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共創大賽!
- 重生2011:我們的游戲時代
- 咆哮的麥子
- 2868字
- 2025-04-23 10:03:00
林西準備玩個騷操作,他要提出一個概念。
一個在2011年還很新鮮,沒什么游戲廠商玩過的概念——“共創”。
簡單說,就是他提出一個游戲的大致方向和核心玩法,邀請廣大網友們一起來參與創作。
可以是提意見,可以是貢獻想法,甚至,可以直接參與到美術、音樂等具體環節的制作中來。
這樣一來,大家都有種參與感,會覺得這個游戲像是自己看著長大的孩子,還沒上線就攢了一波“親爹粉”、“親媽粉”。
而且,正好可以借這個“共創”的名頭,搞一個美術征稿大賽!主題就是設計游戲主角小鳥的形象。
通過玩家投票選出最優秀的小鳥形象。獲獎者可以得到3000塊錢!
在2011年,對一個普通學生來說,絕對算是一筆巨款了。
這樣一來,選出來的角色形象,等于是提前接受了市場的檢驗,又自帶流量,肯定受歡迎!還能順便解決美術資源的問題,一舉多得!
至于舉辦這個“共創大賽”的地方嘛……林西心里有了計較。
這個時候,國內大學生群體中最火、最具影響力的社交平臺是哪個?
毫無疑問——人人網。
人人網的前身叫做校內網,在2011年,堪稱中國版的“非死不可”。
試想一下:一群充滿熱情的大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與到一個新奇的游戲“共創”項目中,貢獻著自己的創意與才華。
當項目小有聲色,大家猛然發現,這個活動的發起者、核心主導者,竟然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還在苦讀的高三學生!
這話題度不就來了?
林西搓了搓手,打開電腦,在瀏覽器地址欄輸入了那個曾經無比火熱,日后又逐漸被淡忘的網址。
頁面加載出來,依舊是那個標志性的藍色界面,帶著2011年特有的的設計風格。
他快速注冊賬號。名字斟酌再三,敲下四個字:林間工作室。
“林間”,取自他名字中的“林”,也寓意著一片正在萌芽、充滿無限可能的樹林。
“工作室”,聽起來總比個人顯得更專業、更有組織性一些,哪怕眼下這個工作室成員只有他自己。
林西沒有一上來就大張旗鼓地宣布要搞什么比賽,而是選擇先講一個故事,一個半真半假、足以精準撩撥起同齡人共鳴的故事……
華國美術學院,余杭校區。
徐春蕾,設計藝術學院的大三學生,正盯著自己的電腦發呆。
她爺爺奶奶是老底子的手藝人,父母是普通工人。家里條件不好不壞,供她學藝術,已經是勒緊了褲腰帶。親戚鄰里嘴上不說,眼神里卻常帶著點“畫畫能當飯吃?”的疑問。
這幾年,她拼了命地學習、接活,周末家教,平時畫圖、做logo、排版,什么都干。不為別的,就想早點經濟獨立,證明給所有人看,學藝術也能養活自己,甚至活得挺好。
能在大學時就經濟獨立一直是她引以為傲的事兒。但現實總愛給人潑冷水。
剛剛,一個合作了幾次的甲方又打來電話,對著她熬夜修改的設計稿,輕飄飄地扔下一句:“嗯……整體還行,但就是……感覺不太對。”
感覺不對!?
又是這四個字!徐春蕾捏著數位筆的手指關節都有些發白。哪里不對?色彩?構圖?風格?你說啊!你倒是說清楚啊!
