的水晶簾。
此時琴聲已經“洋洋兮若江海。”
一首《高山流水》奏畢,琴聲依舊空谷傳響,久經不散!
此時老者才抬起頭來望向面前的少年。
“吾乃俞伯牙是也,君可愿隨我,探究琴之一道?”俞伯牙向時玄音問道。
“我愿意,祖師!”時玄音立刻行師禮以待。
“如此甚好,今日我教你'挑'法。“俞伯牙的聲音很輕,卻讓案頭的青瓷水丞泛起漣漪。
他的右手食指懸在第七弦上方,指甲修剪得恰到好處,“看好了,要如蜻蜓點水,卻又似泰山壓頂。“
時玄音的目光追隨著他的指尖。
那記“挑“法落下時,琴弦并未發(fā)出聲響,但案上的宣紙卻無風自動。
俞伯牙的腕骨微微凸起,像一座小小的山峰,將全身的氣力凝在一點。
“再來。“他的左手在琴面上虛按,“記住,琴聲未出,意境先至。你要聽見松風,看見山月,感受到指尖下的流水。“
時玄音學著他的樣子懸腕,卻總覺得差了分毫。
俞伯牙忽然起身,從博古架上取下一只青銅香爐,爐身上的饕餮紋在燭光中忽明忽暗。
“聽。“他將香爐放在琴尾,“這才是真正的'挑'法。“
這一次,琴聲響起時,香爐里的灰燼突然騰起,在空中凝成一只鶴的形狀。
時玄音的耳膜微微發(fā)脹,仿佛聽見千里之外的海潮聲。
俞伯牙的衣袖紋絲不動,但琴桌四周的燭焰卻齊齊偏向東方。
“古琴之道,不在指法,而在心法。“他示意時玄音觸摸琴腹,那里傳來細微的震動,“一床好琴,要有三魂七魄。斫琴師賦予其形,彈琴者賦予其神。“
月光撒下,落在琴面的斷紋上。
那些裂紋突然活了過來,像一條條游走的溪流。俞伯牙的指尖在琴弦上游移,帶起細碎的光暈。
“記住今日的感覺。“他的聲音里帶著某種預言般的肅穆,“當你真正領悟'挑'法時,這床琴會告訴你答案。“
時玄音低頭看著自己的手指,發(fā)現不知何時已經沾上了一層薄薄的松煙。
那是俞伯牙常年撫琴留下的印記,也是通往琴之一道的密語。
時玄音沉浸在這如夢似幻的心靈幻境里,全身心投入到俞伯牙的教導中。
隨著俞伯牙一次次示范,時玄音愈發(fā)感覺琴藝的大門向他敞開了新的天地。
他不再只是機械地模仿指法,而是試著將自己的心神融入每一次撥弦之中,去捕捉松風、山月、流水的意境。
當他再次嘗試“挑”法時,盡管依舊沒能像俞伯牙那般讓香爐灰燼幻化成鶴,但指尖落下,琴弦震動,一股比之前更為深沉的力量隱隱涌動。
琴音傳出,竹林間的竹葉沙沙作響,似在為他的進步而喝彩。
俞伯牙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認可。
“琴藝一道,需得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俞伯牙緩緩開口,“明日,我便教你‘勾’法。這‘勾’法看似簡單,實則暗藏玄機,與‘挑’法相輔相成,需得你用心體悟。”
時玄音恭敬應下,滿心期待著明日的教導。
一夜過去,晨曦灑在竹林間,俞伯牙已早早在琴案前等候。他看著時玄音走來,指了指琴,示意他坐下。
“‘勾’法,要用中指指尖,運力要勻,入弦要深。”俞伯牙一邊說著,一邊親自示范。
只見他中指輕勾琴弦,琴音醇厚悠長,仿若山間古鐘鳴響,余音在竹林間久久回蕩。
時玄音依言嘗試,可一開始,不是運力過猛,琴音尖銳刺耳,就是入弦太淺,聲音綿軟無力。他皺起眉頭,反復調整,卻始終不得要領。
俞伯牙在一旁耐心指導,不斷糾正他的手勢與發(fā)力方式。
在一次次的嘗試中,時玄音漸漸找到了感覺。
當他再次勾動琴弦,琴音沉穩(wěn)而飽滿,帶著一種古樸的韻味。俞伯牙露出欣慰的笑容:“不錯,你已初窺門徑。但琴藝的精進,不僅在于指法,更在于對生活、對天地萬物的感悟。”
接下來的日子里,俞伯牙帶著時玄音漫步山林,傾聽鳥鳴、泉涌、風聲,感受四季更迭,讓他從自然的變化中汲取靈感,融入琴藝。
時玄音在這樣的教導下,琴藝飛速提升,對琴之一道的理解也愈發(fā)深刻。
然而,就在時玄音沉醉于琴藝的精進時,竹林間突然泛起一陣奇異的波動。
原本晴朗的天空,瞬間被烏云遮蔽,天色變得陰沉壓抑。
俞伯牙神色凝重,望向天空,喃喃自語:“變數已至,是時候了……”
還未等時玄音反應過來,一道刺目的光芒從這心靈幻境外射來,直直穿透竹林,籠罩住他。
剎那間,時玄音只覺天旋地轉,眼前的竹林、俞伯牙瞬間消失不見,他又回到了樂家祖祠的法陣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