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彩圖解兒童感覺統合與功能性訓練游戲
- 潘瑩
- 2106字
- 2025-04-17 19:38:00
前言
孩子學習困難、好動分心、四肢不協調,可能是感統失調
2020年是個不平凡的年份。我和所有的爸爸媽媽、老師、孩子一起,經歷了史上最漫長的一個寒假。
原定開學的日子里,我收到了在家給孩子們上網課的通知,還有老友楊小咪打來的電話。她說:“你也別閑著,想想可以給被困在家里的孩子做點啥吧?”我的腦海里像過電影一樣,瞬間閃回了一張張孩子的臉。這些孩子有的已經成人,有的才剛剛入學,卻無一例外,都曾經是或現在就是需要被老師特殊關注的對象。
在近30年的教師生涯中,我會把出現明顯學習障礙、身體或精神發育異常,或是行為上有特殊困難的孩子作為需要重點特殊關注的對象,把某個單項能力(運動能力、注意力、記憶力、自制力、語言表達能力、情緒管理能力等)發展低于同齡人平均水準的孩子作為一般特殊關注的對象。以我自己在求學和工作中接觸過的近3000個孩子為例,幾十年來,這些需要特殊關注的孩子在所有孩子當中的占比大致有如下變化。

我們會看到,孩子們的單項能力發展差異在這些年中急劇增大。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變化,與社會快速發展、孩子們能夠得到的信息數量和質量迅猛提升有關,更和孩子們的成長環境、爸爸媽媽們的教育方式差異逐年增大有關。
自從獨生子女政策施行以來,每家只能生育一個孩子。孩子通常能夠收獲全家人的愛與關注,卻也失去了在家庭競爭與比較中學習成長的機會。爸爸媽媽在育兒過程中,少了很多有參考價值的經驗和糾錯機會,卻多了血淚教訓。無論是第一次做父母,還是第一次做孩子,都只能摸索著,磕磕碰碰地前進。在這樣的跌跌撞撞中,孩子帶著各種問題一天一天長大了。上學以后,孩子從在家里的個體生活狀態進入集體生活狀態。很多在個體生活狀態中不容易被發現的問題在集體生活狀態中逐漸顯現出來,讓爸爸媽媽也日漸焦慮。
在對人類大腦的研究不夠發達的年代,面對這些需要特殊關注的孩子,老師和家長只能從環境、教育方式等外部因素去尋找原因,再針對孩子的具體表現進行教育,效果并不是特別好。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全球的教育科研水平也在不斷提升。美國南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專家艾爾斯博士(Anna Jean Ayres)嘗試依托關于腦神經的研究成果從孩子們自身的內在環境中尋找原因,有了新的發現,創建了感覺統合理論(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感統”理論。
感覺統合是指將從人體各個器官輸入的感覺信息組合起來,由大腦進行統合,再完成對身體內外的知覺,并做出相應的反應。這是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需的學習過程。人的很多高層次能力,如語言、注意、認知等都要依賴多種感覺的統合。只有經過感覺統合,神經系統的各個部分才能協調作用,使個體與環境順利完成接觸。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就不能協調發展。
“感覺統合失調”簡稱“感統失調”,也有人稱其為“學習能力障礙”。通俗一點來說,就是孩子的大腦或者其他器官在生長過程中發育得不夠平衡,出現了某個方面暫時滯后或者輕微障礙,從而導致整體的協調也出現了障礙。這些孩子智力正常甚至優異,但在兒童時期卻未能表現得足夠優秀,行為習慣也和其他孩子有差異。例如畫家達·芬奇、發明家愛迪生、科學家愛因斯坦等名人,他們在兒童時期都被認為是成績極差的“笨孩子”,最后才發現是因為他們在兒童時期感統失調。
在我任教的學校里,除了身體器官有病變的孩子以外,其余需要老師特殊關注的,例如運動協調能力、注意力、記憶力、自制力等單項能力發展低于平均水平的孩子有很多都是感統失調。感統失調并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病癥,在孩子12歲之前,通過專項訓練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糾正,但是超過12歲才進行訓練,糾正起來就比較困難了。科學的專業訓練介入得越早,糾正效果就越好。這類專業訓練,在孩子小時候都是以游戲的方式進行的,我們習慣稱之為“功能性訓練游戲”。
除了感統失調,語言表達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比較差的孩子也可以通過對應的功能性訓練游戲進行訓練。在學校里,我會針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動作不協調、注意力不集中、交往溝通能力不足、情緒管理能力較差等現象,根據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教給爸爸媽媽們一些可以在家里進行的功能性訓練游戲,制訂出適合孩子的游戲計劃,方便他們在家里對孩子進行專項訓練。還會根據孩子在學校里的變化,幫助爸爸媽媽們及時做出調整。
這些功能性訓練游戲科學有效,針對性強,操作簡單又有趣,很適合爸爸媽媽在家里帶著孩子一起玩。只要能夠每天都堅持玩一玩,通常經過2~3年的訓練,85%以上的孩子能得到改善,60%以上的孩子能得到明顯改善。
在我近30年的教育工作中,這些功能性訓練游戲在教師群體中口耳相傳,積累了許多案例。我們會分析孩子的問題,會進行游戲選擇,會指導家長,卻忽略了進行更大范圍的宣傳,讓更多有需要的爸爸媽媽借鑒參考。楊小咪說,好的經驗需要總結出來,才能幫助到更多的人。這個超長的寒假是個契機,讓我可以從忙碌的教學工作中暫時停下來,把自己的教育經驗做一次梳理。整理思緒的過程較為漫長,被編輯蘭蘭盯著要一章一章按時交稿的過程也讓我痛并快樂著。完稿的那一刻,我終于輕松了。
謝謝所有陪伴我,帶給我這些經驗的同行和孩子們,謝謝張彥豪教練對各種體能訓練類游戲進行的分享與把關,更謝謝楊小咪和蘭蘭的鞭策。希望這本書能幫到你,幫到他,幫到更多有需要的孩子。
潘瑩
2020年6月