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筆鋒破局,鎮上權網初現

林浩從未覺得,自己這一筆字,能掀起如此大的風浪。

那日廣播插播之后,王長根雖暫時被停職,卻并未就此沉寂。

林浩知道,這只是第一回合,他不可能那么輕易就認輸。

果不其然,第二天一早,鎮教辦便下達通知:

“為弘揚正氣,清澈學風,決定舉辦全鎮中學生‘愛國敬師’主題征文比賽,前三名將作為代表,參加縣市聯評。”

明面上是鼓勵寫作,實則,卻是一次掩飾的洗白行動。

而更巧的是,負責此事的評審組長,正是——張素蘭。

林浩的眸光微冷。

這不是巧合。

那張被頂替他母親學籍的名字,如今又高高站在他前方的評審席位上,妄圖用所謂“公平評比”,將他摁下去。

這一局,是文場之戰,也是試探。

回家之后,林浩在書桌前坐了整整兩個小時,一句話沒寫。

直到天色微暗,他才拿起筆,在稿紙上落下第一行字:

“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公平,只有用筆與血掙來的尊嚴。”

他寫的不是空泛議論,也不是刻意獻媚的套話。

他寫了自己的母親,那個十七歲時站在獎臺上、被人調包學籍,卻依舊微笑離開的少女。

他寫了自己,如何在寒風中站立,聽見一封誣陷的播報,卻咬牙不退。

他也寫了老校工王爺爺的堅持、校內的小混子被誤解后的孤獨,以及那個早逝的同班女生,曾因一次“家庭成分”被取消入團資格的眼淚……

這一篇文章,沒有驚天動地的辭藻,但卻字字沉實,像錘子,敲在人心上。

標題是——《寫給不曾說出口的公平》。

鎮作文比賽當日,學校禮堂座無虛席。

張素蘭穿著一身淺灰色風衣,眼神平靜,看似無波。

她看向林浩的稿子,第一眼便蹙了眉。

“情緒化太重,沒有家國大義。”

身邊一位老教師輕聲道:“可這篇文章確實打動人心,語言樸實,層層遞進,能讓人看到……真實。”

張素蘭眼神一沉,卻沒再說話。

最終,她將林浩的評分壓在“第三”。

前三名可晉級縣賽,但她清楚,前三名中只有“第一”會被重點推薦,媒體采訪、縣委關注——那才是通往更高平臺的入口。

她故意放他一個“進門檻”,但卻斷他向上的“臺階”。

可她沒想到的是,林浩早就看穿了這一步。

他并未急著爭第一,而是悄悄將自己的文章,寄給了《江東青年》雜志社——省屬青年期刊,直通教育廳宣傳口。

他用的,是匿名投稿。

三天后,《江東青年》在頭版“青年聲音”欄目刊出一篇來稿,題為:

“寫給不曾說出口的公平”

配圖是:一位母親站在屋前灶臺旁,孩子站在她身后,手中拿著一張復寫紙,眼里有光。

這篇文章一夜之間傳遍整個江東教育系統。

市里、縣里,紛紛打電話到鎮教辦:

“這個孩子是誰?文章有骨氣、有溫度,這才是我們要的青年風貌。”

張素蘭看到這篇文章時,手都在抖。

她不知道,林浩是怎么把文章送出去的。

她更沒想到,自己親手壓下去的人,會在更高平臺上站起來,甚至反過來讓鎮上陷入“教育形象”質疑風波。

而林浩的身份,也被迅速挖出。

鎮廣播站播放的插段、被頂替母親的往事、老校工的檔案翻案……一樁樁,一件件,如今全被擺在了聚光燈下。

市里決定:

“對林浩家庭歷史問題立案調查,同時給予其‘青苗獎’資格,列入江東青訓項目,擇優培養。”

這一夜,林母默默坐在廚房門口,手中握著那張雜志。

她摸了好久,不敢相信。

“這是你寫的?”

林浩點頭。

“你……你沒寫錯詞吧?人家能看懂你說啥嗎?”

林母臉上帶著慌亂的認真,就像怕自己兒子一不小心就“闖禍”似的。

林浩輕輕笑了笑:“娘,您也該看看,您的兒子,不是只會挨打認命的人。”

可與此同時,村書記家內,一場秘密談話正在進行。

張素蘭一言不發,站在廳內。

她丈夫,鎮黨官員姜仁達,眉頭緊鎖,語氣冷冷:

“你當年做的那件事,現在要被翻了。頂替學籍,那可是要命的事。”

張素蘭咬牙:“我只是聽從父親安排,檔案不是我動的,是他——王長根。”

姜仁達沉聲道:“現在王長根都自保不住,你再牽扯進去,對我們有什么好處?”

他頓了頓,看向她:“想要穩住局勢……只有一個辦法。”

張素蘭眉頭動了動:“什么?”

姜仁達緩緩吐出四個字:

“拉攏林浩。”

這一夜,林浩收到了一封“匿名邀請信”。

邀請他加入鎮“青苗計劃”提前實訓,作為特殊人才,接受縣委組織部關注。

這封信開頭寫著:

“我們愿與你并肩,為鄉村振興注入青年力量……”

林浩看完,只輕輕一笑:

“你們開始怕我了,是不是?”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陵川县| 梁河县| 镶黄旗| 岱山县| 麟游县| 海晏县| 任丘市| 象州县| 肇东市| 柞水县| 石门县| 怀远县| 旬邑县| 丹棱县| 英吉沙县| 瓦房店市| 桑日县| 多伦县| 澜沧| 石河子市| 正蓝旗| 平塘县| 横山县| 枣庄市| 浮梁县| 红河县| 志丹县| 永济市| 高阳县| 桐梓县| 福安市| 长治市| 甘谷县| 宝丰县| 三明市| 蒙阴县| 德庆县| 浦东新区| 扎鲁特旗| 芮城县| 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