可對方永遠說不出個所以然,只讓她像沒頭蒼蠅一樣反復修改,最后往往斃掉所有方案,或者輕飄飄地來一句“要不還是第一版吧!”。
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和挫敗感涌上心頭。她覺得自己就像個流水線上的畫工,而不是一個創作者。那個從畫板上誕生的,充滿靈氣和想法的“孩子”,一次次被不懂行的“客戶爸爸”輕易扼殺。
她煩躁地關掉PS,寢室里空蕩蕩的,室友們各有各的忙。徐春蕾打開電腦,漫無目的地在網頁上游蕩,最后習慣性地點開了人人網。
2011年,對徐春蕾這樣的大學生來說,人人網就是他們的網上家園。分享生活,吐槽考試,窺探暗戀對象的動態……這里有他們的青春印記。
她熟練地登錄賬號,好友動態和新鮮事一股腦地涌了出來。無非是同學曬新照片、分享“不轉不是華國人”系列、社團招新、偶爾夾雜著幾句無病呻吟。
徐春蕾百無聊賴地滾動著鼠標滾輪。忽然,一個帖子的標題,像塊小石子投入了她沉寂的心湖:
《一個關于游戲的小小夢想,希望能找到一起飛的伙伴。》
只這標題,就隱隱觸動了徐春蕾的心弦。“夢想”、“一起飛”……這些詞,對一個在現實泥沼中掙扎的藝術生來說,有種莫名的吸引力。她點了進去。
“大家好,我是林間工作室的發起人,和大家一樣只是個普通的學生。”
帖子的開篇很平實。
“和很多人一樣,我從小就喜歡玩游戲。紅白機上的魂斗羅、超級瑪麗,電腦房里的星際爭霸、反恐精英,再到后來的魔獸世界……游戲陪我度過了很多時光,也讓我心里漸漸有了一個夢想——我想做一款屬于自己的游戲。”
看到這里,徐春蕾嘴角不自覺地彎了一下。誰還沒有個關于游戲的回憶呢?她也想起小時候纏著表哥玩小霸王的時光。
“我知道,很多人會覺得這是不務正業。我的父母也是這么想的。他們覺得打游戲就是浪費時間,以后想做游戲更是天方夜譚。只要我一碰游戲,或者跟他們提起我的夢想,迎來的總是劈頭蓋臉的指責……”
“‘天天就知道玩!’”
“‘做游戲能有出息?’”
“‘我看你就是網癮犯了!’”
“甚至有一次,他們差點把我送到那個有名的‘電擊中心’去……”
讀到這里,徐春蕾的心猛地一揪。“電擊中心”!這幾個字像針一樣扎在她心上。
她想起了當初力排眾議要考美院時,父母雖然最終同意,但言語間那種深深的擔憂和不看好。她雖然沒面臨被送走的威脅,但那種不被理解、不被支持的孤獨感,是如此相似!
我也是一個不被理解的“追夢者”。
“我沒有放棄。既然他們不理解,那我就自己去學!我利用一切課余時間,自學了編程。很難,真的很難……現在,我終于覺得自己有能力,可以嘗試著去做出第一款游戲了。”
自學編程?徐春蕾肅然起敬。她知道那一行行的代碼有多枯燥,這人能堅持下來,是真的熱愛啊!
“這款游戲很簡單,就是控制一只笨拙的小鳥,努力飛過一個個障礙。它可能不完美,畫面也簡單,甚至可能……有點難。就像我們的現實生活一樣。”
“但我還是想做出來。我想用這款游戲,向我的父母證明,喜歡游戲不是洪水猛獸,為夢想努力也不是什么錯誤!我也想看看,靠我自己的雙手,到底能做出什么。”
“我知道,一個人的力量很小,所以我來到這里,想邀請大家,能不能……和我一起,‘共同創作’這款游戲?”
“共同創作”!
這個詞讓徐春蕾眼前一亮!她想起了那些被甲方支配的恐懼,那些無法自由表達的憋屈。如果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從零開始,創造一個屬于大家的作品……那該多好?
“我把這個核心想法告訴大家,希望大家能給我提意見,或者,如果你擅長畫畫,能不能幫我設計一下這只小鳥的形象?讓它看起來……嗯,有點蠢,但又很努力的那種感覺。”
“當然,我愿意為這個形象支付報酬——3000元,這是我目前能拿出來的全部了。”
畫畫!設計形象!
“有點蠢,但又很努力”!這幾個字不就是自己的真實寫照嗎?
這簡直是為她量身定做的機會!而且還有3000塊!這筆錢對她來說不是小數目。比起應付那些“感覺不對”的甲方,為這樣一個真誠的夢想貢獻自己的能力,似乎更有意義,也更讓她激動。
“這次的努力就像一只想要飛的小小鳥,雖然可能飛不高,但我總想試試自己能飛多遠。”
“希望大家能支持我這個小小的夢想,和我一起,看著這只小鳥從無到有,慢慢長大。也許我們最后做出來的東西很幼稚,也許它飛不了多高,但我真的很想,和大家一起,試著飛一次。”
帖子的末尾,是趙傳的那首《小小鳥》。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鳥,想要飛呀飛,卻飛也飛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